傅秋涛回忆湘鄂赣边区的红色政权

Admin 发表于2016-05-03 19:56:50
英雄的湘鄂赣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进行了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一九二七年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与领导了伟大的秋收起义以后,革命的风暴一个接着一个,势如破竹地猛烈向前发展。在人民革命风暴的扫荡下,湘鄂赣边区的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打得稀烂,过去骑在人民头上的豪绅地主威风扫地,封建制度被打倒,地主的土地被没收,地主武装被缴械,什么神鬼、族长、夫权等迷信思想和宗法统治,也都被一一打垮了。长期被奴役、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站起来了,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创建了自己的红色政权,人民自己当家作主了。
湘鄂赣边区的红色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湘鄂赣边区地方党的领导下,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革命斗争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起初是农民协会,尔后,发展为暴动委员会,最后,由暴动委员会演变为工农民主政权。随着人民革命斗争形势的蓬勃发展,湘鄂赣边区各级工农民主政权,像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建立起来了:一九二八年,平江县就有黄金洞、横江、周尝钟洞等地区建立了政权;一九二九年冬,浏阳县的东门、官渡等地也都建立了政权;一九三年,红军打开了平江县城以后,全县十八个区,普遍建立了政权,并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平江县工农民主政府。县政府设有内政、财政、经济、劳动、裁判、教育等部门,并设有赤卫、肃反两个委员会。在同一时期,浏阳、万载、铜鼓、修水、阳新、大冶等县都先后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工农民主政府。这些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为湘鄂赣省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矗一九三一年八月二日,在平江县长寿街召开了湘鄂赣边区二十多个县的工农兵代表大会,湖南省工农民主政府正式改为湘鄂赣省工农民主政府,有力地统一领导了湘鄂赣地区的革命斗争。
省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以后,根据党的政治纲领,根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土地法,废除了封建土地占有制度。湘鄂赣边地区的土地占有情况,仅据湖南省一九二七年的统计:占有人口百分之四的地主,即占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土地;占有人口百分之五的富农,即占有百分之十三的土地;而占人口百分之二十的中农,只占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土地;占有人口百分之三十九的贫农,仅占有百分之六的土地;占有人口百分之十的雇农,却无立锥之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势力残酷的剥削下,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为使广大农民获得翻身解放,根据土地法的规定,没收了地主阶级及反革命的土地和财产;凡反动政府的一切田契及剥削贫农的契约,概作无效;没收的土地,土质肥瘦,人口多少,劳动力的强弱,由政府统一分配;一切公地、森林、河道及水利公产,归政府所有。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中,分得了土地的广大劳动人民,劳动热情极为高涨,大大地发展了生产。当时,各级工农民主政府特别注意加强对生产工作的领导,专门组织整理土地委员会,彻底检查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牛、农具的分配情况,并规定了兴修水利,选用良种,增施肥料,解决耕牛农具困难等增产的措施。为了对耕牛、农具加以充分利用,还发动群众组成了耕牛共耕站。区组织有耕牛借贷所,把群众剩余的耕牛出租、借贷给本地或灾区缺牛群众耕种土地,使这些地区解决了耕牛、农具的困难。在水利建设方面,进行了水利勘察,修复池塘、堤堰,和疏通沟渠等工程。还教育群众按土质选用优良品种,进行轮种,并注意解决灾区人民缺乏种子的问题。许多乡政府,经常召开老农座谈会,研究生产技术和改良种子等方法,并积极举行群众性的积肥和生产竞赛运动。有的地区还调查荒地,组织人民免税开荒。各县都成立有春耕、冬耕运动委员会和秋收斗争委员会,以加强粮食生产的领导,动员男女老幼及时播种和收割。工农民主政府还组织与领导了群众进行副业生产,成立副业生产合作社,积极提倡种菜、种麻、伐木、养猪、养羊、养鸡、养鱼等。这些产品,供应了根据地人民,支援了红军。
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同时,政府还颁布了劳动保护法。这一法令保护了工人群众和资本家进行斗争,打击了奸商,取消了资本家控制的同业公会,废除了对待工人不合理的待遇,改善了工人的生活。
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在动员群众发展生产,支援战争,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尽量利用私人资本,没收反动派的工商企业,除由工人自己和手工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以外,多余的则有计划地租给私人资本经营,执行累进税则。还普遍开展了工农群众的合作社运动,发展了根据地生产品和日用必需品的交换事业。并允许敌区商人来根据地贸易,以沟通市场关系;省县工农民主政府,把根据地的茶、麻、纸、竹、木等土产品有计划的外运推销,换取人民必需的食盐、布匹、药材等物品,以增加人民的收入,解决人民的生活需要。工农民主政府设有银行、造币厂,铸造银元,发行纸币和战时公债。银行的基金由工农民主政府和群众筹集。根据地人民懂得,工农银行是工农群众自己的钱庄,纸币是活跃金融、保障人民生活的信用券,所以,对银行、纸币非常信任,都愿意把自己的余款存入工农银行。一九三二年五月,仅阳新一个县的存款就达八万元。在财政工作上,各级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门都订了统一和管理财政计划,统一掌握财政收支,开辟财政来源等政策。各级政府的一切税收、生产盈余等,都需报告上级机关,统一计划开支;而各机关的一切费用,需按月造预算,经上级审查核发。一切机关、团体都注意了节省经费开支,一纸一笔也不浪费。还规定:领了伙食费的,吃饭要交钱。群众团体的办公费用,由收集的会费,解决一部分。这些规定,对繁荣经济、促进生产、开源节流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养成了机关工作人员和干部廉洁朴素的作风。
为了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政治水平,各级工农民主政府都很重视文化教育建设。各县都有列宁高小,各乡有红色小学,并普遍开办了夜校和识字班。湘鄂赣省工农民主政府文化部还制订了新学制,规定八岁至十四岁的贫苦儿童,实行免费入学。学校的教材,都贯穿了政治内容,强调了阶级教育。各地的夜校,着重联系实际讨论如何贯彻党的政策法令。还利用工农讲习所、话剧团和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社会教育,向群众开展政治宣传和文化活动。县、区、乡政府文化部门都设有识字运动委员会;各群众团体都组织了识字班或识字小组。此外,各级政府和革命团体都建立了列宁室,教育职工识字,组织政治讨论和游艺等活动。各县政府还办有周刊。
根据地各级政府虽处在战争频繁的艰苦环境下,但是仍然很注意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工作,把广泛发动群众开展防疫卫生运动,防止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当作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除了颁布防疫条例外,还经常进行卫生宣传,并注意扩大药材来路,积极培养医生。许多地方,为了解决药材困难,一面利用敌区商人购进药材,一面大量使用当地中草药。各县政府都组织了许多中药合作社,开办了许多群众性的医院,为人民群众治玻
同时,还进行了群众性的破除迷信,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打 击了反动统治的旧道德、旧风气。禁止穿耳、缠足,普遍开展了反迷信运动。进行这些工作以前,都经过普遍宣传教育,深入发动群众,使群众自觉自愿起来进行。根据地的人民,根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颁布的婚姻条例,废除了童养媳、纳婢、蓄妾、包办婚姻的旧制度,实行了婚姻自主的新制度。这样,就打破了尊男卑女的旧思想,出现了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新气象。
各地还广泛开展了清除盗匪、小偷,反对赌博、抽鸦片烟的运动;把过去的无业游民加以改造,参加劳动生产,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这样,根据地的盗匪绝迹了,坏习惯扫光了,不劳动者积极劳动生产了,真正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有活干,个个搞生产的新气象。
为了更有力的对付反动势力,建设根据地,还建立了共青团、职工会、农民协会、劳动妇女会、反帝大同盟、互济会、少年先锋队、劳动儿童团等各种群众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这些群众组织在团结和发动群众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等运动中,在贯彻政府的各种政策法令和进行各项社会改革中,都起了很大作用。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反动集团,非常害怕红色政权。他们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宁可让日本鬼子占领东三省,也要集中兵力来进攻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他们经常有十多个正规师的兵力,纠集三个省的数十个保安团队和地主反动武装来围攻湘鄂赣边根据地,企图摧毁红色政权。根据地的人民,为了保卫经过艰苦斗争创立起来的红色政权,根据党的指示和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加强了工农红军、地方游击队和赤卫队等人民武装建设,坚决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湘鄂赣边区的工农红军,到了一九三二年春,发展到两万多人。一九三三年六月,红十六军和红三师合编为红十六师。这支军队一开始就是遵循毛泽东同志的建军原则建设起来的。它有党的组织,有党委的集体领导,有政治委员制度,有坚强的政治工作,有严明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它是全心全意为工农利益而艰苦奋战的人民军队。
工农红军的补充工作,主要是动员工农劳动群众参加部队。在动员工作中,各级工农民主政府都是本着政治动员的原则,并贯彻群众路线和阶级路线。许多县政府都规定:参加红军的必须是年满十六岁至四十五岁、政治纯洁、身体强壮、没有残废和疾病的青年壮年,不得让富农、流氓、地痞及其他政治不纯分子混入红军。在动员新兵的时候,须召集雇农工会、苦力工会、贫农团、少年先锋队等团体分别开会,由群众选出志愿入伍的新兵,并解决他们家属的代耕问题,使他们安心在前方作战。新兵临走的时候,群众都要热烈欢送,鼓励他们勇敢作战。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因此,不但参军的人数多,而且质量好,对于加强红军的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
湘鄂赣边区的党,还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加强了群众武装的建设,广泛组织了不脱离生产的赤卫队。如浏阳县就组织了四个师:东部各区为第一师,南部各区为第二师,西部各区为第三师,北部各区为第四师。第十二区为独立团。县设有赤卫委员会和赤卫队指挥部。每区设有团部,每三个乡设有营部,每乡设有连部,每村成立一个排,人数不拘多少。凡革命群众,年满十六岁至四十五岁的,除富农反动分子外,只要没有严重疾病,无论男女均可参加赤卫队。赤卫队的教育训练,除了通过各种群众组织(如贫农团、工会、劳动妇女会)经常加紧进行之外,每月还单独召集全连队员大会一次,进行一天教育训练。此外,每团还另成立一个赤色先锋营,凡年龄在二十岁至二十五岁的贫苦工农,阶级觉悟高、忠实勇敢、坚强精壮、能机动作战者即编入赤色先锋营,必要时能脱离生产。在赤色先锋营之下,每三个乡成立一个连,每乡成立一个排,每村成立一个班。每个班有十名队员。赤色先锋营的一部分负责干部,由赤卫团负责干部兼职。赤色先锋营是红军的预备队,任务是:平时学习军事、政治;战时配合红军防堵、袭击、骚扰敌人,打敌人哨线;还时常配合红军主力开展游击战,袭击敌军,攻打地主反动武装,发动群众,开辟根据地。赤色先锋营还规定有服从指挥、服从命令、服从调遣的纪律。营部每半月开一次连干联席会;连部每半月开一次排干联席会;每排半月召集全排会议一次,教育训练半天;每班十天开班会一次,教育训练两点钟。每逢各种纪念日,全营集合进行检阅。赤色先锋营在前方的时候,缺乏劳动力者,工农民主政府派人帮助家属耕种。各区缴获的来福枪、鸟枪,先给赤色先锋营使用,其余再交给赤卫队使用,尽量做到每个赤卫队员都有一件武器。这样群众性的武装力量很大,仅湘阴县就组织了四个赤卫军团,拥有梭镖、鸟枪等两万多支,另有七十四个赤卫大队,七十四个少年先锋队。各县、区、乡、村,都指定了紧急集合地点,随时集中,准备打击敌人。各县军事部还开办火药局,制造火药,保证作战需要。
除了赤卫队和少年先锋队以外,根据地的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也普遍实行了军事化,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一件武器。如没有铁制的武器,就拿一根木棍。各人的武器都要随身携带,战争期间就是走亲戚、串门子也要带着,时刻注意敌人的侦探,发现有生人及行迹可疑的人,就进行盘查。为了及时传递情报和书信文件,各县普遍建立有交通站,组织交通线,形成交通网。区有交通员,县有交通部,一般每乡都设有交通站。每三十里为一站,每站有三至四人,遇有重要消息,甲站送到乙站,乙站送到丙站,日夜传递,这就保证了消息灵通、文件传递及时。
根据地人民群众,还普遍组织了担架队。在抬红军伤员时,由负伤地点直接抬送后方,中途不许转递,以避免增加伤员痛苦。群众慰劳红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一般是:把自己储藏的粮食自动的拿出一部分廉价卖给红军,经常将自己出产的猪肉、草鞋、套鞋等送去慰劳红军;群众团体还经常派代表带各种文娱团体,深入前线演出;在后方的广大妇女,在红军到来时主动给红军洗衣服、补衣服、作鞋子、送茶水、送稀饭。
由于根据地人民的全力支持,赤卫队、赤色先锋营的积极配合作战,红军部队就不断取得粉碎敌军进攻的胜利。株木桥战斗,就是千百个战例中的一个:
一九三三年三月,当敌彭位仁的十六师三个团和一个保安团,从浏阳县张家坊、严平经万载县的白水、株木桥向小源进攻的时候,即被我红十六军和红三师包围在株木桥地带。三月十五日拂晓,我军冒着倾盆大雨,向敌人发起了攻击,连续夺取了几个山头阵地。打到天快黑的时候,敌人在我军猛烈的攻击下,退回风竹窝、大高坑等几个中心据点。我们缩紧了包围圈,向前推进。周围的群众、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和省级机关工作人员,都积极支援战斗。在大雨天里,他们光头赤脚,抢运伤员,冒着敌人的炮火,送茶、送饭到前沿阵地。许多赤卫队员,给红军带路,爬山越岭,穿崖过壁,避开敌人的炮火,向敌人阵地迫进。傍晚,我军又组织了五百多人的突击队,向敌人发起攻击。敌人被杀得惊慌叫喊,四散乱窜,并连夜向浏阳张家坊溃退。这次战斗消灭敌人一千八百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十三挺,长短枪一千七百多支,其他军用品甚多。周围的群众、赤卫队、少先队,都兴高采烈地打扫战场,搬枪支,运子弹。当红军回到小源的时候,当地群众老远就列队欢迎,送茶送水,并争着拉红军同志到自己家里去住,生火为红军烤衣服,准备了丰盛的菜饭招待红军,庆祝株木桥战斗胜利。
湘鄂赣边根据地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经过艰苦的对敌斗争,终于创建了人民自己的革命军队和红色政权。这个政权的生长和巩固发展,也是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坚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结果。尽管是处于初创时期,又是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但是,根据地政权的各项建设,不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改革和军事斗争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创造了极丰富的经验。它与其他根据地一样,充分显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人民,既敢于夺取政权,也善于管理国家的革命气魄和伟大才能。
谁在收藏
浏览:101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胡英生后人
    胡英生后人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