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兴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宗法封建政治占统治地位。在北洋军阀长期统治下,文化、交通都不大发达,新知识很不容易传到。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思想的传播,主要是依靠了一些穷苦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逃出了北洋军阀长期统治的牢笼,在广州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伐前,他们潜回兴国来进行革命活动,成立了兴国共产党的组织,并组织各种革命的群众团体。通过革命理论的宣传教育,大大地提高了群众的觉悟和斗争情绪。觉悟起来的工人、农民和学生举行了游行示威,赶跑了外国神父,捣毁了天主教堂;并从反帝、反封建的实际斗争中,得到了增资减时、减租减息和组织各种革命团体的权益。革命歌曲普遍地唱起来了,熊熊的革命火焰燃遍了各地,雄伟的革命气魄压住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封建势力。这便是兴国县初期的革命斗争景象。
但是,陈独秀的错误路线助长了反动派的气焰。自从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二日,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同志被反革命杀害之后,兴国的反动商业资本家就不惜资本,利用封建的氏 族矛盾,乘机收买了闽赣边境惯匪段起凤十兄弟,以及竹坝的部分落后农民,在四月间举行了反革命进攻,捣毁了党的领导机关和县总工会。接着,其他的工会、农民协会和学生会也 都遭到严重破坏,兴国革命暂时转入了低潮。事实证明,不去掌握武装斗争,是经不起任何风险的。当时,有的同志参加了省总工会同农民协会组织的训练班,也有的投入了朱德同志创办的军官教育团。
“八一”起义以后,南昌、赣州、吉安、九江、抚州等地的反动派进一步实行反革命的恐怖统治,残酷地镇压革命力量,大批捕杀共产党员,反动的气焰十分嚣张。出去的同志因情况变化,组织的更动,便又逐渐转回兴国。这时,被破坏了的兴国的党组织还没有恢复,赣南特委连遭两次大的破坏,也失掉了联系,“八七”会议的决定没有接到。陆续转回的同志又东山再起,重整旗鼓,进行了党的恢复工作,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羊山会议。同志们都切身体会到一条明显的教训:没有革命的武装去反击敌人,就只有坐以待毙。因此,会议决定,恢复党的组织和群众团体;实行革命的五抗政策——抗租、抗粮、抗税、抗债、抗息来发动群众;利用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分化和打击敌人,并在城乡建立革命阵地,坚决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随时给反革命势力以有力的回击。
羊山会议之后,很快地恢复了党团组织。接着,工会、农民协会、妇女会、学生会也都逐渐地恢复和发展了。党团积极分子又重新在城市、乡村、学校各方面进行革命活动。这样便扭转了兴国党遭受摧残时的不利情况。
这时,兴国党组织看到革命运动中有两大暗礁:一、人们聚族而居,死地主(祠堂、庙 宇、会社)占有很大部分土地,族绅、头人可以利用这部分土地为所欲为,在“有事不离祖”的宗法幌子下笼络群众,树立门户,党同伐异,寻找借口,挑起氏族或地方的械斗。这种械斗有的连年累月,甚至结成世代冤仇。党的政策是,必须把这种关系分化开来,才有可能进行革命活动。二、带有社会性群众性的“三点会”(洪家)组织,虽然有很大的工农成分,但实际上它被豪绅地主所操纵,作为他们庇护家财的护符。不过,“ 三点会 ”组织所标榜的 “劫富济贫”的主张,还是含有某些可以利用的因素。以上这两种势力。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就会使革命寸步难移。
党的组织恢复不久,就派了一些有社会地位的共产党员到各氏族和“三点会”中去,利用封建关系进行斗争。有许多共产党员,不顾任何牺牲,出入公门,执行“红心白皮”的政策,在反动机关内部进行艰苦的工作,为党收集了一切必要的情况。同时对一些坚决反共派进行了软硬兼施的斗争。有许多共产党员的家庭掩护过党的活动,作过党的县委机关或交通联络站。正由于这些党员的有力活动,国民党反动派所发动的共产党员自首运动在兴国遭到了完全的失败。
党知道“三点会”是一种极端封建的带有社会性的组织,要争取他们,必须进行十分艰苦的工作。当时曾经派了些同志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对这个组织的下层和某些上层分子进行了耐心的争取工作。经过一个时期的艰苦工作之后,“三点会”的内部情况终于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中的大多数开始向党靠拢,自己提出“三点无共不成洪”,并接受了党的领导。后来,他们的全部武装也都被争取过来了。此后,党便逐步对他们进行改造。一九二八年春 又进一步清除了攻打县委、县总工会的最坏的分子,处决了管开炳、丘老七等人,使封建组织内部发生了分化。其中的大部分成员,经过改造之后,参加到革命队伍里来了。
对于当时国民党的反共地方武装组织——靖卫团,则利用一些同志的社会关系,打入里面进行工作,以掌握这些武装力量。在各个反动靖卫团中,党派去的同志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把靖卫团完全争取过来了,如城岗、坝南、东村、莲塘等地便是。有的则向他们提出:这些共产党员年轻有为,非亲即邻,不可结怨太深;兼之兴国多山,不能操之过急,否则逼人太甚,会使滋蔓难图,在一定程度上阻挠和减煞了反动分子的反共暴行,如兴国县的靖卫团和商团便在一段时间内蛰居县城不动。有的则阻止了靖卫团的成立,如高兴、永丰等地。有的靖卫团极端反动,我们便坚决打击,如武江背洞和崇贤等地便是。
五抗政策的提出,正适合于一九二七年冬季群众的年关斗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长期压榨农民,是“阎王不怕鬼瘦”的。这时,他们正借铲除鸦片烟苗之名敲榨勒索,四处活动。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群众,向封建势力展开了斗争。在江背洞的坝子上,群众用棍棒打死了反动政府派出来铲烟苗的土劣兼污吏邹老六。耀武扬威坐着轿子下乡的警察所长被坝南人民打碎了轿子,吓得徒步溜回去了。连派到坝子上镇压群众斗争的司法警察,也被人民群众打得头破血流逃回去了。过冬至节时,有的土豪劣绅正在祠堂内祭祖,也被群众拖到祠堂外面去杀了。阶级斗争深入发展到家族内部去了。封建势力开始崩溃。愤怒的兴国人民,把五抗运动的革命火焰,燃烧到各个角落,凡是收租、收税、收粮、收债、收息的,都受到了各种不同的打击。反动派把我们的五抗运动称为“五杀运动”,即是说“收租者杀、收税者杀、 收粮者杀、收债者杀、收息者杀”。在这次年关的五抗运动中,许多地区的农民,日间在田间劳动,夜里神出鬼没,先打远处的土豪,后打近处的土豪。从反动阶级的春联上,也可以看出这个年关和往昔不同。春联上写的已经不是“一本万利,谷满千仓”的吉利话,而是 “越穷越好,早死早赢”的哀鸣了。
赣西特委领导的各地区的暴动武装,遭受敌人严重打击后,就在这时先后进入兴国。这些武装计有:万安起义失败的肖子龙领导的万安游击队(后改兴万泰游击队);梁麻子领导的良村游击队(第九纵队)和阜田游击队(第七纵队)。他们来到兴国,得到了兴国党组织和人民的帮助,得到了枪支、弹药、人员的补充,部队不断壮大起来。同时,又由于他们都是在赣西各地起义时组织的、经过斗争考验的武装力量,到兴国后,对兴国群众运动的进一步开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期间,城里的反动派为了镇压重新高涨起来的革命运动,就在城隍庙赶造枪支,准备屠杀人民;但慑于革命力量蓬勃发展,深感可以凭借的反动武装不够,又不得不两次偷偷去赣州请兵,来兴国“剿匪”,结果只是往返徒劳。由于党领导的正确,保护了新起来的革命幼芽没有遭到挫折,反革命的计划落空了。
如上所述,当时兴国党所采取的政策,基本是正确的和必要的。执行的结果是:很快的恢复和发展了党和群众的组织,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革命情绪,保护了共产党员免遭反革命的杀害;争取了“三点会”等;基本上掌握和利用了反动靖卫团;有力地促进了封建阶级内部的分化,削弱了封建势力。更重要的是党和人民掌握了革命武装,给予敌人以有力的打击; 对邻县进入兴国的起义武装,给予了人力、物力的帮助。至此,兴国革命呈现了复兴的局面。
一九二八年四月,兴国党组织在冰心洞传达了“八七”会议决定,武装起义就正式列到 兴国革命日程上来了。接着立即组织力量,决定以七、九纵队编成的红二团为主力,另有段起凤部参加,准备举行武装暴动袭击兴国县城。在暴动的前夕,由于有同志在内中的活动,使兴国县反动靖卫团把原来东向武、东村隔河设防的警戒部队调至瑶冈脑,北向五里亭、高兴圩警戒。这样,就便利了暴动武装从敌人的背后顺利地进占了兴国县城,迫使敌人经小溪、龙沙向赣州方面逃窜。々动武装进占县城后,张贴、散发了“实行土地革命”、“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反对苛捐杂税”等标语口号;抓了一批土豪劣绅,迫令他们沿街挨户叫开商家的门;罚了地主商人一部分款,收缴了商家的武器二百余支;还捕杀了一些主要的反动分子。同时放出了全部所谓犯人,发放了太平仓(官仓)的积谷。后来,就以收缴的武装扩编段起凤部为红军独立第四团,成立了指挥部,统一红二团、红四团的指挥。
这次暴动的缺点是没有发动广大群众参加,带有浓厚的军事袭击性质,没有建立政权的口号和思想。由于耽心武装力量不足,县城警戒面过宽;并且顾虑到离县城三十多里的赣县边境尚有强大的反动武装可能随时前来袭击,因而未能抓紧时机建立革命政权。以后,“三点会”头子钟老槐乘机窃取政权,自称县长,不到几天即被革命武装杀死。也由于部队撤离过早(只占领了十数个钟头),没有广泛地公开进行宣传。
虽然这次暴动有很大的缺点,但成绩仍然是巨大的。々动的胜利,大大地振奋了兴国和赣南各县人民;逃到赣州的反革命分子不敢回到兴国来活动了,这就形成了更加有利于革命 的形势。那时兴国人民群众中流行的歌曲,最能体现当时党的政策和人民的革命情绪:
我们大家来暴动,
消灭恶地主。
农村大革命,
打土豪、除劣绅,
一个不留情。
建立苏维埃,
工农来专政,
实行新制度,
人民大翻身,
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最后必成功。
一九二九年初,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准备去赣南、闽西建立革命根据地。到达大庾岭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发来一个指示,指出:兴国及其他各地应发动群众进行暴动,响应红四军的行动,并指令兴国筹办棉衣、粮秣、款项,以及准备安置伤员等。正在执行指示时,红四军又从东固转向闽西去了,没有到兴国来。
不久,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一部来到了兴国的茶岭子。县委派人前去组织慰劳,并且给他们补充了一些弹药。虽然红五军只在兴国休息了两天,补充的弹药每枪也不过几发,但在当时说来对指战员们的支援、鼓舞是很大的。
三月间,毛泽东同志亲自来到兴国城,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并勉励兴国县的共产党员说:共产党要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参谋部,每个共产党 员应加强争取群众的观念,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随时都要念叨着“争取群众”。毛泽东同志的到来,对兴国党组织和人民是莫大的鼓舞。他虽然在兴国的时间不久,但是具有重大的革命历史意义。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导下,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制定了县革命委员会的政纲:一、推翻国民党统治,成立区、乡工农兵代表会议;二、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山林,并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三、建立和组织革命武装——赤卫队和少先队;四、烧毁田契借约;五、开展游击战争,打倒贪官污吏,肃清封建势力,保卫县、区、乡的革命政权。规定了红二、四团的具体任务就是保卫兴(国)桥(头)宁(都)永(丰)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还调了一些红军中有经验的干部留在兴国工作,这对兴国革命运动的胜利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同志离开兴国转战闽西以后,仍然十分关怀赣南人民的革命斗争,曾以红军在闽西的胜利消息,来信鼓舞赣南人民,加强斗争信心。在我们革命斗争激烈的时候,他又指示我们要贯彻执行土地革命的政策,并对农村斗争的策略作了具体指示。这又保证了兴国革命斗争的健康发展。
兴国县革命政权成立不久,反动军队张与仁师、周至群师、谢维信团先后发动进攻,占了县城。当时兴国内部的敌人尚未肃清,他们欺骗了山寮大部分群众,与红军三纵队激战于古龙岗圩,经过数小时的战斗,三纵队将其击溃。此刻,红二、四团已远离兴、桥、宁、永地区,到南丰活动去了;到南丰碰壁后又转到了赣西。赣南特委立即决定成立“兴、桥、宁、永行动委员会”,集中崇贤、城岗、莲塘、东村、官田等地游击队的部分武装,和桥头、宁 都的游击队,组成了红军第十五纵队(后来改编为红三军第二十五团)。
约在三月底,敌人张与仁师向兴国革命政权和人民大举进犯,由分散进扰转为合围,轮番进攻。
这时,兴国革命委员会开始更深入地发展乡村革命工作。兴国人民和武装部队在兴、桥、宁、永行委和兴国县革命委员会领导下,一面实行空室清野,一面和敌人进行了坚强不屈的、长期的、柔韧的游击战争。赤卫军、少先队,整团整营地环绕敌人,与敌周旋:选择狭路袭击敌人;用打狼的炸弹炸敌人,破坏桥梁阻扰敌人。赤卫军、少先队曾一度攻破石源土围子,消灭鼎龙的全部靖卫团,三次攻下兴国县城,一次攻下宁都县城,一再攻占永丰之龙冈、石马。在与古龙岗七坊联防队反动武装斗争时,整日整夜各占山头,互相轰击,相持很久。在粉碎敌人所谓的“进剿”的斗争中,使反动势力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但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兴国革命委员会委员潘月香及其他许多同志在战斗中牺牲了。有不少同志的房屋被敌人烧毁了,家属被残杀了。有一次,驻东固、南龙的敌张与仁师、尹隆举团夜袭枫边,兴国革命委员会警卫营与敌在坊坑展开战斗,敌人死伤甚重,我们也牺牲了数十名同志。但是,这一段斗争的成绩却是显著的,扩大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政治影响,保卫了兴国、桥头的革命政权,保存和锻炼了干部,而且丰富了战斗经验,壮大了革命队伍,广泛地组织了赤卫队、少先队;并在各区、镇组织了起义,消灭了不少反动武装,加强了十五纵队,扩大了游击区——发展到永丰、万安、雩都、赣县境内去了。这时由红二、四团以及其他地区的武装组成的红三军由黄公略、陈毅同志率领来到兴国,与兴国县的武装部队、赤卫队、少先队和第十五纵队四万余人,在孔庙后坪会师。召开誓师大会时,经过严酷斗争考验的兴国武装,军容整齐,斗志昂扬。黄公略同志称之为“俨然纪律之师”。
敌人进攻暂告一段落之后,在兴国城之鸡心岭上召开了群众大会,烧毁了田契借约,在雷动的欢呼声中胜利地结束了一九二九年的斗争。但是没有及时分配土地,剩下少数的反动堡垒未被彻底消灭,这是斗争中的缺点。
必须指出:这期间的任何一次斗争都是很残酷的,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兴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兴国的革命局势更加发展了,斗争经验更加丰富了。一九三○年初,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总前委代表团到了富田,召开了赣西、赣南特委联席会议,对土地问题作了两个字的结论:一要“分”,一要“快”。以后,兴国的革命斗争就转入了彻底消灭封建势力的土地改革斗争了。兴国的武装在土地改革斗争中继续发展和扩大起来。兴国的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曾经配合部分主力红军,进行了五次攻赣(州),九次攻吉(安)的战斗,并且坚持了长期的反对反动地主武装的斗争。在配合中央红军粉碎敌五次“围剿”中,兴国的群众表现了高度的英雄气概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作出了光辉的贡献。为了保卫党,保卫革命政权,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带头,青年们整团整师地拿起武器参加红军,奔赴前线。根据地的群众,热情磅礴,斗志高涨,真正做到要人出人,要粮出粮,要钱出钱,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中支援战争的一面鲜红的旗子。在第一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兴国被誉为“革命的模范县”。而兴国人民也的确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浏览:17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