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亮回忆鄂豫边红一师三战三捷的故事

Admin 发表于2016-05-03 20:37:52
平汉游击五十天,
三战三捷三扩编,
红军声势震武汉,
革命烽火遍地燃。
这是一九三○年,鄂豫边红一师战斗生活的纪实。
这年三月,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在黄安县的箭厂河,奉命改编为红一军第一师,在商城南部游击的红三十二师改为第二师。当时第一师总共不满五百人,长短枪三百余支;枪支种类既杂,弹药又极缺;但指战员的战斗情绪却是异常的旺盛。这支部队对外称师,可是没有团、营、连的编制,只有七个游击大队(每队约六十人,长短枪五十余支)。司、政指挥机关组织精干,并有简单的供给和卫生部门,工作效率很高。
这支部队从诞生时起,就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长壮大起来的。全师各个单位都有党的组织,并设有士兵委员会。凡是带有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师党委会讨论决议后方能生效。全体指战员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日常生活待遇上都是平等的。军政之间、上下级之间、官兵之间,时时刻刻都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因此,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机关,在指 战员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
由于党的坚强领导,这支年轻的部队不仅是一支坚定勇敢、机动灵活的战斗队,同时也是一支优良的政治工作队,在战斗空隙,随时随地都在组织和发动群众,开仓分粮,反抗捐税,以至进行土地分配,建立工农政权。军队和地方党政机关互相支持,军民关系也异常良好。
这时,蒋冯阎军阀混战在中原展开。革命根据地内的少数国民党匪军都缩进县城,地主民团武装亦据守寨堡。这种局面有利于红军的发展,红一师为了积极地发动群众斗争,扩大土地革命运动,即向平汉铁路南段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六月中旬的一天晚上,红一师从二郎店奔袭杨家寨车站。当场全歼驻敌郭汝栋部两个连,缴获步枪百余支,俘虏士兵数十名。为了部队迅速转移,对被俘士兵每人发给两块钱,予以释放。部队返回驻地后,即从后方抽调各县游击队,合编成三个支队(每支队四个大队),这是红一师的第一次扩编。
在扩编支队后的第三天,敌郭汝栋部的一个团又从武汉开到广水车站。他们认为红军游击队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并声言向阳平口一带进攻,要找红军游击队报两个连被歼之仇。
依据此时情况,师党委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明天中午在阳平口以东地区伏击敌人。翌日拂晓,红一师开到了预定伏击地带。一支队在左翼山脚下埋伏,二、三支队集结在山上。时至中午,发现敌分两路经阳平口向东开来,看样子行军警戒是松懈的。当敌人进入伏击地 带,一支队指战员以猛打猛冲的姿态扑向前去,二、三支队一跃而起,也从山岭上压下来。顿时枪声四起,喊杀连天,打得敌人四下乱窜。
郭汝栋部系四川杂牌军,由于地方军阀内部的矛盾被挤出川,投靠蒋介石充当“剿共” 走卒。该部士兵多数吸食鸦片,号称“双枪兵”,哪里经得住这样的突然打击,敌兵一听枪声即丢掉背包、枪支,纷纷向后逃跑,跑不动的就跪在畈里缴枪,哀告饶命。红军战士如同虎入羊群,横冲直撞。一支队有个青年战士,一个人就缴了步枪十八支。
战斗经过两小时,这个约有千人的团全部被歼。俘虏的人数比当时红一师的人还多。要全部带走是不行的,除少数坚决愿意参加红军的留下外,其余的每人发给两块钱作路费,释放回家。
当时有的俘虏兵问红军战士:“你们怎么知道我们要来?”战士开着玩笑回答说:“红军会神机妙算。”
“我们那些狗日的官长,”俘虏兵骂道,“他们说红军是些老百姓,不会打仗,真他妈的会骗人。”
从此红军宽待俘虏的政策,深入了白军士兵的心坎。但是由于处置俘虏兵的时间仓促,许多被俘的军官也混杂在士兵里溜走了。
这次胜利,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斗争热情。杨家寨至王家店铁路两侧广大地区的几千农民,在应山县委领导下,一夜工夫,把那段铁路全部扒毁。这一行动积极配合了红军的行动,使蒋介石的武汉行营受到严重威胁,极为震惊。
阳平口战斗胜利后,部队转移到黄谷畈,一面继续侦察敌情,准备扩大战果,一面进行第二次扩编部队。一支队编成第一团(缺二营),三支队编为第三团(缺三营),二支队分编,充实一、三团。全师编成了四个营(十二个连),不但每个营枪支充足,还有编余的步枪三百余支。后方各县的赤卫军亦积极的要求参军,因此在数天内,部队就扩充到一千五百余人。由于在一个月内接连打了两个胜仗,指战员的战斗情绪异常高涨。三团一个战士的父亲来到部队,要接儿子回家结婚, 团部也批准了,可是那个战士不肯回去, 并向他父亲说: “你不看看,现在我们在干什么!父亲说:“干革命,这我知道,结了婚回来还不是照样干吗?”战士说:“不行,我们还要打到武汉去过中秋呢!结果还是没回去。
部队游击到黄陂北境长轩岭,听说县城里只驻有夏斗寅部一个营,个别干部便向师部要求打县城。徐向前师长说:“不能盲动,攻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打仗要像小孩学走路,刚学会走,不能马上就学跑,要一步一步的来。”这时得到应山县委送来的情报,大意是:目前蒋冯阎军阀混战方酣,双方大军集结于陇海铁路东段决战。并说:现在武汉驻军很少,平汉铁路上守备兵力单保从武汉开到花园车站的钱大钧的教导师一个团,因初到,情况不明,害怕袭击,一夕数惊。白天挖壕,夜晚坐更,赶筑工事,只求保命。……
根据县委这个情报,师首长进行了研究,最后决定袭击花园驻敌。
七月二十八日午后,部队的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当晚从青山口出发向花园前进。在两个月之前,这支部队还只有四五百人。那时,说走就走,说住就住,行动十分迅速、灵活;现在,就像猛一下吃胖了的人,走动也不方便了。师有师部,团有团部,营有营部,连有连部, 师里还有政治部、经理(供给)部和乘马、驮马、炊事担子,全师集合一下也要一二个小时。特别是没有大部队行军的经验,部队出发后走了二十华里左右,后边便传来“掉队了1前面部队只得停止,坐在路旁,等待着后面的部队。大家等得焦急,看看表已到下一点,估计在拂晓前打响,显然是不可能了。因此,先头部队都有些泄气,出发前规定的行军中不抽烟不讲话,此刻就都不管那些了。
当与后面部队取得了联络,部队继续前进到达平头山(在花园车站东南十五里)时,天已快亮了。师首长一面命令部队原地休息, 一面找应山县委陈书记了解敌情。陈书记高兴地说: “你们可来到啦,真叫人等得着急!”师长紧接着问:“ 情况有变化吗? ”陈书记回答说: “没有,只怕时间有点晚了。”但他又说:“根据前天的情况,打还是有把握的。”
这时有的干部主张要打,有的要回,意见不一致。师党委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打不打的问题。会上决定还是要打,理由是敌人非常恐慌,特别是天亮了,警戒也会松懈,趁此时机,绕道从西南面进攻,这样,会更使敌人出乎意料。
打的方案决定后,部队立刻轻装,趁黎明前一刹那,一、三团分路沿铁路两侧利用农作物掩护,奔向花园车站。
在旭日方升之际,部队突然从西面分头冲进街里。敌人刚散早操,正在洗漱,发现红军已冲进街里,有的才丢了脸盆去拿枪,哪知道枪早被红军战士拿到手了。敌人立刻大乱,八挺重机枪一声没响,都成了红军的胜利品。我军除个别战士负伤外,无一牺牲,就把教导师的一个团(一千四百多人)全部解决了。
战斗刚告结束,部队立即在街头巷尾向群众进行宣传。听说红军来到了,商店、民宅纷纷开门。人们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不进商店,不入民宅,纷纷赞不绝口。“反对军阀混战”、 “反对苛捐杂税”、“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军阀”、“工农兵联合起来”等标语传单,大量出现在街上。红军的政治工作人员为了把红军的影响扩大到武汉去,把标语、传单贴在一辆机车上,找来一个勇敢的司机,待机车开动后中途跳下,让那贴满宣传品的机车,像野马般的驶向武汉。
这次胜利,缴获了长短枪七百余支,重机枪八挺、迫击炮四门。这些枪炮都是新出厂的汉阳造,而且弹药很多。俘敌官兵约近千名,由于当时情况紧迫,除审问个别俘虏,了解敌人的情况外,每人发给两元银元,全部释放。
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就是八月一日。红一师在小河溪举行了庆祝“八一”南昌起义三周年和花园战斗胜利大会。
红一师在平汉路上,五十天三战三捷的大胜利,不仅震动了武汉的反动统治,并且大大地鼓舞了后方群众的斗争热情。广大青年农民,在政府的号召下争先恐后报名参军,后方将整营整营的新战士送到前方来编入部队。在此情况下,红一师又进行第三次扩编,除将原一、三团每团补齐三个营的建制,团部增编了特务连外,并另编有一个步兵营和机炮营,成立了混成团。从此,英勇果敢的红一师,在装备上、编制上以及在一切生活制度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以全新的战斗姿态,在鄂豫皖广大地区开始了新的战斗。
浏览:164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