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华回忆赣东北信江军政学校的建立

Admin 发表于2016-05-04 17:48:18
一九二九年六月间,赣东北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以后,赣东北根据地扩大了,在弋阳、横峰、贵溪、上饶、余江、万年、德兴、铅山之间约四十余万人口的地区内,建立了红色政权;红军也发展了,由原来五个连发展为拥有千余人的队伍,建立了江西红军独立一团。
当时,红军的主要成员是参加武装起义的农民,他们对于敌人都有很深的阶级仇恨,战斗中英勇顽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是很好的。但是,农民的自由散漫习气没有去掉,军人生活作风没有养成,战术技术素养很差,特别是缺乏指挥作战本领。因此,当时的大部分连、排指挥员不得不由哗变和俘虏过来的白军士兵和下级军官充任。可是这些人从旧军队中带来很严重的军阀习气,对革命并不完全一条心。要依靠他们来建立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强有力的红军,显然是有困难的。
要迅速提高部队的政治水平和军事素养,培养自己的干部,造就红色指挥员,就成了建军中的重要问题,当时,赣东北党除了对部队进行整顿以外,决定开办一个干部学校。
一九二九年秋,一个培养干部的熔炉——赣东北信江军政学校成立了。
招生广告很快在根据地散发开来,年轻的有相当初小文化水平的工农子弟,经过地方党和工农民主政府推荐保送,纷纷来到了学校所在地——弋阳县吴家墩村。就在那时候,我脱离了学徒生活,参加了这支红色的学兵队伍。九月底,经过严格的考试和体格检查,一支一百七十多人的学兵大队编成了。
吴家墩,是处在根据地中心地带的一个美丽山村,约有百十来户人家,有清清的小溪,四季常青的松林、竹园……。环境是优美的,但是,作为一个军事学校,它的校舍和设备却是太简陋了。有一个操场,一间课堂;宿舍是和群众共用的民房。课堂设在村头一间大空房子里,当我们第一次走进去时,简直不相信这就是我们上课的地方。一张东倒西歪的旧木桌子和一块小黑板,是教员用的;地上一行行摆着用石块支起的木板,就是我们学员的座位。只有从墙上的那些红红绿绿的标语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培养干部的学校。 标语上面写着: “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红色指挥员!”“学习军事技术,武装我们的手足!”“提高政治水平,武装我们头脑!”……
教具更是贫乏,只有上课用的粉笔和几支打不响的步枪。教材是没有的,记得直到开学以后,每人才发了油印的《共产党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和关于政权建设等讲义。
我们的校长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参加过农民暴动,在红军中任过指挥员,主要军事课程由他亲自讲授。其余的军事课是由哗变或俘虏来的白军班排长,有的甚至是最近在贵溪打张辉瓒的十八师时俘虏过来的敌军军官担任;政治课则由校政治部的干部兼任教员。
就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我们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
我们学习的第一课,就是经受严格的军事生活锻炼。当时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邹琦校长照着黄埔军官学校的一套来规定的。对于我们这些刚离开家庭的农民来说,克服掉散漫习气,习惯正规的军人生活,确是不容易。刚开始的时候,起床都不齐,集合也拖拖拉拉,请假出去,不能按时回来。稍微受到一点管束,怪话就来了:“干革命是自由的,这样严可不对头!”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限时间吃饭的事。那是刚开课不久,一天,值星支队长宣布,吃一顿饭只许用五分钟。那时谁也不知道五分钟是多长时间,大家还是按老习惯慢条斯理的吃。忽然 “嚁--嚁”,哨子一响,宣布吃饭完毕。这时吃得快的才吃了一碗,吃得慢的,特别是女学员,一碗还没吃下,只好放下了饭碗。这事弄得大家都很别扭。但是,大家都有把自己锻炼成为红色指挥员的决心,再加上校长反复地讲养成紧张的作风和正规的军人生活习惯的重要,党、团支部及学生委员会也作了保证,大家慢慢地也就习惯起来了。
学习也是紧张的,军事操课约占学习内容的百分之七十,每天,在课堂里稍微讲一下,就跑到操场,走队形、拔慢步、瞄准、刺杀、投弹,几乎整天都在操场里,一天下来,两腿酸痛,非常疲劳。开始的时候,有些人甚至连解大便都蹲不下,但大家的情绪还是很高。政治课讲的是社会发展史、党的历史、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政权建设与红军建设发展等问题。赣东北党的领导者和工农民主政府主席方志敏同志、军事委员会主席邵式平同志都经常亲自来校作报告。政治课的内容虽不多,却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了,认识提高了。我就是在那一次学习中才知道劳动创造世界;才知道阶级是怎样产生的;才知道世界上有苏联;才听到马克思、列宁的名字;才知道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领导的红军在井冈山、闽西赣南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在鄂豫皖、湘鄂西、湘赣、广西、海南岛等地都有红军和工农民主政权,了解到我们的斗争并不是孤立的。
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过了三个月,到一九二九年底完成了学习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在经受了敌人的一次袭击以后结束的。那是一九三年的元旦过了没几天,刚下了一场大雪。这天早晨,正值我放哨,忽然听见“砰—啪”一阵响声,我还以为是大雪把竹子压断的响声呢。一会儿,值星班长喘吁吁地跑过来说:“快回去,敌人进攻了,你刚才没有听见前面的枪声吗?”我赶忙跑回村里,这时队伍已经集合好了,大家正在肃静而又紧张地听着邵式平同志的讲话:“……敌人进攻了,同志们不要怕,我们是学生,还不能和敌人打,现在我们就转移,让我们的红军来消灭他们-…”听了他简短有力的讲话,我们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邵式平同志身穿一件黑色长棉袍,脚穿一双鞋底钉满钉子的旧皮鞋,腰束一条带子,将棉袍的下摆兜起紧紧的扎在腰上,精神抖擞地领着我们翻过山。然后又把十几位老战士学员和一些分队长留下来跟他在山上掩护,监视敌人的行动。其余的学员由邹校长带着,向指定的方向转移。
打退了敌人这次进攻以后,按照原定的计划,我们信江军政学校的学生们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学习,到连队实习——当战士。
我们这种学习方法是很好的。经过一段基本知识的学习,接着到实际斗争中去锻炼体验,然后,再集中起来,结合实际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这样就可以使学员获得切合实际的、有用的知识。
邵式平同志亲自把我们送到当时赣东北唯一的红军主力江西独立第一团去,团长周建屏同志热情地欢迎了我们。于是我们这一百五十多人(十多个女学员已经分配到地方工作)便分散到各个连队去。大部分当战士,还有的当文书,有的当司务长,开始了真正的部队生活。我被分配到特务连(警卫连)当战士。
当时部队虽已编成一个团,但没有发军衣,穿什么衣服的都有,有的穿长袍短袄,有的缠头巾,有的戴礼帽,装备更是可怜,枪很少,其中有些还是“残废”枪,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扛大刀、梭镖、鸟枪。在实习之前我曾幻想过:这下子可捞到支枪了,谁知发给我的是半支枪——一支老套筒枪,大概枪管打炸了,锯去大半截,只有四指长的一段枪管。背起来很不得劲,打起来,子弹出膛不远就落地了。发给我的两排子弹,只有四颗是能用的。虽然这支枪不使人满意,但这是第一次领到枪,我还是很高兴的,也很爱惜它。
下到连队以后,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建立红军学校培养建军骨干的实际意义。当时,部队虽已进行了一段整顿,但不良倾向还是存在。军队组织纪律性不严,游击作风比较严重,农民的散漫习气没有彻底克服。从白军过来的人,军阀习气还未肃清,还有打骂战士的现象,被罚跪更是常有的事。记得我刚到连队不久,一次站队时,一个同志开玩笑戳了身边的同志一下,被值星排长看见了,就打了手心。连队的战斗技术水平也较低,有的班长,甚至排长在操场上教练时口令也喊的不清楚,有的战士连枪的标尺都认不得。尽管这样,同志们爱护人民群众利益、遵守政策纪律和刻苦耐劳的精神还是很好的,对阶级敌人抱有满腔仇恨,作战英勇顽强,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充满着胜利的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到来,给部队带来了生气勃勃的新气象。由于我们多少受了一些系统的教育,加上认识几个字,就担任了读报、教歌、写标语、代同志们写信等工作,并自然地成了班里教操教技术的小教员。我们在学校里养成的正规生活习惯也影响了部队,一些不良的习气也收敛了。这样,我们渐渐地获得了同志们的赞扬,当时士兵委员会的委员,大部分由我们军校的学生担任。
另一方面,我们也深深地感到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连队生活给了我们丰富的实际知识。老战士热情地把实战经验教给我们,告诉我们怎样从子弹的叫声来判断子弹打得高还是低,战斗中怎样隐蔽身体发扬火力;告诉我们怎样行军、走路,包袱怎样背才不觉得累;告诉我们怎样打土豪分田地,怎样把粮食分给群众……特别是频繁的战斗生活,更给了我们以实际的锻炼和教育。我们经历了胜利的莲塘、团林、鸣山战斗,也经历了失利的万年攻城战斗;我们体会到直接打击敌人的兴奋,也看到了干部实际指挥战斗的情形。尤其是同志们在战斗中高度的阶级友爱精神,更给了我们以极深刻的教育。记得莲塘战斗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在敌援兵来到、我们撤出战斗的时候,遭敌炮击,当即有一个同志负伤,一个同志牺牲。我们排里一个同志去抢救他们负伤了,另几个同志马上又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冲上去,终于把这几个战友都抢救了回来。
这些战斗和实际生活的锻炼,使我们把在课堂里和操场上学到的东西与活生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了。
经过三个月的连队生活,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我们的根据地扩大了,我们这些学生在新的校址——弋阳芳墩村重新集合了起来。
人数比出发时少了一些,有一些熟悉的面孔也不见了。他们有的被留在连队里工作,有的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了,有的负了伤正在医院里治疗,女同学留在地方工作没有回来,此次会合,大家都有许多话要说,有的互相叙述在连队的情形,有的谈论着战斗经历和经验体会,显得特别亲热。虽然分别不久,但大家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历了实际斗争的锻炼,又穿上了崭新的军装,更像个红色军人了。
这一阶段,军事训练上着重班排战术动作。经过了一段连队生活之后,大家对这些学习内容兴趣更浓了。我们都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课目,每一个课目都能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再也不觉得抽象了。我们指挥的,仿佛就是实习时自己所在的那个班的战士;处置战斗情况时,也好像回到了莲塘、鸣山、团林或是万年战场上。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决心,尽快的学到本事,再回到连队去,回到战场上去!
在这一阶段学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毛泽东同志为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精神传达到我们,在政治课中增加了新的内容,毛泽东同志的建军路线、建军原则以及如何纠正军队中不良倾向的内容加多了。由于我们在连队中对于建军初期的那些不良倾向已经有所了解,这种正确的建军原则就很快为我们接受了。同时我们意识到,将来我们回到部队,就是这一路线的贯彻执行者。因此大家都热情地学习它,并且在学校里也展开了反对不良倾向的斗争。
现在回想起来,在军政学校这一段学习,环境虽然是艰苦的,但大家的学习情绪是很高的,成绩是很大的。通过这段学习,我们对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经过实践,再充实提高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也有深切的体会。
一九三○年七月初,我们毕业了,当即分配到部队去。多数同志担任了见习排长。个别同志担任了班长或连的副指导员。我被派到一团一连担任见习排长。
浏览:120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