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山东解放区的主战场在鲁中,因而鲁中人民就肩负着主要的支援战争的任务。但是,鲁中地区多山,而且老区亦多在山区,由于自然等条件的影响制约,鲁中地区的生产力低下,经济很不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原本就比较低,要负担如此沉重的支前任务,鲁中人民要做出多大的牺牲,这是不难想象的。也正是如此,鲁中人民才不愧为英雄、伟大的人民,他们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宽阔的胸怀、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强的双肩,义无返顾地挑起了支援前线、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使命。
鲁中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形成了支援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经过土地改革运动,翻身做了主人的鲁中人民,更是把支援前线、保卫胜利果实看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为人民解放军夺取个又个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自卫战争开始,鲁中人民就积极参加支前,许多群众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随叫随到。在战争初期,因组织发动得不够严密,形成了先进村自觉自愿的出工多,个别落后村出工少或根本不出工的现象。而且组织不健全,在支前中出现了一些混乱,浪费了民力。出工多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区党委发现这问题后,多方做了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反复研究商讨解决办法,决定实行常备民工制,并于1946年11月颁布了《鲁中常备民夫动员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在各地设立常备、固定的民夫,并建立起整套的组织领导机构,没有支前任务时,这些民夫就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一旦接到支前任务,便成建制地组织起来,参加支前。同时根据任务的大小,对民工进行轮换,有效地解决了出工不均衡的问题。陈毅同志得知我们组织常备民夫的办法后,大加称赞,并建议把“民伕”的称呼改为“民工”,在全省介绍了鲁中建立常备民工的经验,使全省的民工组织提高到个新的水平,为更好地支援前线奠定了基础。
进入1947年,仗越打越大,支前任务也越来越重。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大战一个接着一个,鲁中民工不顾疲劳,不怕牺牲,也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到紧张的支前中去,而且人数越来越多。在莱芜战役以前,鲁中区就组织了6个支前子弟兵团,分别跟随指定的主力部队行动,担任战地救护、看押俘虏、运输物资等任务。莱芜战役期间,鲁中区有7万人组成子弟兵团上前线,391个民兵连组成火线抢救团抢救伤员。孟良崮战役期间,鲁中人民更是全力以赴,随军行动的一、二线民工达80多万人。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原先的支前机构已不能适应支前工作的需要了。莱芜战役之后,华东局和省支前委员会适时召开了支前工作会议,总结了支前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组织、搞好支前工作的措施和要求。根据会议要求,鲁中支前司令部建立,加强了对各地党政军民支前力量的协调和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全力支前。据1947年底的不完全统计,鲁中解放区有100多万人参加了支前,共出民工约160万人次,出粮近8000万斤,从渤海区运粮5000万斤,做军鞋50万双。至于搬运的物资、跋涉的路程,更是难以计算。鲁中人民以“砸锅卖铁也要支援前线”的豪迈气概,为前线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长期战争的影响,加上国民党的野蛮摧残,鲁中解放区的生产力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据粗略统计,全鲁中有近万个村庄遭到国民党军队不同程度的洗劫,14万人被杀或被抓走,损失大牲口13000多头,猪、羊等7万多只。因此,进入1948年以来,鲁中区出现了严重的春荒,其中以沂源、临朐、沂水、蒙阴、蒙山等县最为严重,断粮和严重缺粮的群众达60多万人,加上从国民党统治区逃到解放区来的l8万多难民,面临饥荒严重威胁的群众达70余万人。情况非常紧急。
一个十分严重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如何恢复、发展生产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也就能更有力地支援前线。但是,当时华东局布置的中心工作却是土改整党。当时的沂源县委副书记刘延博同志根据沂源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先停止土改整党,将工作中心转到生产救灾上来,以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因为沂源的灾情确实很严重,如鲁村区,有502户发生粮荒,60户讨饭,21户断粮。大泉区21个村,讨饭的有442户。是继续土改整党?还是先抓生产救灾?这在沂源县委当中认识并不一致。刘延博同志向我汇报,沂源灾情十分严重,当前应抓生产救灾。我根据当时的情况,完全同意刘延博同志的意见,并立即报告了华东局,建议以生产救灾为工作重点。华东局表示同意。之后,华东局又分析了各地的灾情,于1948年2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以生产救灾为中心任务,并派华东局秘书长郭子化到鲁中区帮助开展生产救灾。当时山东生产救灾的重心是鲁中区,而鲁中区生产救灾的重心是沂源县。区党委面亲自领导重灾区沂源县的生产救灾,面召开生产救灾紧急动员大会,并派出大批干部到灾情严重的地区组织生产救灾。在子化同志的建议下,各县都成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简称生救会)。会后,我陪子化同志到灾情最严重的沂源县,在涝坡河听取了县委对灾情的汇报,召开了系列的村干会、村民会,共同研究渡荒措施,如种早熟菜以渡春荒等。后来又到儒林集、南安乐等村实地了解救灾进展情况,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随后,在儒林集召开全县干部现场会,我在会上讲了话,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关于生产救灾的方针,不能单纯依靠上级的救济,要发动全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开展大生产运动。
二、生产救灾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各级干部定要到第线去加强领导,要争取时间完成任务,不误农时,其他任务要结合这个中心任务进行。
三、生产救灾应掌握的方法是加强领导,树立骨干,建立生救会。要以贫雇农为主,联合中农,通过生救会来领导,组织群众解决生产与灾荒中的困难。
四、要注意克服生产救灾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如不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而单纯依靠上级救济的观点、孤立的贫雇农运动的观点等。
五、会后,沂源县的各级干部到救灾第一线去,发动群众自救互救。因灾情严重,粮食奇缺,华东局调拨给鲁中的100万斤大豆就成了无价之宝,参加搬运大豆的干部灾民,实行以工代赈,渡过难关。“一粒黄豆能救一条命呀”,大家都格外珍惜。
在生产救灾中,我们的各级干部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节衣缩食,与群众共渡难关。沂源县张庄区的干部,自动从自己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菜金中节约北海币50元,发给群众买盐吃。沂源县委及时通报全县,并在县委机关推行了这措施,要求全体脱产干部每人每天节约1两粮食(16两制),支援群众。区党委通报表扬了沂源县委的做法,号召各地党政军机关每人节约1两粮食、1元菜金,救济群众。
领导同志以身作则,首先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除老、弱、病号外,律取消小灶,机关干部也降低了菜金和粮食标准。大家在一起吃,虽然缺油少盐,但人人心情舒畅,因为这是与人民群众、父老乡亲同甘共苦高尚情操的表现,所以大家以苦为乐,虽苦犹荣。
当然,要根本解决饥荒问题,关键还是要发展生产。因此,区党委在大力救灾的同时,更认真地组织各地的生产,停止了一切不符合生产救灾的活动,除了支援前线外,全力组织春耕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生产搞不好,将直接影响全年的农业生产,饥荒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为此,区党委、行署向农民发放低息农业贷款、种子,扶持农民春耕以及开展各种手工业劳动,以劳代贩。各级干部亲临生产第一线,一方面参加生产劳动,一方面了解具体情况,及时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和农民齐心合力搞生产,终于使春耕生产顺利完成,达到了“不荒废一亩土地”的要求,夏粮生产喜获丰收,稳定了民心。
1948年春季,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飞速发展,国民党军对山东和陕北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已被彻底粉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粟、陈(赓)谢(富治)大军进军中原,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已经拉开。在山东,国民党军已经无力向我解放区进犯,被迫困守在少数大城市和铁路沿线,摆出副挨打的架势。经过短暂休整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猛烈进攻,势不可挡,所到之处,如摧枯拉朽一般,胜利的捷报频频传来。
3月中旬,山东兵团首先发起胶济路西段春季攻势,10天之内一举解放张店、周村、淄川、博山等15座城镇,完全控制了胶济路西段,歼敌3.8万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鲁中军区基干部队配合主力行动,收复了蒙阴、莱芜、益都等县城和淄川、博山矿区,歼敌1个多团。正当敌人惶惶不安,以为我军要进攻济南,慌忙加强济南防卫的时候,我军在休整之后,突然以主力九纵、十三纵辅以鲁中、胶东军区基干武装,于4月上旬包围了敌在胶济铁路的重要据点潍县县城,经过20余天的激烈战斗,终于攻克了敌人吹嘘为“固若金汤”的潍县县城,歼灭国民党军九十六军四十五师及保安部队2.5万余人。
这样,胶济铁路除东西两端的青岛、济南两市外,已全部被我军控制,山东的鲁中、胶东、渤海三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潍县是山东我军第一次攻克敌重兵防守、设有坚固城防工事的中等城市,这次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我军的攻坚作战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战斗中,尽管潍县敌人拼命求援,但青岛、济南的敌人根本没敢出来。敌人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了。
在这次战斗中,钱钧同志率领鲁中部队4个团及炮兵营、特务营和几个县的地方武装配合主力积极作战,立下了战功,计作战135次,毙伤俘敌48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大大改善了鲁中部队的武器装备,同时,通过激烈的战斗锻炼,鲁中部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当我们欢迎钱钧同志率部队凯旋时,钱钧同志喜气洋洋地和我们握手言欢。战士们头戴缴获的钢盔,端着崭新的美式冲锋枪,抬着各式美式机枪,拉着各种大小炮,雄赳赳气昂昂地走来。
我们和欢迎的群众热烈地鼓掌。潍城战役,使鲁中基干团队得到很大锻炼,逐渐成为鲁中主力部队。
紧接着,山东兵团又挥师南下,于5月底发起了津浦铁路中段夏季攻势,经过40多天的扫清外围、围城打援战斗,到7月巧日结束战役,先后解放了泰安、曲阜、章丘、新泰、宁阳、邹县、滕县、泅水、济宁、坟上、肥城等11座县城,并于7月13日攻克战略要地兖州,全歼兖州守敌第十绥区司令部、十二军兼十二师等2.8万余人。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共歼敌6.3万多人,缴获各种火炮达200多门,轻重机枪1300多挺,其它军用物资不计其数,解放了1万余平方公里的地区,控制了津浦铁路250公里,完全孤立了济南之敌。
鲁中军区集中了5个团及炮兵营、特务营参加了这次战役,共歼敌两个多团。区党委、行署全力领导支前,共动用民工25万多人,仅调运粮食即达784万多斤,为保证前线胜利做出了贡献。
经过这几次大的战役,山东解放区的形势已经彻底改变了。除了青岛、济南两座孤城和长山列岛、鲁南临近徐州的少数地区外,山东解放区已是片明朗的晴空‘鲁中解放区已空前发展,到1948年5月,全区共有3个地委、20个县委、187个分区委,党员总数达82197人,有党支部的村达4436个,鲁中解放区总人口达529万余,总面积有87200平方公里。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扭转,人民解放军空前壮大,对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就要来到了。为了适应形势的要求,集中力量支援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战略决战。
1948年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华东局决定:将原鲁中、鲁南两个战略区和直属华东局领导的滨海地区,属冀鲁豫边区领导的泰西地区合并成立鲁中南战略区。鲁中区的行政区划从此撤销了。
鲁中区党委从1940年成立到1948年撤销,前后存在了近8年的时间。在这8年中,我始终在这里工作,与鲁中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走遍了鲁中的山山水水,与鲁中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鲁中,这是一片洒满了烈士鲜血的英雄的土地。鲁中解放区是鲁中全体共产党员、革命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鲁中人民在党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斗换来的!我将永远怀念那里勤劳勇敢、质朴善良的人民,永远怀念那些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烈士!
浏览:14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