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下旬,鲁中区党委、鲁中军区机关撤出博山,转移到沂源悦庄。在悦庄,区党委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针对我军撤出博山后干部、群众中的思想动态,决定进一步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向明同志为此专门作了《目前形势与今后任务》的报告,帮助大家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不要被气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暂时侵占了我们一些地方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坚定胜利信念,努力工作,支援自卫战争。向明同志报告后,大家进行了分组讨论。特别强调了自我检讨本部门的工作,不要互相埋怨。会议还决定:由王建安、向明同志主持前方工作,邝任农、李培南和我主持后方工作。区党委还向各级党组织发出《关于就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指示》,强调“树立独立坚持斗争的信心与决心”,“掌握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的斗争方针”,要求“各级党委必须紧紧掌握武装,以武装斗争为核心,坚持长期独立战争”。
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因为在6月上旬解放周村、张店胜利形势影响下,在一些领导同志、干部和群众中,滋长了盲目乐观的情绪,对国民党正规军的大规模进攻缺乏思想准备与组织准备,被动应付,造成很大损失和思想混乱。因此,很有必要进行一次认真的、深刻的反思,统一思想,以利再战。
会议以后,区党委根据大家的分析、讨论,认真检查了在这次反击蒋军斗争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华东局报告了此次会议和撤出淄博前后的情况,检讨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主要是:在周(村)张(店)战役胜利的形势下,领导同志存有盲目乐观和麻痹思想,对突如其来的国民党正规军的大举进攻缺乏思想准备与组织准备,而且影响到下面的许多干部、群众,因而造成了严重损失。
在军事上,表现为被动应付,对敌情缺乏准确的侦察与了解,因而判断有误,未能抓住有利时机给敌人以有力打击。如在战争初期,军区主力四、九师集中在张店至青州之间,准备打击西进的国民党第八军,但没有料到济南出动的敌七十三军、九十六军进展很快,虽然敌人的进攻中有很多弱点,但我军没有主力迎击,难以组织有效的阻击,待我军调动主力四、九师西援,东进之敌已很快进至周村、张店一带,并与西进的敌第八军会合,打通胶济铁路,使我军极为被动。
在对敌情判断上,最初认为敌人只是打通胶济铁路,不会很快进占淄川、博山一带,没有做相应的准备。直到收到济南市委送来敌军进攻计划的情报和山东军区的敌情通报后,才了解了敌人的整个企图,但此时敌军已全力向淄川、博山进攻,我军调整部署也来不及了。由于我军是第一次与全副新式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正规军作战,加上兵力不集中,部署欠妥当,没有能阻止住敌人的进攻,因此,在一部分指战员中产生了恐敌情绪,严重影响了士气。
在政治上,由于对干部、群众的思想动员不足,工作立足点主要还是放在和平的方面,因而战争起,措施跟不上,造成物资很大损失。如因铁路沿线交通便利,粮库全部设在这附近,征收的公粮也全都集中在粮库内,淄博地区的许多物资也集中存放。在敌人的突然进攻面前来不及及时转移,使我们的粮食、物资损失很大,仅章丘一县就损失粮食90多万斤,淄城损失食盐30多万斤。另外,对新解放区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动员不足,因而思想基础不牢固,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天上飞机乱轰,地上国民党特务、地主坏分子趁机大肆散布谣言,造成人心惶惶,物价飞涨,社会秩序混乱。国民党军队所到之处,周围村庄的工作也随之停顿,仅章丘一县的民兵、地方武装就损失枪支600多支。干部群众中存在着单纯依靠主力的错误观点,坐等胜利,而没有积极的行动。主力一转移,就像失掉主心骨,不知如何是好。
其他还有诸如组织机构不适应战时要求,前后方不协调等问题。
区党委深刻分析了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区党委领导本身对形势的认识不足,对胜利估计过高,对敌人可能发动的大规模进攻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因而造成了重大损失和极为被动的局面,教训是深刻的。
我军撤出淄博一带后,敌人侵占了这一地区和泰山区北部的历城、章丘大部,并企图继续向南推进。在被敌人占领的地方,抗日战争胜利后逃跑的伪军政人员、地主、恶霸和其他坏分子组成的“还乡团”,疯狂反攻倒算,使这一带的形势急剧恶化。
区党委及时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广大群众顽强坚持斗争,与国民党反动派及“还乡团”展开殊死搏斗,当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斗争方式:
一是为统一边沿区对敌斗争的力量,发挥各种组织的作用,在几个边沿区和属于两个县结合部的地方组织对顽斗争委员会,由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统一领导,协调各种力量开展斗争。
二是以武装作骨干,掩护县区干部深入敌占区活动,打击小股敌人,捕捉敌特便衣,宣传解放军胜利的消息,揭露敌人的阴谋和罪行。特别是以敌人到来后祸害群众的罪恶事实,教育群众起来斗争。坚决镇压那些破坏最大、危害群众利益最甚的坏分子,并张贴布告,公布其罪行,同时教育那些一般伪职人员。这样镇压与教育相结合,对打击敌人的气焰,转变群众的情绪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联络积极分子,秘密恢复党组织。由于敌人进攻突然,除少数村干、党员、积极分子随我军转移外,大部分留在村中,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不知如何是好。我们在武装活动中便积极联络那些想找我们又找不到的村干、党员、积极分子,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对那些动摇、犹豫的进行教育,指明方向;把一些太“红”的党员、积极分子转移出来,对其家属做适当安排。这样,就带动了一大批人参加对敌斗争。四是瓦解、摧毁伪政权。对那些作恶多端的伪政权,坚决予以摧毁,并建立自己的政权,重新组织民兵队伍,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由于我们争取、瓦解的措施得力,有的伪政权便主动与我方联系,我们则明确提出要他们为我们办事为主,应付国民党,掩护我地方工作,同时,我们还派一部分村干部、积极分子到伪政权做事,使其成为为我掌握的两面政权。对那些在敌据点内或附近的伪政权,则在镇压某些首恶分子后,再通过他们的社会关系去争取他们,要他们答应我们的一些条件,掩护我们工作。这样,敌人精心建立的伪政权便渐渐失去了作用。
五是开展经济斗争,封锁边沿区,禁止向敌占区输出粮食。为了照顾敌占区群众的生活,允许采取以敌占区的物资(如煤、窑货)换取粮食的办法,但规定每人每次不得超过一定数量,同时组织民兵联防,严禁走私。
六是在整理、恢复敌占区组织时,先从整理恢复民兵组织入手,这也是群众动员起来以后的自然要求。民兵组织恢复了,村政权和群众团体就有了武装的支持与依托,小股敌人和特务也不敢轻易骚扰了。
七是做好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由于部分村干部及群众中存在混乱的思想情绪,我们便加强对区干部和村干的时事教育,举行小型轮训,进行讨论,解答问题,坚定他们的信念。在群众中,则普遍开展了宣传周活动,广泛进行形势教育,传播解放军的胜利消息。这些活动有效地稳定了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提高了他们对敌斗争的积极性。
经过认真总结对敌斗争经验教训,积极开展工作,逐渐统一了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对敌斗争逐渐活跃起来。在主力部队不断向敌人发起反击的同时,淄川、博山和泰山区的章丘、历城等地党组织动员地方武装、民兵、公安保卫员、基层干部组成许多支武工队、爆炸组、游击组,采用阻击、袭扰、侧击、埋地雷等多种方法打击敌人,有力地支援、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淄川、博山的400余名工人和400余名民兵纷纷组织起来,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章丘县人武部参谋李玉泉率民兵爆炸队巧布地雷阵,两次炸死炸伤敌军130余人,受到上级通令嘉奖。为了彻底阻止敌人在淄博地区及泰山区的进攻态势,鲁中军区主力经过精心准备,于8月24日夜向侵占章丘南部埠村、文祖一带的国民党军队发起猛烈进攻,同时阻击敌3个团的增援。经过两天激战,全歼国民党主力一个团另一个半营,俘敌1000余人,缴获了大批美式装备。这是鲁中我军第一次歼灭个整团建制的国民党正规军,大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和人民群众的胜利信心,迫使国民党军队暂时停止了对泰山区的进犯。
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闻讯后,亦来电表示祝贺,指出:积小胜为大胜。即使是小胜仗,亦足以长人民之志气,灭敌人之威风,故应当奖励。
这时,胶济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队除侵占了淄川、博山一带及泰山区沂山区的边沿地区外,在我军民的沉重打击下,不得不停止了进攻,鲁中北部地区的形势逐渐趋于平静
了。但驻徐州带的国民党军队又于8月下旬大举向山东解放区进犯,根据山东军区统部署,鲁中人武部紧急动员1.2万名民兵开赴鲁南前线,配合鲁南我军主力作战。鲁中我军则抓住这短暂时机在莱芜带休整,总结自卫战以来作战的经验教训,进步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部队调整了人员,恢复健全了建制,并利用缴获的敌人装备组建了鲁中军区炮兵团。这时,鲁中我军主力已有四师、九师、警备旅和炮兵团共10个团的兵力了。
为了策应渤海、胶东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鲁中军区又于10月初在胶济铁路南侧展开攻势作战,歼敌2000多人。
11月5日,鲁中我军主力又发起安丘战役,经过一天的攻城打援,攻克安丘城,毙伤国民党军700余人,俘敌2500余人。但我亦付出很大的代价,九师二十六团副团长黄其士、鲁中著名战斗英雄刘光荣和安丘县委书记徐仲林等同志不幸牺牲了。
12月1日,鲁中区党委发出《关于彻底贯彻战争动员,转变作风,开展创模立功运动的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全体人民积极投入自卫战争。因适逢召开“庆祝朱德总司令60寿辰军直机关干部大会”,我在会上作了题为《紧张动员起来,转变作风,加强战争,争取胜利》的讲话,号召学习朱总司令的“意志坚如铁,度量大如海”的崇高革命精神;响应朱总司令“英勇奋斗,艰苦奋斗”的号召。批评了一些同志思想上对战争的模糊认识,有的人说:“打垮敌人没有问题,敌人占了城市占不了乡村,占了乡村也到不了我们这里;再坏也到不了四二年那样,没关系。”因而仍然像平时一样,按部就班,慢腾腾地工作。而在边沿区的干部则产生惊慌失措、退却保命的思想,认为形势严重,无法坚持下去,斗争残酷,生命朝不保夕,因而大吃大喝,破坏纪律,过一天算一天,等等。指出了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阐明当前的形势,要求在思想上、工作上、组织上彻底转变,以适应战争的形势。强调在战争形势下,要树立艰苦、积极、负责、深入、有创造性的革命作风,雷厉风行,坚决果断,转入农村,密切联系群众,准备坚持长期斗争;机关要精兵简政,短小精悍,工作上要抓紧时间,只争朝夕,个人顶三个、五个人干;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服从大局,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一切服从战争的需要,要发扬1941年和1942年时的艰苦奋斗精神,接受新的考验,咬紧牙关,爬过山头,夺取最后的胜利。
1947年2月8日,华东局发出指示,提出“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动员全体军民全力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大举进攻。鲁中区及各地委分别成立了支前委员会。为了做好支前工作,我多次到沂源县检查部置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和县委书记刘延博同志有过多次谈话,在支前工作方面强调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均应毫无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将支援战争作为最紧急的政治任务,把支前工作作为我们莫大的光荣,一切强调部门特殊,个人打算,本位主义,要统统打消,一切服从战争。
为壮大我军,支援自卫战争,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区党委根据华东局指示,于1946年11月,再次在全区掀起了大规模的参军运动。号召全区人民“立即动员起来,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在土地改革中翻身做了主人的鲁中广大农民热烈响应党的号召,纷纷报名参军,其踊跃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计,群众中那股“不打败蒋介石决不回家”的豪迈精神真叫人感动。像莱芜一个县就有6848人参军,成为“鲁中参军之冠”,有的村庄一次参军一个连。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区就有4.4万多人参军。为了照顾有些家庭的实际困难,我们还多次劝阻一些人不要再参军了,或者一家出一个兵。但是,他们不管怎么说,非当兵不可,有时反而说得我们也无法劝阻了。面对汹涌澎湃的参军热潮,我总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力量之所在,因为它是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的。觉悟了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是任何先进武器也征服不了的。有了这样的人民,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浏览:24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