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战形势处于严重困难,领导急需统一认识,在这关键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委托,于1942年3月到达山东,检查并指导山东的工作。
少奇同志到山东后,一面认真听取了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负责同志的汇报,一面广泛找各方面人士了解情况,做调查研究。在掌握了大量情况的基础上,召开了山东分局和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了山东抗日斗争的战略方针和各地区主要干部配备等重大事项,并于4月16日召开山东分局委员会议,指导和帮助山东分局作出了《抗战四年来山东我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决议。少奇同志肯定了山东工作成绩,同时针对山东抗日形势的被动局面指出:山东没有取得对敌斗争的优势,也没有真正发动组织起基本群众。批评山东分局在减租减息斗争中不重视发动群众,和平“双减”,忽略斗争中发动组织基本群众,树立基本群众优势。少奇同志说,减租减息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其主要目的是减轻几千年来压在广大农民群众身上的沉重的租息枷锁,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一方面减租减息,一方面交租交息,发动农民群众起来和地主斗争,使长期受剥削压迫的农民群众敢于对地主开展面对面的说理斗争,自己解放自己,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组织起来,树立基本群众优势。从而也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切认识到,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群众自然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这是一条朴素却又十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道理。
少奇同志还向分局直属机关和滨海地区干部作了多次报告,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中央对抗日斗争所作出的系列方针、政策,使山东的广大干部、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统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斗争方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1942年5月4日,山东分局专门发出了《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确定在全省开展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并把此作为第一位的中心任务。为了取得减租减息斗争经验,在少奇同志指导下,山东分局组织工作团到莒县大店等地试点。少奇同志和朱瑞同志一起亲自参与指导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向全省推广。
这是少奇同志的一贯领导方法,尤其在新的工作、领导缺乏经验情况下,必须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在这期间,《大众日报》社社长陈沂同志代表分局到鲁中介绍了大店等地的经验。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山东分局关于减租减息工作的指示,鲁中区党委于5月下旬在沂南安乐庄召集鲁中部分地、县委负责人和军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少奇同志指示和山东分局关于《抗战四年山东我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决议,研究布置了在鲁中区开展以“减租减息,增加雇工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黎玉、江华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指导。会议确定为摸索“双减”工作经验,指导全区工作,在沂水埠前庄和马牧池村进行“双减”试点工作。黎玉还亲自领导了马牧池村的试点工作。
鲁中区党委派出干部与县区干部一起组成工作组进驻埠前庄,领导群众开展“双减”运动。埠前庄有20余户地主,却占有全村90%的土地,对农民剥削严重。工作组进村后,首先向群众广泛宣传减租减息的意义,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双减”。当群众发动起来后,工作组在群众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民主选举了村长,在广大佃农中开展了“谁养活谁”的教育,启发佃农的觉悟。工作组还向地主讲解共产党的减租减息政策,欢迎他们以抗战大局为重,主动接受减租减息政策。
在“双减”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鲁中区各级党组织运用莒南大店和沂水埠前庄的经验,全力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6月,区党委民运部长刘建中带领工作队到地委(泰山区)检查工作,部署“双减”,在莱北刘家白杨村召开会议,决定由地委民运部长徐干晨具体抓这项工作。
二地委(沂蒙区)在沂南安乐庄召开了各县、区党政群干部大会,动员各级干部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由于沂蒙区注意了在运动中发动群众,培养积极分子,加上沂蒙区是我中心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各种基层群团组织也已建立,环境又相对稳定,因此,“双减”运动在沂蒙区开展得较为普遍。三地委(泰南区)除指示各县认真学习分局及区党委关于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指示外,地委书记董琰带领机关干部下到泰宁县帮助开展“双减”工作,各县委也纷纷组织工作团或工作组到各区帮助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泰南区工作的开展。由于当时斗争环境仍然十分恶劣,泰山区、泰南区的一些边缘地区无法正常开展,只有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以借粮度荒为中心内容的群众运动,这种形式同样解决了群众缺粮的燃眉之急,也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两个地区直到1944年环境比较稳定以后,才比较广泛地开展了“双减”运动。由于“双减”运动的普遍开展,广大基本群众得到了经济利益,保卫根据地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他们参加各种抗日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与共产党、八路军的关系更密切了,广大贫雇农真正成了农村各项活动的主体,基本群众的优势树立起来了。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广大群众真正发动起来,自觉自愿跟党走的那种热情和力量,深深感到党的政策的英明和伟大。
但是,同任何事物一样,事态的发展总有它的不平衡性。在一些群众发动不充分或没有发动起来的地方,常常发生明减暗不减的现象,地主狗腿子出任了村长、农会主任,使地主、富农把持了村领导权,压制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区党委发现了这一问题,立即向山东分局作了汇报,分局指示:要开展查减斗争,务使在所有能开展双减的地区深入基层,开展查减斗争。我们根据分局的指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凡是“和平”双减的地区,群众没有发动或发动得不充分的,一定要再次发动群众,开展对地主的说理斗争,并把经过斗争考验的积极分子选拔到村的基层领导岗位上,坚决保证树立起基本群众的优势。同时,组织工作团、组,进驻“双减”空白、死角的村庄,发动组织群众,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各种群众组织。这样,就逐渐消灭了空白、死角村庄,使“双减”工作更加深入了。
到1942年底,鲁中区的减租减息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减租粮149372斤,减息粮25343斤、款15072.8元,增资粮505473斤、款4875元。
由于减租减息的初步胜利,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在经济上得到了实惠,政治上得到了鼓舞,提高了阶级觉悟;另一方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这对巩固鲁中抗日根据地,坚持对敌斗争,渡过抗战的困难时期,在三角斗争形势中争取我之优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浏览:24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