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互助会的影响下,许多村庄都建立了抗日组织,但是这些组织各自为政,互不联系,纪律松弛,没有统一的领导。鉴于这种情况,于子元、刘齐滨和我分头做各村抗日组织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大家统一了认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抵御日寇的侵略。西边以郭小湖为中心,(包括白茅、大寨、桃园集等村),成立一个联庄会,由郭心斋负责。安陵集一带建立一个联庄会,由唐以山、杨维汉负责。杨集一带(包括杨花园、马集等村)成立一个联庄会,由张久如、杨永信负责。万家、武城集、沙山寺成立一个联庄会,由郭炳章、张文灿负责等等,这样,各抗日联庄会置于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在我们建立联庄会的同时,杨履谦(开明绅士)等也组织了“联庄会”,他们以地主武装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武装。我们为了团结这部分抗日力量, 于子元、刘齐滨、张耀汉等人分别去做杨履谦等人的工作。最后,大家同意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日组织。
一九三八年秋,在安陵集召开各群众组织代表会议,研究建立统一组织的有关事宜。我党提议这个组织命名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救国总会”,大多数代表都表示赞成,只有少数地主绅士代表不同意,他们提议为“忠义社”,其目的是摆脱我党的领导。因命名一事,共开了五、六次会,双方争论很厉害。最后,刘齐滨说:“为了建立巩固的抗日统一战线,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大家都要做点让步,叫什么名字,不是什么大事情”。结果,定名为“冀鲁豫边区忠义抗日救国总团部”。推选刘齐滨为团长,程立夫为副团长,杜惠田为组织部长,杨友三为宣传部长,何克昌任情报部长,杨履谦任武装部长,寇梦笔任总务部长,总团部设在寇梦笔的家。
抗日救国总团部一建立,前来联系工作的同志络绎不绝。总团部下设若干中心村,每个中心村下辖十余个村庄,各村有村救国会。中心村有自己的武装---抗日自卫队,自卫队的枪支来自民间,还有大刀、长矛等。在抗日救国总团部的领导下,一村有难,大家支援,抵御日寇及伪顽杂的骚扰。同时,还建立了妇女救国会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妇救会负责接待和后勤工作,抗日救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为了配合抗日运动的开展,总团部办了一个小报——《民生报》。由严会甫任编辑,刊登一些抗日消息和活动情况,地方党组织的负责同志和一些党员经常发表文章,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抗日救国总团部建立后,活动经费十分困难,于是,号召群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些负责同志主动捐粮捐款。有些开明地方士绅也进行了捐粮捐款,如安陵集的韩凌雨,一次捐款二百元,总团部为他挂了一块“慷慨解囊”的匾,敲锣打鼓地送到他家。这样一来,我们抗日活动的经费有了保证。
自抗日救国总团部成立后,那几个地方绅士的代表,只挂个虚名,根本不到团部去。群众慢慢把“忠义”两字又去掉,习惯称之为“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然而国民党曹县县党部,看到我们抗日救国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他们想方设法,妄图夺取救国总会的领导权,派代表与我们谈判。国民党代表有:袁春霆、王子魁、王石村等;我方代表有:王建民、刘齐滨和我。谈判时,我们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讲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他们态度非常蛮横,不听不理。程广学等几个党员在东屋唱了国共合作歌,他们竟歇斯底里大发作,高叫“只能说‘荣共抗日’,哪有国共合作!”几个性急的同志要把他们拉出去活埋了,刘齐滨耐心劝阻,几个国民党代表丢下几张国民党员登记表,灰溜溜地走了。曹县国民党部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于一九三九年春,国民党曹县西北办事处的李克(宗岱)带着二十多支枪到刘岗抓人抢财物,想给我们一点颜色看看。他们的队伍一到刘岗,我们的自卫队员便报告说:“有人到刘岗抢东西!”我说:“把各村的武装集合起来!”一敲铜锣,我们的自卫队员马上集合,四面八方一起涌向刘岗,当即缴了他们的枪,有力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他们在群众的唾骂声中,一个个狼狈地逃走,后虽将枪支还给他们,但从此再也不敢到联庄会里抓人抢粮了。
程立夫口述 赵从元整理
浏览:10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