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镇战斗
南镇位于茌平县的西北偏西,是茌博高三县接壤的一个大镇子,也是进入茌平的要道之一。
1937年11月28日拂晓前,日寇700余人,由禹城方向开来,配有汽车、小炮、轻重机枪及骑兵,企图占领南镇。
当日上午10时许,我闻讯立即带领200余人的精干部队,急行军赶到南镇徒骇河(旱河无水)南岸公路以东。此时,聊城地区专员、全国闻名的抗日民族英难范筑先将军,率领其主力部队及其他地方武装,已赶到南镇徒骇河南岸公路以西,与我们并肩形成了抗敌的阻击战线。
部队在范将军的统一指导下,迅速占领了阵地,挖好战壕,严阵以待。这里居高临下,日寇向南进攻,需从河底穿过,正好在我们的枪口之下。
当天日寇几次进攻,均遭惨败。第二天拂晓,日寇仗其武器精良,弹药充足,拼命进攻。我们却依靠地利人和,寸土不让。
范筑先将军的指挥所,设在南镇西南的小周庄。战斗打响前,我去请示战斗任务,范将军还亲自到自卫团的阵地上检查战斗准备情况。战斗打响后,敌人在100米宽,纵深150米左右的正面,疯狂地冲锋,以机枪、小炮掩护,嚎叫着向我方阵地冲击,妄图撕开一个口子。范筑先将军站在阵地前亲自指挥部队反击。枪林弹雨之中,鬼子步兵已逼到我们阵地前沿的堤上。范将军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组织战斗。经过激烈的厮杀,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鬼子被迫缩回到南镇街里,并在民房的掩护下,向东北狼狈逃窜。清理战场时发现,范将军阵地前敌人死伤惨重,自卫团的阵地前敌人死伤有20来人。
南镇首战告捷,军民欢腾,鲁西北的北大门未被日寇敲开,推迟了日寇侵占茌平1年的时间,振奋了我抗日将士的勇气,鼓舞了鲁西人民抗日斗争的信心。
“七·七”事变后,茌平政局一度混乱,南镇战斗以后,范将军声望顿高,在鲁西维持了统一的局面,茌平的局势也稳定下来。
抗日自卫团进行了整训和发展。为了加强党的领导,1937年农历8月在团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支部,我也由过去的单线联系,转为参加支部集体生活。自卫团办了3期干部训练班,每期50人,为时1个月,为抗日队伍培养了骨干。
2、成立抗日常备大队
1938年5月,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兼领导鲁西党的武装和聊城政治部负责人张霖之同志,通知我和韩雁北同志(抗日自卫团中队长、共产党员)到河北省南宫县开会,同行的还有聊城地区各县、各武装部队负责人。临行前,张霖之约我个别谈话,询问了抗日自卫团的情况,并谈了这次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一行30人经过两天行军,到达八路军东进纵队临时所在地南宫县。
开会期间,司令员徐向前,政委宋任穷分别做了报告,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会议开了8天。
返回聊城后,张霖之同志又找我谈了话。他说:“日寇很快就会进攻鲁西的,敌人来了以后,环境会恶化,我们思想上应有充分的准备。要搞统一战线,但也要独立自主……。”他说,经组织研究决定,将抗日自卫团改名为抗日常备大队,暂不用八路军的番号,直属鲁西地方党的领导,活动地区将不限于茌平,行军作战的纪律都按八路军的制度办。
这时,我仍任常备大队大队长,中层干部也没变,许兆乾任总支书记兼政委,于寿亭任政治部主任,王宜斋任秘书主任,李宪文任军需主任,各中队长仍是原班人马。当时中队长一级的干部中,除有2名非党干部外,其余都是共产党员,常备大队在刚成立时有500人左右,活动范围主要还是在茌平县内。
1938年春和当年7月份,经张霖之同志介绍,我两次到聊城与范筑先将军会面。他详细了解了常备大队的人员武器战斗力的情况,并布置了向北防御日寇的任务。
3、茌博截击战
1938年11月15日,聊城陷落,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守城的数百名战士亦英勇牺牲。鲁西北形势急转直下,出现了极为复杂的局面。
我抗日常备大队奉上级党的指示,在茌平县城内动员群众疏散,并到博平县城东侦察日寇行踪。
不久,侦察员报告,日寇占据博平县城的第3天,继续向茌平县方向进犯。
我常备大队立即做好战斗准备,沿途部署埋伏堵击。待日寇一出博平东门,从天齐庙起即与我埋伏的侦察部队接火。我军边打边走,处处狙击,当敌人到达细庙(距茌平县八里)时,我主力部队迎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们依据有利地形,打死打伤日寇30人左右。
博平距茌平只有25华里,由于我军坚强的狙击,日寇整整走了一天,才到达茌平县城。当夜,我常备大队围着县城骚扰了一夜。日军终因白天激战,晚遭袭击而不支,不敢在茌平滞留,第二天太阳一出,就向牛角店方向逃跑了。
打了这一仗后,我常备大队的声望在茌平县大增,人民群众不断地给予我们以支援和慰问。
4、抗击日寇首次荏南“扫荡”
1939年春节,日寇800人左右乘16辆汽车,从济南出发,侵占了茌平县城,并立即在城关修炮楼、安据点。我抗日常备大队立即派出若干支精干轻便的小部队,对敌人进行狙击封锁,迫使鬼子不得不在城外安置炮楼和据点。
当时,国民党的杂牌军如齐子修、李岐山纷纷向日本人投降,国民党的旧县政府也与日军合流。从此我党在茌平的抗日力量在茌南和茌北非常困难的形势下独自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4月22日,敌人派了200多鬼子、近200名汉轩,突然占领了茌平城东北12里的周庄。次日,鬼子回到茌平县城,周庄据点只剩下汉奸。得到消息后,我带领200余名精干的队员,怀揣短枪,拿着修围子的工具,扮成老百姓,于4月25日上午混入据点,趁敌人不备,先发制人。经过半小时的激战,将180名汉奸全部俘虏,缴获长短枪160余支,而我们一无伤亡,打了一个漂亮仗。
拿下这个据点后,部队立即撤至茌平城南广平一带。
日寇得到消息后,于当日中午12时左右出动了600人左右,乘车直扑周庄地区,妄图与我主力决战,接连寻找两天,未见我军一卒一兵。敌人气急败坏,第二天上午又派600人左右,对我茌南地区进行“扫荡”。敌人早已闻知我是常备大队队长,将常备大队和我视为眼中钉,非消灭不可,直扑我的家乡。
敌人经过赵官屯时,被我侦察部队阻击。中午12时,鬼子才走到广平北门外的大庙上,支起重炮向我的住宅猛烈轰击,打一阵子,走一阵子,4里路走了4个多小时。当时我的家属早已转移到外县,敌人一无所获,便将屋子及所有财物、柴草付之一炬。日寇于当晚黄昏撤回茌平。
当时因敌强我弱,为避免无谓伤亡,常备大队主力没有向敌人攻击,只用小部队骚扰监视。
当晚,我通知张天锅庄的乡亲们把我家的住宅全部拆光,分给群众,决心与鬼子血战到底。
5、郭庄战斗
1939年农历7月22日晨,100多日本鬼子和汉奸全副武装并有骑兵,从茌平出发向高唐进犯。我得到情报后,立即派两个中队200余人,在郭庄围子南的一片坟地内埋伏,以青纱帐作掩护,待机歼敌。上午9时战斗打响,直打到中午12时。
正在激战时,茌平城内敌人又出动了100余人赶来增援,双方激战4个小时后,敌人渐渐不支,死伤约30人,狼狈逃窜。我部队一直追到城北三里庄,缴获敌人步枪23支。
6、土城战斗
1939年7月,我们抗日常备大队驻在城东土城村。一天中午,200来个日军,还有骑兵数十人,从济南突然开来。遭遇战迫在眉睫。我组织部队立即占领了有利地形,很快双方就开始了激战。敌人在开阔地上,我们守在一片林子里,里面有很多坟地和石碑,都是极好的自然掩体。激战中,班长徐先顺带领全班,把敌人放近后狠打,夺过机枪1挺,三八式大盖抢数支。他们随即向敌人的骑兵队猛冲,把骑兵打得落荒而逃。我们随即打扫战场,尔后向大小马庄一带转移。
7、念杜庄战斗
1939年10月间,大田地里的庄稼已基本收割完毕,我们保卫农民秋收的任务已完成。为应付突然的袭击,抗日常备大队分别驻扎在白官屯金北庄及周围几个村庄。10月22日下午3点,驻金北庄的杜春阳中队突然发现数百名日寇大摇大摆地从南镇出来,朝金北庄方向行进,立即向大队部报告。我们估计敌人并不知道我部队驻在这里,决定接收这批“送上门来”的“礼物”,立即整装出发,埋伏在村边的壕沟里。当敌人进入我伏击圈时,战士们密集开火。鬼子被打昏了头,丢下几十具尸体回头逃向南镇鼠窜。我大队乘胜追击,一直把鬼子撵进南镇。
在战斗中,我中队长杜春阳被敌人的炮弹打中,光荣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班长刘文奇。我们为杜、刘两位烈士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杜春阳同志是抗日常备大队的骨干,和大家并肩作战多年,生死与共。直至今天,每当想起他们,仍心潮难平。
8、贾白庄战斗
1939年11月初,茌平汉奸队跑了1个小队长、1个汉奸。敌人声言要抓住这两个人并火烧贾白庄。
我方得此情报后,即组织3个中队500人左右,到史官屯截击敌人。然而待我们赶到史官屯东侧时,几十个鬼子、300名汉奸已经过了史官屯。为了保卫贾白庄群众的安全,我们改截击为追击,边追边打,打死打伤敌人10余人,缴获步枪23支。敌人向博平城内逃窜,我们一直追到离县城五里的傅家楼。
我军的行动,使贾白庄群众避免了一次大灾难,群众从此更加热爱抗日常备大队了。
粗算一下,从抗战开始到1940年底,我抗日常备大队打过敌人在200人以上的战斗就有26次;200人以下的战斗不计其数。
由于我们子弟的英勇作战,打击了日寇和汉奸的气焰,保护了群众,保证了这一地区党政机关的安全。肖华同志评价抗日常备大队:一是战斗力强;二是成分好,贫下中农多,小知识分子多,党员多,党员有107名;三是纪律好,军政军民关系好。
9、参加鲁西反“扫荡”
1940年3月18日,根据上级决定,抗日常备大队升级为肖华支队的警卫营。9个月以后,日寇开始了鲁西反大“扫荡”,警卫营随即投入了反“扫荡”战斗。
1941年1月中旬,济宁、菏泽,临清、南乐之日军步、骑、炮兵共7000余人,还有伪军,共10000人,突由6个方向进逼范县、观城南北区域。为掩护区党委、行署和军区机关安全转移,上级命令警卫营所属2个连,死守莘县苏村。1941年1月18日上午10时前,战斗开始打响。各路敌军1000余人闻声即向苏村增援,并将苏村层层包围,以坦克、重炮、步、骑轮番进攻。为死死咬住扫荡日军主力,我两个连的战士与10倍于我的敌人战斗,直至肉博,杀敌400多人,终因寡不敌众,在敌人数次施毒及坦克冲击下,126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只有泰光和白连河(又名白义卿)负重伤后被救活过来。后来,白连河每年都去苏村悼念烈士。当地的群众亦于每年清明为烈士扫墓。
10、建立抗日政权
范筑先将军殉国前,茌平有个在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县政府,县长苏寄衡,后是葛栋华。我党的工作人员当时都在政训处,先后有吕世隆、于醒夫(于州)、马沛村、吴克夫等十几位同志。常备大队与政训处关系很密切。聊城失守,范筑先将军殉国后,葛栋华政权与日伪合流。
1938年5月,茌平工委成立。1939年2月,中共茌平县委成立,杨钦同志为书记。1939年农历12月,茌平抗日县政府成立,县长由吴亚屋同志担任。
在抗日县政府成立之前,1939年7月,上级指示常备大队分队指导员朱英明同志调任三区区长,并带一个分队去。在常备大队的支持和帮助下,三区建立政权开辟工作大队均较顺利,开创了有名的茌南小抗日根据地。
此文由杨志高于1986年11月根据同年5月张化夷口述整理,杨志高整理 刊登作了删节。
浏览:330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