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5月,中共潍县地执委(后改为潍县县委)诞生。这是山东最早建立的一个县级党的组织,她的诞生是潍坊乃至全省党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为全省各地党组织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发展方向。中共潍县地执委的建立是与潍县早期共产党员、第一任县委书记庄龙甲的积极努力分不开的。
反抗旧势力的小勇士
庄龙甲,字鳞森,1903年生于潍县庄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七岁起,跟随在外村教书的祖父读私塾,十岁入本村初级小学,十五岁考入刚建立的二十里堡毓华高等小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庄龙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学们称他为“神算”,老师评价他的作文“不是一般的第一”。然而,少年时期的庄龙甲远不仅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更是一个善于思考、不受礼教束缚、敢于跟旧势力作斗争的小勇士。他初小毕业那年,曾因组织同学们反对私塾先生体罚学生,被一些不理解的人指为“思想异端”。他上高小时,酷爱读史书,喜欢与同学们谈古论今,并常常对历史书上的内容提出异议,抒发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当时黑暗社会中弱肉强食、贫富不均的现象,庄龙甲更是愤愤不平,并开始深入思考这些社会问题。
正当庄龙甲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给他以深刻的启示:要认识真理,就要到实践中去。此时,在二十里堡高等小学读书的庄龙甲担任学生会的负责人,他带领同学积极参加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流行示威和“抵制日货”活动。波澜壮阔的爱国热潮使他看到了人民大众的力量,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开始接受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王尽美同志的左右手”
为了进一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庄龙甲高小毕业后,做了不到半年的初小教员,就辞职奔赴济南,于1921年秋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时的省立一师,是全省爱国学生运动和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的中心,革命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庄龙甲到一师后,由于志同道合,很快便与就读于该校的中共一大代表、山东最早的共产党人王尽美相识,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3年夏,庄龙甲经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庄龙甲一面学习,一面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党的活动,显示了他的组织宣传能力,很快成为山东党组织的活动骨干,协助王尽美做了大量工作,被称为“王尽美同志的左右手”。同年秋,庄龙甲担任一师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24年5月,在济南各界纪念五四运动5周年时,他被选为济南学联主席团委员兼秘书股长。纪念活动中,济南各大中小学的师生大都热烈响应,唯有齐鲁大学校方以“教会学校不介入政事”为由,不准学生参加。庄龙甲闻讯后十分气愤,当即以学联代表身份亲赴齐鲁大学,向校方提出严厉谴责和抗议,使校方不得不同意学生参加大会。
在济南求学期间,庄龙甲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党的活动上,就连每年寒暑假回乡探亲时,也采取各种方式向工人、农民、学生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潍县播火第一人
1925年初,庄龙甲遵照中共山东省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以国民党(左派)农民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家乡潍县,开展马列主义宣传和建立党组织的工作。不久,他发展了南屯小学教师田化宽、田智恪和本村庄禄海为党员,并于1925年2月成立了由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的潍县支部,庄龙甲任书记。
潍县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在学校,庄龙甲以毓华小学代课老师的身份,和同志们一起在校内进行宣传活动,成立了团支部,组织了“马列主义读书会”。在农村,为了把农民组织起来,潍县支部派田化宽、田欣农在南屯建立了农民协会,这是潍坊地区乃至全省建立最早的农民协会,对全省的农民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厂矿,庄龙甲等人深入到工人中间,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的积极分子,建立了坊子铁路党支部,将坊子站变为我党来往于济南至青岛之间的秘密交通站。经过一年多的活动,至1926年春,全县党员发展到近120人,团员200多人,成立党团支部11个。这些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为潍县县委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6年5月,中共潍县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在茂子庄秘密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推选庄龙甲为书记。中共潍县地执委(1927年冬改称潍县县委)成立后,在庄龙甲带领下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在文华、文美中学的活动,发展了一大批党团员。在党组织领导下,文美中学爆发了反帝爱国罢课事件,赶走了美国校长李恩惠,取得了最后胜利。二是培养农民干部,发展农民运动。1926年3月,庄龙甲参加了山东地委召开的农运扩大座谈会和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召开的全省农民运动扩大会。随后,他以特派员的合法身份,和同志们一起,发动、领导了潍县农民运动。三是加强统一战线,壮大革命力量。1927年5月,县委联合国民党左派在文华中学召开了国民党潍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执、监委员,组成了国民党潍县县党部,改组后的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全部由跨党的共产党员庄龙甲、牟洪礼、王全斌等人担任。四是开展武装斗争,扩大党的影响。1927年冬,县委在乐道院外养正小学召开会议,作出了建立革命武装的决定。经过积极努力,时间不长就建立了拥有40多支枪、近50人的潍县赤卫队。潍县赤卫队建立后,开展了夺敌枪、砸税局、截军粮、抗租抢坡、处决“反共先锋”王全干、大柳树暴动等革命活动,虽然不到一年便在敌人的疯狂镇压下解散,但却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为以后的武装斗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流芳百世万古传”
1928年秋,大柳树暴动不久,庄龙甲按照组织安排庄龙甲到安丘县杞城村养病,因叛徒告密,于10月10日不幸被捕。敌人对他施以惨无人道的刑罚,用细绳拴住他的两个拇指吊在梁上。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庄龙甲毫无惧色,他响亮地向审问他的敌人宣告:共产党人不怕死!怕死就不是共产党!12日,庄龙甲同志高喊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在南流镇英勇就义。敌人用铡刀将庄龙甲残忍杀害后,将他的头颅挂在潍县南门外城墙上示众。为把他已牺牲的噩耗转告其战友和亲属,他的亲密战友、潍县县委委员牟洪礼写了一首“冠头诗”:老子英雄儿好汉,庄稼不收年年盼。死而复生精神存,在与不在何必言。南北东西人知晓,流芳百世万古传。
庄龙甲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却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他的革命精神感召下,潍县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继续顽强地开展着革命活动。1929年2月,第二届中共潍县县委在潍南东曹庄成立,并继承庄龙甲同志的遗志,领导潍县人民不屈不挠地坚持革命斗争,使党在潍县的组织力量不断壮大,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缅怀和纪念庄龙甲烈士,曾先后将他的家乡命名为“龙甲乡”、“龙甲营”、“龙甲公社”、“龙甲大队”、“龙甲社区”。1963年,潍坊市烈士陵园建成时,民政部门将庄龙甲的遗骨从南流迁移到陵园内安葬。庄龙甲故居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0年4月重建。2006年4月,庄龙甲烈士的大理石塑像落成。
(作者:高培忠 刊登于《潍坊日报》2011年7月1日A7版)
浏览:13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