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我军发起解放临朐城南至穆陵关以北地区战斗,重点围歼了大关、小关、蒋峪的日伪守敌。当时的兵力布署是:十二团一营配属七连主攻蒋峪、大关之敌;三营主攻小关、穆陵关之敌;二营由临朐县大队配合主攻常庄、七贤之敌,并负责阻击临朐城增援之敌;沂北独立营设防穆陵关以南,阻击沂水城可能增援之敌。经一昼夜激战,歼敌300余人,日军一个小队遭重大杀伤。从此,切断益(都)新(沂)公路干线,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7月22日晚,我军趁黑夜远程奔袭,分四路包围了国民党秦启荣部九支队驻地辛寨一带。23日拂晓,向敌人发起总攻。3个小时的攻击,摧毁了九支队司令部,敌人除溃散者外,俘虏600余人,其秘书长张梅亭被击毙,伪九支队司令趁倾盆大雨,狼狈潜逃昌乐境内。
经过前段一系列战斗,临朐南部村庄全部解放,只剩下东部的汉奸潘树勋部及城南冶源等几个据点。于是,1945年1月6日,十二团在县大队和区中队的配合下,发起对洋河、庙山、柳山寨伪军据点的进攻。据点迅速被攻克,俘敌230余人。
6月20日,十二团两个营与二团二营,在地方武装协同下包围了冶源。21日,城里日伪军前来增援,在石河遭我军伏击,打死日军33名,生俘1名翻译官,击毁敌汽车4辆。22日,我军冒着雨对冶源守敌发起攻击,伪军正副队长马万德和孔宪贞被击毙,其余缴械投降。从此,被日伪统治8年之久的冶源重镇获得解放。
1945年6月以后,十二团协同兄弟部队在夏季攻势中又辗转昌潍大地,在安丘、诸城、昌乐等县讨伐了国民党军厉文礼、张步云、张天佐部。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山东抗日武装分五路大军向敌发起强大受降攻势。十二团为第一路先头部队,于8月19日收复临朐县城。
8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鲁中区沂山支队到鲁中区四军分区十二团,这支抗日武装在5年难忘的岁月里,完成了她光荣的历史使命。
选自《潍武沧桑》作者王林楷王凯骋
浏览:9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