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德回忆沂山斗争纪实(五):第一次解放

Admin 发表于2016-05-10 10:47:35
1944年春,我军进行了三次讨吴(吴化文)战役,解放了沂水、沂源大片地区和临朐的九山、米山、寺头、五井等大片山区,以及沂山地区的大部分村庄。
当时,这些地区,由于日寇的多次“扫荡”和国民党的残酷压榨掠夺,到处是土地荒芜,蒿草丛生,瘟疫蔓延,十室九空,成了骇人听闻的“无人区”。面对这种情况,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是我党我军和人民政府的首要任务。鲁中区党委、鲁中行署,从南沂蒙根据地组织了大批的人力、物力,组成工作队,推着粮食、种子、牵着耕牛,扛着犁耙,带着医药,背着行李,翻山越岭来到这里。我们当地的党和驻军,同工作队一起,由沂山支队司令钱钧等负责同志带领,深入群众,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亲眼看到广大群众缺衣少食的困苦境况。有的村无人足迹,墙倒屋塌,院内蒿草丛生,“抱”了狼羔、野兔;不少人病饿而死,无人掩埋,尸体躺在屋内,散发着熏人的臭味;有的染上疟疾、回归热、伤寒病,发高烧,破鼻子,头发脱光,躺在炕上呻吟不止,惨不忍睹。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会同工作队,一方面派医疗队深入灾区,带着医药抢救病人,一方面发放救济粮、种子,组织群众整修房屋,开荒种地。同时,派人四处打听逃难的群众,动员他们回乡生产,重建家园。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因工作过于劳累,不少同志也染上了各种疾病。
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亲身感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在我党政策的感召下,他们一传十,十传百,逃难离乡的群众陆续从南沂蒙、渤海、滨海及山西、东北等地回到解放了的家乡。有的妇女在外已经重婚,也和新夫脱离关系,返回家乡,破镜重圆。春季恢复生产,秋季获得丰收,广大群众喜气洋洋,盛赞共产党的政策好。他们亲身经历和眼见敌、伪逼得人民妻离子敞,家破人亡,背井离乡;幸亏共产党、八路军帮助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便全家团聚。鲜明的对比,激发了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仇恨,对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无限热爱。
1944年冬天,上级要求我们动员群众参军支前,解放区广大群众热烈响应。沂山区委很快把国民党县政府第二办事处(区公所)的枪搞来,以地下党员和吕庄中学的学生为骨干,组建了东镇中队,并很快扩大到五、六十人,枪二、三十支。三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政委霍士廉同志很关心这支小武装,军分区直接任命区委几个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队长、指导员,又给补充了枪支、弹药,派来有战斗经验的老红军担任副队长,以加强对这支地方武装的领导。
沂山以西解放区翻天复地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着沂山以东敌占区的人民。敌占区人民,在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压榨下,身处水火,度日如年,日夜盼望共产党、八路军早一天解放他们。大关乡、伏山乡的群众还派代表多人,伪乡长王宪礼也参加了,来到沂山西坡找到县委和我十二团主力部队,要求迅速出兵。1944年5月,上级决定解放临朐以南到穆陵关以北地区,以鲁中军区十二团(沂山支队)为主力,临朐县大队和各区中队配合行动。
十二团重点进攻大关、小关、蒋峪,区中队配合县大队重点进攻常庄、七贤。战斗激烈地进行了两天三夜,首先全歼蒋峪之敌,烧毁其炮楼,除打死的以外,其余伪军全部被俘。小关之敌见蒋峪炮楼起火,停止抵抗,缴械投降。大关战斗最为激烈,大关驻有鬼子一个中队,清乡队一个大队,碉堡坚固。在攻打大关石洋山碉堡时,我十二团三营营长和施指导员壮烈牺牲。我以强大的火力进攻,经过激烈战斗,全歼了驻大关的鬼子和汉奸潘树勋的清乡队。
这一战斗解放了临朐城以南到穆陵关一带。国民党土顽势力及刘同敬的九支队仍盘据在常庄以东一些村庄,妄图吃掉我东镇中队和消灭我人民政府机关。1944年7月上级决定消灭国民党九支队及土顽势力,巩固解放区,并继续向北推进,解放临朐全境。经过侦察,我们发现九支队司令部设在刘同敬的老家高家沟、驼峪一带。沂山区委同十二团一营营长张明山、教导员张毅青等同志,在东镇庙召开了联席会议。根据上级指示,迅速作了战斗部署,直捣敌人老巢,彻底消灭国民党九支队。7月23日夜间,我十二团全部出动,将高家沟、驼峪等村包围。县大队政委李永昌率县大队两个连,由区中队密切配合,在高家沟设防阻截逃敌。战斗在拂晓打响,进行了3个多小时,九支队司令部被我摧毁,敌秘书长张梅亭被击毙,俘敌数百,九支队司令刘同敬率残部逃至昌乐。经过这一战斗,临朐的国民党土顽慑于我军的威力,纷纷逃至昌乐、安邱、益都等地。至此,敌除偏据临朐东北一隅狭小地区外,临朐其他地区全部解放。
浏览:146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