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回忆录第二章:1、参加威海起义

vugg 发表于2016-05-10 19:34:10
第二章   胶 东 新生(1938.1 -- 1941.5)
一、参加威海起义
    1937年12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的领导下,在文登天福山举行了光荣的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这支队伍正进行扩大抗日宣传中,但12月底,她却被国民党文登县长李毓英等,在岭上村发动突然袭击,宋澄、刘中华、王政安等同志20余人被捕入狱中,部队受了暂时的挫折,但是胶东人民胜利的火种远未熄灭。
    为继续发动武装,开展抗日救国运动,胶东特委决定在威海再次举行起义,因威海卫专员孙玺凤在其弟王明光(孙玺祺,山东民先总队成员)的扶助下,有意抗战,但还自感力量不足,而威海卫公安局长郑维屏及商会会长戚仁亭等正准备迎接日寇,并准备扣留孙玺凤作为对日寇的献礼,孙玺凤想走也有困难了,故同意与中共胶东特委谈判,特委书记理琪同志曾亲自与孙玺凤见面,答应孙将专署武器军需品等交我,我们即以武装护送他登船他往,这时威海海军教导队因为做了工作,大部分倾向我们,威市群众、学校学生,抗日情绪高涨,学校都大唱抗日歌曲,街头演出救亡话剧,商店出售《抗战的第八路军》、抗战歌曲《吒咤风云集》等,一派要求抗日的形势。
    1938年1月15日,我按王明光同志指示,在维新村约了孙强杨、丛荣滋、丛方滋三人,一同到了威海,我将他们安置在一个大车店里,我个人即到政训处主任孙端夫同志住处—联合里10号,王明光同志在那里。
    9时许,我到了联合里10号门首,看见一个穿黑色长袍,头戴礼帽的半高个的中年人,倚在门旁,他见我要进门,就问:“你贵姓?”我说:“姓姜。”他略微一停,又问:“你从维新村来的么?”我说:“是。”“你找孙干事么?”我说:“是啊!”“在里边。”他让我进了门,我很惊异,这个我不认识的人怎知道我呢?见了孙端夫,我问外面那人是谁?他告诉:那是理琪同志。 十时许,我到孙端夫同志的东屋,见到柳运光同志等,不久,年青的马兢也穿着农民衣服进来了,他摘下破帽头,戴上他的近视眼镜,就与柳运光同志等非常亲热地攀谈起来,柳运光同志拿出有毛泽东署名的《反对自由主义》油印品分给大家,他们有几个都从腰里拿出橹子枪等,互相展示,柳运光同志问我:“你有武器吗?”我说:“没有。”以后理琪同志也进来了,他由长袍底下裤筒内,拿出一把匣枪给大家看,并讲述平时匣枪的带法和使用法。
    这天是威海的集日,逐渐孙端夫同志的住室和政训处里人越来越多了,人人都喜气洋洋。
    过午,政训处的人员都武装起来了,他们有葛振威、李乐水(李伟)李春秀(李力超)等,他们平时也是着军装、披武装带,此刻都披上子弹带,拿上大枪?,他们一个个地表演着立正、持枪、站哨的威武姿势。
    一时许,要我把带来的人赶快领来,并告诉口令是“革命”,我到了大车店,却只孙强杨一个人在,那两人却出去尚未回,我只得带孙强杨一人回政训处(另二人二月下旬也赶来部队),但这时(约三时许)政训处门外,已由政训处和其他武装起来的同志站上岗了,老远就问:“口令?”我高声回答:“革命!”到门首,站岗的同志说:“回答口令要低声!”幸而此刻周围近处无人。
    我到了孙端夫同志处,却见一个人正嚎啕大哭:“我们的力量太薄弱呀!……”理琪、孙端夫同志正在他身边劝解:“我们昆俞山的同志都是一当十、十当百的,而且又有今天来的很多同志,威海的抗日力量是支持我们的,我们的力量并不薄弱。”不久,海军教导队的郝道奎中队长、周军需官也来了,他们当即表示:“不怕!有事,有我们!”慢慢地,哭的人平静下来。
    正组织人到专员公署仓库搬武器,我走到专署一处墙外,听墙内孙玺凤在大声讲话,象对许多人讲话,还听他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不知道我们与他协议的情况,开始我还以为:孙玺凤要干涉我们活动了吧?原来是孙玺凤向他专署内的人员做最后的动员。
    枪支、子弹、服装,都从仓库里搬出来了,人人都武装起来,并即分配了警戒的任务。
    晚饭也吃得比较好,晚上,我们有些同志就睡在专员的办公室里,那墙上的大挂钟,每到一刻就响一次美妙的音乐,那大沙发,是过去都未见过的,同志们在上面一坐一颠,嘻笑不止。
    明月当空,我还穿着长袍,披着子弹带,持着大枪,在专署大院站岗,心底愉快地哼着《救亡进行曲》—“走出工厂、田庄、课堂!”
    深夜站岗时,王亮同志巡视到我身边说:“注意拂晓啊!”但这一夜还是较平静地过去了。
    十六日晨,部队集合在专署大楼前开会,王明光同志首先指挥大家唱了《救亡进行曲》,然后请理司令讲话,理琪同志穿着和大家一样的灰军装,匣枪披在肩上了,他庄严慈祥地说:我们是抗日武装,要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打鬼子,保家乡,我们要发展抗日救亡力量,要到农村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武装保卫家乡,保卫胶东!我们一定和全国民众一起,争取抗战胜利!他的话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讲完并宣布:由吕志恒同志担任大队长。会后又编了中队、小队,我们的小队长是昆俞山红军游击队老战士孟××。与我邻校的教员邢乐天也编入我们小队。
    午后三时许,全队集合动员,护送孙玺凤上船,规定部队拉开五步一人的距离,枪上子弹(打上保险机),持枪前进,我们穿着整齐的军装,带满子弹,还穿上大衣,威武的前进,见大街上商家都上了板,平日那些耀武扬威的警察一个也不见了,码头近处却有许多人,站在路边看我们,一个文泉六年级学生戚道麟看见了我,惊叫:“姜先生!”我们只是快步赶到码头。
    这时专员公署的卫队已站在那里了,孙玺凤的汽车开来,孙玺凤和夫人吴孟斑上了英国小轮船了,大家目送他走了。
    回来吃了晚饭后,部队便整装出威海市,仍是五步一人的距离,枪上子弹,持枪前进。街上空无一人,却见威海国民党竞选国大代表的王心孚一人,红涨着脸,悻悻地在街上西侧急走着。
    行近南大桥,路东的海军教导队,许多士兵挤在门口内友好地望着我们,卫兵向我们敬着礼,我们也持枪还着礼前进。
    我们大队前面有两辆大车,拉着枪支,军需用品等,柏喜斌、孙镜秋两位老同志负责押车,不时停下来盘查迎面来的可疑的人。
    入夜,部队将到温泉汤,这里住着公安局一个分所,部队便重新动员作了准备,仍是五步一人,持枪前进,防他们截击我们,但我们到时,他们却表现“客气”,茶水相待,直嚷:“请里面喝水休息!”理琪同志让孙端夫同志回答他们:“我们是下乡武装宣传的。”我们也稍作休息,继续前进了。
    半夜,部队抵桥头村,为了不打扰群众,部队便静静地在街上休息,突然,马兢同志紧张地伏在一个积雪复盖的粪堆旁,拉开枪栓说:“妈的,兵变了!”同志们也立时戒备起来,是怎么回事?我到前面一看,原来是随政训处出来的人,有的不想走了,说:“把我们拉到哪里去?”理琪同志正向他们做解释:"我们是到农村去,建立抗日根据地,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到了目的地,我们实行民主集中制,大家商量抗日救国大计,如果你们哪位不愿意跟我们走,也请自便,我们并不勉强。"于是他们有的人,就把上了刺刀的枪,倒插向雪地上,恶狠狠地说:“他妈的,我们走!”他们三几个人,放下武器往后走了,但是过了不多日子,他们有的又回到我军,以后还成了我军的骨干。
    十七日早晨,旭日东升,天气晴朗,部队到了文登沟于家村,我们来到“革命根据地”,这是胶东老党员“老贴”(张修已)的住村,也是理琪同志来胶东首先居住并开展工作的地方,这里群众不久前才庆祝过“天福山起义”的胜利,却又听到“岭上事件”的不幸消息,今又看到比天福山起义更雄建的队伍回来了,人们怎能不高兴?他们送来自己日常吃的粑粑、地瓜,接待自己的队伍,他们派出可靠的党员、群众带着粪篓、粪叉在通往文登城的几条路上来回巡逻,让部队休息。
    “威海起义”的声威震动了文登县政府,他们不得不把“岭上事件”关押的同志放了回来,但是他们这以前却已经枪杀了金牙三子、王洪、隋元清三位昆俞山游击队的老战士,因为他们是参加过“一一四”暴动、被他们通缉的人。
    十八日晨,我们的小队长孟××带我们到村北山上,向西面一片地上一指:“今后我们就在这里了!”
    难道今后打日本,我们就只在这里吗?
    十八日晚饭前,突然来消息说:“文登县的队伍,已经到了西面某处了!"我们部队立即拉到山上,分配了战斗位置,我们的脚都埋在深雪中,身上虽有棉衣,脚上却无棉鞋,一直过了一个多钟头,说是“消息不准”,部队拉回村里,于是有的人不满意了,说一些牢骚话。
    吃了晚饭,理琪同志便召集了一个“座谈会”,检讨这几天的行动,有不满情绪的同志先发言了:“领导是怎么指挥的,一没有情况,却把部队拉到山上挨冻,将来会怎样?”说自己“要回家乡去。”刘中华等老同志都讲到这几天的大胜利,指挥是正确的,但对新同志帮助“不够”,还有几个"不够"等,我听了非常新鲜,很受教育,我也谈了自己的意见,大意是:为保卫父老兄弟姐妹,受些艰苦是必要的,是有价值的,只有打鬼子,才能保家乡,不然回家也是没有出路的。在大家的诚恳发言中,不满的同志有了笑容,最后理琪同志作了小结,肯定了这次行动的胜利,要求新老同志共同学习,互相帮助,我们政治上是平等的,今后大家要互称“同志”,大家共同把部队建设好,大家共同前进。会议使大家感到革命家庭的温暖,增强了争取胜利的信心。
    十九日上午,全队宣布了新的编制组成:将前天福山起义的部份同志和此次“威海起义”的同志合编一起,成为新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孙端夫,大队副司绍基,政委宋澄,大队下设四个中队:一中队长柏永升,政指张玉华,二中队长葛振威,政指姜继盛,三中队长闫世印,政指刘中华,特务中队长杜梓林,政指孙镜秋。理琪、宋澄同志都讲了话,胶东妇女代表李紫辉讲话,并献了“还我河山”的锦旗。
    大队、中队都发了队旗,自此,红旗招展,又复活跃在胶东抗日村庄,而且是一支新的健壮的力量了!
    威海起义的成功,后来有的同志归纳说:“这完全符合毛主席主张的“三大法宝”:即①依靠了党的领导;②掌握了武装斗争;③注意了统一战线。看来是正确的。
    部队整编后,老党员殷学乾(文中七级同学,以后也名王明光)来我中队,以当战士的身份做工作,他吸着小旱烟管,找些同志亲切攀谈(除了站岗以外),不久,他就有其他任务,他往了,但是邻校教员邢乐天,竟也不辞而别了,我不了解他是为了什么,我后悔对他关照不够。
浏览:231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胡骞予
    胡骞予
  • 漂流者
    漂流者
  • 林平
    林平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