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回忆录第一章:10、我在花石山小学任教了

vugg 发表于2016-05-10 19:41:57
1-3.jpg

    第一年(1934年)就在文登城南候家集乡的花石山小学(县立第七小学)教学,月薪14元,开始对家庭经济有点帮助了。
    但是这几年,县衙的赋税名目繁多起来,田赋之外,附捐又有几十种之多,一年要按地亩册缴纳多次粮银,并还有过“预征”——预征到以后几年的粮银,农民早已不说”兑了皇粮不怕官”,而改说”苛政猛于虎”了,我家田赋又重(七钱九分四厘)父亲被逼得说:“真叫他治个染兰(眼兰)哪”那时国民党统治,许多办公地点的门窗,都染成了兰色。
    眼见农村的变化也多了,后邻李有哥吊死后,要饭的老伴和儿子们辛苦卖包子一个冬天,但未几,老伴也吊死了;东街杀猪一家东屋的××也服药自杀了;也常闻有的妇女生了小孩养不了,生下便投在尿罐里淹死的; 满姐的一个大哥(堂兄)因借“驴打滚”的债越滚越还不了,最后便“吃了大饭” —─ 就是请人吃一顿饭,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归了债主,然后自己拐着篮子出去讨饭维生了。真如我入小学第一年学的《新月》歌曲:“弯弯月子照当头,正是月初候,几家欢喜,几家愁,对月思新旧。”也如戏台上一个小丑的一段开场白:“越热越出汗,越冷越打颤,越穷越没有,越有越方便。”
    在花石山教学第一年结束的寒假,我看了一期《中华教育界》的"普及教育专号",上面介绍陶行知先生办“小先生教学”的情况,大为高兴,第二年(1935年)开始,便也在花石山小学办起小先生教学来,因为没有陶行知的《老少通》课本,便自编教材,每日在课后教给小学生,他们便回去教自己的姐妹兄弟或父母亲属,如第一课是:"上山去,上山去,一上山去就有事。”比较好教也好学,有的课文还配以胡琴伴唱,以增加学习兴趣,如其中一课是:
    “清明过,过清明,哥哥出外到关东,哥哥千万捎家信."
    “好弟弟,好妹妹,我捎家信谁能回,爹不识,妈不识,家中谁是识字的。”
    “好哥哥,莫着急,家中自有识字的,小先生,教我识,现在已经,识了一百零六十。”
    既好唱,又能对唱,大家都很喜欢,但可惜,那时的“关东”是已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三年多了,以前闯关东的都已在日寇的残酷统治之下了,现在不是特殊情况,就不应再去关东了,花石山小学我班一个学生姜立山,随父回到关东,不久就听说死于安东一家戏院的火灾中了。
    另在课文中是贯穿着爱国教育的,如用胶东另一种秧歌调写的一课:
    “昨天是个五月九,民国四年水不流,袁世凯想着做皇帝呀(呛咚呛),日本强把二十一条求。”
    总之这次小先生教学,在学校周围的村庄,如下河、南寨、寨颜家、养鱼池、时家滩等,都得到了一些初步的拥护。
    在进行小先生教学中,订阅了陶行知主编的《生活教育》,它不仅指导了小先生教学,并使我受到一些新思想启发,如他写的《好汉歌》中说:“滴大众的汗,吃大众的饭,大众的事不肯干,架子摆成老爷样,可算是好汉。”他尖锐讽刺了国民党官僚政治腐败,并力主“改造陈腐的社会”。
    秋,胶东共产党发起的"一一·四暴动"的队伍,到过汤村店子,那村的师范班同学张熙灼说,他看见“胶东红军”的红旗,但其他情况就不甚了解,我们窃议:看来将来共产党一定能成事。

浏览:78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于承光后代
    于承光后代
  • 林平
    林平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