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有一年四月八日庙会,曾同时唱着两台大戏,人们纷纷说:“文登营,大发楂,对台戏,捎假花”,但这次“假花”是没有放的,倒是前几年金龙山庙会的一个晚上,放了“假花”(特别组扎的焰火)人们都等到晚上观看,当夜幕降临时,由金龙山顶,一个火光伴着叮叮铃声(人们说是一个小毛驴驮着火种)由接到"假花"顶端的铁线滑下来,燃着假花底层的引线,于是"假花"就一层?一层地下落,出现各种不同的花彩,我只记得一层中有打秋千的,一层又似乎出现那时“仁丹”广告牌上那个有胡子的洋人的形象。
我村每年冬季或正月十五,又多在大街的关帝庙前(庙前两支大旗杆上挂着绣有“协天大帝”四字的大黄旗)或在东庙处演一次大戏,以庆祝一年的收成和答谢神灵。生活能安闲点的,白天可以去看,一般的人,多是去看夜戏。那时的戏,主要唱京剧(一般叫“大戏”),兼演点河北梆子戏,戏文中奖善罚恶是主流,对人们进行着传统的道德教育,但封建迷信的成分也很多,甚至还有些淫秽不堪的表演,可是有少数恶少偏在这些地方叫“好”。
一年杜家泊村,还组织一次"跑黄河”,在约半里平方的沙滩上,用秫秸和草绳界出九曲回文通道,各村秧歌队在回文中忽走西又走东,忽走内又返外,满场人流不断,又互不阻碍,锣鼓喧天,灯火辉煌,若按路线走,能走一两个钟头,但有些走得不耐烦的,就离开了所界的草绳路线,抄近爬出,人称“扒狗道的”,这游戏玩得倒很新鲜。
夏季的晚上,有时有说鼓书的,在关帝庙前乘凉说书,说些《胡家大上坟》《谢礼征东》等。艺人们描绘各种人物的语言表情,维妙维肖,深入人心。
一般盲人,除了为人“算命”外,多能说些鼓书小段,有时在街巷里说唱。往往每年可唱一次“头子戏”(大木偶戏),它是“七人忙,八人闲,九人?不挣钱”的小剧种,几个人演唱着如京剧午台一样的戏,不过最特出的是演《天河配》,到剧结尾时,用点上的一大串香头,在闭了灯的台内旋绕,当作白沙点点的天河,把牛郎织女就隔在两边。
还常有一种"一根扁担"的戏(小木偶戏),一个艺人挑着担子,到了大街上,用扁担支起二尺见方的上部“午台”,下面就用兰布把自己围起来,一人在内敲着锣,招来人后,就吹着哨子"嘀嘀嘟嘟,嘀嘀嘟嘟"表演老虎吃人,人打死老虎,把被吃的人从老虎嘴里扒出来一类的戏。
偶而来过一个清唱班,似乎不是正式午台上唱戏的人,三、四个人,清唱《二进宫》等戏,唱的人很卖力,听的人却很寥寥。
更有一次,夏天来了个演"独角戏"的人,一个人搭起不很小的午台,有中?场和上下场门的布帘,他左手腕一面大锣是唯一的乐器,其他胡琴等都在他的嘴?里,穿一件黑长袍,右手表演一切戏剧动作,他演四个龙套时,就从上场门内一个一个地走出四次,分别站在台前左右四个位置上,然后“主官”上场,更是从内撩袍提带地威严出场,唱词如正式京剧一样,自然唱的没有那么好,表演两个人对唱时,就一时转身唱这个角,一时转身唱那个角,演审案时,就一时跑到桌后面去审,一时跑下来跪着作被审,总之,一个人要演全剧中所有的角色,演《铡美案》时,自己扛着铡刀上场,"铡"了陈世美,还表演脖颈带血的动作,一个人忙忙碌碌,又敲锣,嘴又拉胡琴,又唱词,表演全部动作,真是万分紧张,演完之后,脱下他的黑长袍,拧出许多汗水来。
年内也常有“耍戏法”的(民间魔术杂技)来临,高高竖起一根四、五丈的大杆,在上表演吊脖子等节目,场内演些喷火等杂技,其中往往看到有八九岁的男女孩,在特别垫腿不平的板凳上,表演些后折腰下垂,一直坚持不动的动作,而大人却一直向周围观众讨钱,这等场面实是状不忍睹!
此外,也几乎年年都有不定时的由“西府”来的人群,男女老少,携儿带女,破衣烂衫,往往是三五百人,直到上千人的队伍,他们却不是来演戏卖耍的,而?是真正逃荒、逃难的人群,他们不是天灾,就是黄河决口,他们说:我们那里是?“一马平川”啊,受灾后不得已出来逃生的,于是每家都分排给他们一两顿饭吃。
浏览:125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