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尼回到祖国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孔迈

Admin 发表于2016-05-12 09:59:17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海外华侨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6月,19岁的孔迈同几个同学偷偷离开父母,他们怀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毅然回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途经香港时,为了表示自己献身祖国的决心和与父母不辞而别的歉疚,便在自己一张7岁像片背面写上“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然后,托人转交给仍在印尼的父母,从此一别成为永诀。被分配到陕北公学分校学习。9月,他光荣参加中国共产党。  
新华社的前线记者
  1945年,孔迈被调任新华社胶东分社和《大众报》编委、采访科长、特派记者,开始他的新闻工作生涯。他身带摄影机,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深入到反扫荡、反封锁的第一线,采访报导军民坚持敌后抗日的英勇事迹。如他到大泽山军分区司令部驻地高家,正逢鬼子出来扫荡,他用望远镜看到日军不断踩响民兵埋设的地雷,粉碎了7天里日军的三次大扫荡,便写了《大泽山民兵地雷战粉碎敌人扫荡》的战地通讯被刊登在《大众报》上,至今仍陈列在当地抗日斗争展览馆里。解放战争初期,孔迈被派到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分社第九纵队担任支社社长兼《胜利报》社长。渡江前夕,他又调任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九兵团分社社长兼《长江报》社长。渡江战斗中,他常趁战斗间隙蹲在战壕里抢写新闻交电台发报,有时随军电台刚架好天线,没等稿发完他又上路了,直到渡江战役胜利,他始终履行着前线记者的神圣职责。
脱下戎装换西装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迅猛发展,时新华社外交干部紧缺,孔迈是印尼归侨,有一定英文功底,又有多年组织新闻报导的实践经验,因而被总政治部借调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解释代表团”。回国后,于1954年10月被总社派往印度新德里担任首席记者,脱下军装换上西装,和妻子徐舟力同踏上驻外记者之路。他在印度的四年里,出色地完成周恩来总理、宋庆龄副主席、贺龙副总理和叶剑英、郭沫若、郑振铎、茅盾等率领的各种代表团访问印度的报导任务,还有幸聆听周总理的亲切教诲。
到哈瓦那创建分社
  1958年孔迈奉调回国。
  1960年中古建交后,孔迈被任命为哈瓦那分社社长。1961年4月17日凌晨3时,他忽接古巴《今日报》社长拉菲尔·罗德里格斯电话,告知美国雇佣军在吉隆滩登陆,卡斯特罗已亲临前线的消息。因古巴与外界联系已被切断,孔迈即向我驻古巴大使申健汇报,并起草急电向国内报告。当第三天他取得通行证时,立即驱车赶到吉隆滩,拍下古巴军民消灭敌人,打扫战场的场面,并把图片及新闻稿发回国内总社。总社用最快速度向国内外发送,拉丁美洲多数国家报刊都在显要地位予以刊登,打破了美国及西方舆论对古巴的新闻封锁和诬蔑。
东京分社一“老马”
  1979年4月,孔迈以“六十花甲”之年东渡日本,出任新华社东京分社社长。
夫妻同行相濡以沫
  孔迈和妻子徐舟力有好多共同点:同是抗大学员,同是革命军人,同是新闻工作者和驻外记者;都经历过战场的考验,对生与死这个对立概念都有比较正确的看法,这就是:不畏惧死亡,活着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继续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奋斗不止(徐舟力《风雨同舟五十年》)。
   徐舟力是胶东抗大支校的女兵,她抗日时期先后任胶东《大众报》编辑,新华社东线兵团军事编辑,济南《新民主报》编辑。上海解放时受命参与接管《申报》的工作。她是1943年初孔东平(后才改孔迈)随抗大一分校巡视团到胶东支校检查工作时相互认识的。1945年6月9日经组织批准结婚,他们有一女二男:1946年第一胎临产时,孔迈随军无固定地址,徐舟力独自走120多里山路到野战医院产一女婴,因徐是独生女,夫妇约定第一胎随母姓取名徐也玲,二个月后寄托在医院驻地一大嫂家中,他沿原路走回报社工作。
  他们的两个男孩是在印度新德里诞生的,都是难产,但孔迈因工作无暇照顾,连上手术台也未能到医院签字。大男孩1955年冬出生,取名“邦西”是“潘查希拉”的译音,以纪念中印两国总理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回国后改名“孔泉”。小儿子1957年出生,取名“邦东”,是英语“万隆”的谐音,以纪念周总理参加印尼万隆的“亚非会议”。回国后改名“孔岩”。1962年孔迈从哈拉那奉调回国任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1979年一同再出国赴日本东京分社工作。1984年4月回国后,徐舟力任新华社参考编辑部副主任兼党委书记。
   孔迈从东京回国后,1982年被评为首批“高级记者”。1983年调任广电部秘书长兼外事局长,同时任中国唱片总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书记处书记。  1986年夫妇双双离休,1994年孔迈75岁时回顾他回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考验,解放后在新闻工作中他又走过40多个国家等漫漫人生路,感概万千地说:“我是战争幸存者,在海外的同学有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惨遭日寇监禁、杀害,回国参加革命的有不少人在战场上牺牲了。想想他们,我没有理由自傲,只有为祖国母亲更加努力工作和战斗”!并赋诗一首:“蕉风椰雨思报国,万水千山只等闲。五洲四海坎坷路,吉它虽老不断弦。”
浏览:181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华君
    华君
  • 坚冰大侠
    坚冰大侠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