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维桢简历(1911--2002)

Admin 发表于2016-05-14 16:12:56
    宫维桢同志,山东省莱阳县人。1936年夏考入北京弘达学院,同年9月参加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二•九”运动周年之际,他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抗争。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面对国家民族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回乡积极开展民先工作,发动群众抗战。1937年9月起先后任莱阳县民先总队部区队长、胶东民先总队部宣传干事;同年6月恢复党组织关系;1938年7月起历任山东黄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蓬黄战区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兼北海特委宣传部长,胶东地区党委党校校长,胶东区党委民运部副部长,胶东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在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为建立巩固抗日根据地和开辟敌后抗日斗争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4月,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工作中心的转移,宫维桢同志调任东海地区副书记、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发动群众伸冤诉苦,摧毁伪保甲,建立民主政权,发动群众参军,进行土地改革,三查三整,参加阻击国民党进攻的战斗。
    1949年随军渡江南下,宫维桢同志先后任苏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无锡市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委等职;1952年8月起历任江苏省工业厅厅长,江苏省委统战部部长,江苏省委秘书长、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吉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宫维桢同志长期担任地方党委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胜利完成江苏省在建国初期的各项建设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他坚持严以律己,善于发扬民主,听取不同意见,尊重集体领导,维护领导班子团结,表现了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宫维桢同志遭受迫害,多次被冲击、关押和批斗。他始终坚持原则,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毫不动摇,与林彪、“四人帮”一伙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良素质和高尚品德。
    粉碎“四人帮”以后,宫维桢同志得以彻底平反。恢复工作后,先后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书记,南京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江苏省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省委科学教育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1991年12月批准离休。他是全国人大一届、二届、三届、五届代表;省一届、二届、三届、五届人大代表;省政协一届、二届、三届、四届委员。在这期间,他在政治上一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为新时期江苏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为江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宫维桢同志离开领导工作岗位后,仍然十分关心江苏省的经济建设,十分关心党风和廉政建设,多次就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提出建议。密切关注江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表现了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忠诚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他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一生勤俭,严以律己,宽厚待人.宫维桢同志于2002年5月在南京逝世。
浏览:165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