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剧团”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演出,至今难以忘怀,如表现中国人民雄伟气魄和反抗侵略者坚强不屈战斗精神的《黄河大合唱》,就是我们“孩子剧团”首先在胶东大地上唱响的。整个曲目由年仅15岁的陈志昂同志负责排练和指挥,并担任《黄河颂》的演唱。《黄河怨》由木列尔担任独唱,《河边对口曲》由李平、王一演唱,朗诵由我来担任。而在合唱《怒吼吧!黄河》中,为了表现出大气磅礴、排山倒海的气势,除了由前台的演员演唱以外,全团其他人员在后台也跟着齐声高唱。伴奏当时没有管弦乐队,我们就以锣鼓为主,加上唢呐、二胡、口琴等各种乐器,有一定的声势,气氛也很热烈。舞台布景是一幅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千里黄河图,这是我们团十五、六岁的王广汉同志用水彩精心绘制而成的。他虽然没有专门学过绘画,但具有天才的想象力和独巨匠心的创意,将整个舞台渲染的格外壮观而大气。我们的表演深深地打动着所有的观众,每一场演出结束以后,观众都会群情激奋,热烈鼓掌。
“孩子剧团”就是以这种方式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不断地宣传着和呐喊着,鼓舞着广大军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
看着这张照片,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小伙伴、小战友的身影,特别是那些在抗日烽火硝烟中牺牲的战士们,心中升起无限的敬意,胸中涌动无尽的思念。
我们当中有一位小同志名叫宋钢夫,他对什么问题都抢先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板有眼地大发议论,因此大家都称他是“小理论家”。可惜的是,1939年冬,组织上派他到蓬莱县地区担负少年儿童的领导工作,在一次行动中不幸落入敌人之手。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毫无惧色,慷慨陈词斥责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残害人民的罪行,被恼羞成怒的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宋钢夫就义前一直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抗战必胜!”“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那时他才16岁。消息传来大家无比悲痛。我的这位“小理论家”战友昂首挺胸的形象至今还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孩子剧团”在抗战时期就是这样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那是1939年12月8日晚,为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胶东区党委在驻地夫子石村召开纪念大会。会后我们演出了独幕话剧《夜里》。由于演出的成功,当夜大家都很兴奋,又说又闹不想睡觉。待到拂晓时分刚刚入睡,敌人的飞机突然来袭,大家慌忙爬起跑出屋外,奋力向附近山里跑,躲到树下隐藏起来。6架敌机在我们的头上低空盘旋,不停地向村子轰炸和扫射。事后才知道,这就是日本鬼子侵犯胶东实施三光政策的“一二•九”大扫荡的开始。由于缺乏经验,准备不足,当地军民在这次大扫荡中遭受到比较惨重的损失。地区党校与大众报社的同志们一起转移时,在河南村遭遇日军袭击,伤亡惨重。我们一位正在党校学习的女同志崔柳被敌人抓住,敌人把她摁在马背上想把她带走,她奋力反抗脱离了马背。穷凶极恶的敌人又把她捆起来,将绳子的一头绑在马鞍上打马狂奔,就这样把她活活拖死。王广汉同志在掖县反扫荡时,利用自己的特长不断地绘制抗日宣传画到处张贴,气得小鬼子到处抓他,直到他将宣传画贴进了敌人的据点里,才不幸被鬼子逮捕。在敌人面前他宁死不屈,真正体现出一个抗日小儿郎的铮铮铁骨。一位天才的小画家就这样过早地牺牲了。
经过这次扫荡之后,胶东的形势逐步恶化,敌人的扫荡频繁起来,敌后的革命工作处于动荡之中。上级安排“孩子剧团”先集体到抗大学习两个月,之后又全部分散,参加平、赵、莱、掖等地区工作团的工作。当时环境异常艰苦和险恶,到处都是敌人的据点,并时常派兵出来进行打劫和骚扰。就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依靠当地群众的掩护,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11岁的小同志徐非光,在一天晚上敌人突然进村时,被一位村里的民兵一把抱进一口棺材,躲过了敌人的视线。16岁的王菊同志住在一个有病的老大娘家,正赶上敌人搜查,老大娘情急之中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盖上破被不停地呻吟起来。鬼子进屋看到是一个生病的老太婆,生怕被传染,转身便匆匆溜走了。
此时我正在掖县上庄村工作。一天清晨鬼子突然进村,我在睡梦中被房东老大爷拉起来,随即塞进院里的一个大草垛里。鬼子冲进院内,对着草垛用刺刀就捅了起来,只差一点就扎到了我的身上。好险啊!接着鬼子闯进屋子乱翻乱砸了一气,没有发现什么,随手一把火将草点燃。
“孩子剧团”的小英雄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歌,他们的生命在烈焰里永存!
胶东“孩子剧团”这支革命的少年队伍,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着写不完的故事,它将牢牢地镌刻在中国革命的纪念碑上。革命的队伍,是孩子们的摇篮;革命的战争造就了一代少年。战斗在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这支特殊的群体,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经过血与火的锻炼与考验,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茁壮成长起来了!在他们当中,有的成了著名演员,有的成了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和出色的理论工作者,也有的成了党、政、军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他们是千里胶东的一代风流!(
作者系原大连市文化局副局长)
浏览:10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