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毅回忆抗战时期的地下医院

Admin 发表于2016-05-15 00:45:58
1.jpg“地下医院”的建立
  1942年,日伪军在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周围广设据点,大泽山区被挤压得仅剩南北一条山脊,东西只有5里,完全处于敌伪军据点包围之中。1942年11月,敌人以2万兵力进行冬季大“扫荡”,根据西海军分区和地委领导的指示,决定把兵工厂、被服厂和医院等后勤部门迅速撤出大泽山区,转移到西海地区掖县老革命根据地。掖县是山东建党最早的地区(1930年成立县委,郑耀南任书记),党组织坚强,群众基础好,物产丰富,医药供应也比较方便。卫生所到掖县后,在敌人“扫荡”中负伤的伤员就陆续转到医院,伤病员大量增加。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西海军分区卫生所在县委和驻地区委的大力支持下,决定深挖地洞,把医院转入地下活动,在掖北设立了王门、西北障、朱旺、南招、南掖5个医疗区,共有40多个村庄,村村挖地洞,在敌人据点周围,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创建了“地下医院”。从1942年11月到1944年10月的两年时间里,“地下医院”胜利地完成了各种治疗任务,使上千名伤病员恢复健康重返抗日前线。
临危受命
  卫生所的伤病员转入地洞中相对的安全了,但也随之而来的产生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每天的医疗、护理工作都要往返多个地洞,上下地洞多次,在地洞里换药、喂饭都是点着小油灯,弯着腰或者跪在地上,天黑以后还要参加挖洞劳动,十分辛苦,有个别同志产生了畏惧情绪。长期呆在不见阳光的地洞里,阴暗、潮湿、空气缺乏,加上伤痛的折磨,有个别的伤员也产生了悲观情绪。群众当中的落后分子和敌顽家属也有不配合挖洞工作的,也有向敌人告密而造成地洞被发现、伤员被抓的事件发生。面对这些问题,支部决定向各医疗区派驻政工干部,加强工作人员、伤病员和群众政治思想工作。1943年初春,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调来卫生处任朱旺医疗区分支部书记。我当时在西海军分区宣传队任指导员,爱人在前方工作,孩子出生不满2个月。接到调令后,我二话没说便着手准备奔赴新的战斗岗位。
乔装打扮寻“婆家”
  知道我要调走的消息后,分区宣传队驻地的村干部和邻居乡亲们都在晚饭后来到我住的房东家为我送行,得知我要去的卫生处在掖县王门村,路上须通过敌人的据点平里店,随时都有危险。为了安全起见,乡亲们出谋划策,最后一致认为我应该化装成一位抱着孩子走亲戚的农村妇女做掩护。房东儿媳妇送给我一套蓝印花布衣服,邻居老乡送给我一双绣花鞋,把我的头发扎起来别上一个假发髻,一切收拾妥当后,大家都说我真像农村妇女。第二天早饭后,我抱着出生不到2个月的女儿,手上挎着篮子,篮子里装满小孩衣物、尿布,还有房东特地为我做的大饽饽,踏上了新的征途。一路上边走、边问路、边警惕着可能遇上外出“扫荡”的敌人。当天下午4 点多到达西海军分区卫生处驻地王门村。首先见到的是1938 年曾在十九旅一起工作过的张燕(济南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和纪平夫妇,老战友久别重逢分外高兴。然后又见到了处长王一峰同志(都称他为王掌柜的,头戴礼帽,身着大褂),他热情地欢迎我的到来, 并向我介绍了地下医院的任务以及工作人员的情况。我所见到的人员都是化装之后的各种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物。王处长向我详细介绍了周围敌情和我要去工作的单位情况,我作为政工人员任朱旺医疗区(卫生所下属5 个医疗区之一)分支部书记。趁着天色已晚(敌人都回据点了),王处长派一个交通员带我上路,该同志说我化装得还可以,只是走路太快了(八路走法),不像农村妇女走路的样子,提醒我慢一点。大约走了2 个多小时,由王门经过烟潍公路到达距掖县城十里的小辛庄村,将我安排在一农户家。房东是位50 岁左右的寡妇,有一个女儿叫王美蓉,在西海中学就读过, 任小学教员,母女二人对我十分热情。晚饭后,村支部书记(60 来岁)来了,对我说: “你放心地在这住吧,咱村共产党员,村里大人小孩和八路军是一家人,敌人来了也没事。”又对房东大娘说:“你们一定将改名换姓的事准备好。”晚饭后,大娘抱着我的女儿,美蓉大姐和我三人坐在炕上,研究更名换姓的事。因我自小随母沿街乞讨只会说当时的黄县语言,对掖县的地方方言土语不熟悉,大娘说:“你就做我的儿媳妇吧,万一有事,我就说是我儿子在黄县做买卖时在当地娶的媳妇,我是你的婆婆娘。” 我当即叫了声娘,大娘高兴地说:“唉,我的好儿媳妇。”然后开始研究改姓的问题, 我本姓李,就起名叫李美清。村支书一会儿又来了,问:“改名换姓的事都准备好了吗?”美蓉姐说:“都准备好了,放心吧。”当天晚上,我彻夜未眠,躺在炕上,一天耳闻目睹的一幕幕在眼前晃动,思绪万千,从前方行军打仗转入到一个新的战场, 我决心一定要打好这一仗。
走马上任
  早饭后一群农村打扮的青年男女抢先来看我,这些人张口是洞,闭口是洞,有个女孩子说我去看看那个洞封得好不好,说完就飞快地跑了。一位高个子年约十六七岁的青年杨兆喜(后改名为杨洪鸣,曾任烟台一〇七医院院长),当时任卫生员,带我去看望伤病员。他脖子上挂着手电筒,手里拿着绳子,扛着梯子。我问他为什么带这些东西,他笑着说:“咱们的医院是地下医院。”到了一个封好的洞口,将洞打开,他将绳子的一端给我捆在腰上,让我紧握绳子,不到洞底不要松手,他站在地洞口上紧握着绳子另一端,我按照他对我的要求,脚踩着洞壁上已修好的台阶下去,到了洞底,摇了摇手中的绳子以示安全进洞了。随后兆喜同志也进了洞。当我先进入洞时,洞里漆黑一片,有值班人员点起了小油灯,脸上露出不安的神情。杨兆喜同志对伤病员同志说:“咱这里新来了一位政治干事,党支部分支部书记来看望同志们。”我向同志们问好,同洞内坐起来的轻伤员和躺在草铺上的重伤员一一握手,并详细询问了大家的伤病情况。大家都笑着对我表示欢迎。当我要出洞时,有的伤员同志哭着说:“我们也要走,腿不能动我们爬着到前方,打败日本强盗为牺牲的同志报仇。”我就安慰大家,让他们安心养病,伤好后再回前线。当晚又是难以入眠,想到上级领导的重托,想到下洞所看到的一切,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党的信任。第二天天还未亮就起来,先把孩子的尿布洗净,喂好孩子。早饭后就和分所同志一起上班了。从此开始了“地下医院”支部的领导工作。
全面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我所在的朱旺医疗区,包括5个村(大辛庄、小辛庄、草坡、朱旺村、三间房村),每个村有20多名伤员,都住在地洞里,有医护人员为伤员服务。我常驻小辛庄,抱着孩子做掩护,冒着随时都可能遇到外出“扫荡”敌人的危险,轮流到各个村去巡视伤病员。作为政工人员,要做好伤病员的思想工作,根据上级的部署,向伤员们宣讲《论持久战》,进行形势教育,使伤病员树立长期对敌斗争的思想,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请苦大仇深的同志给大家讲身世,讲日军暴行,同志们听后纷纷表示将革命进行到底,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使长期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洞里的伤员振作起革命斗志,争取早日养好伤,重返抗日前线。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医护人员中有原为医生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有青年学生,也有穷苦人家的子弟,他们出于不做亡国奴的爱国热情而加入了抗日救国的行列,支部根据他们不同的社会地位、家庭情况和生活习惯,对他们尊重、关心、爱护、支持,同时进行爱国主义特别是革命气节教育,宣扬卫生所涌现出的为掩护伤员、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的医护人员的事迹, 赞扬他们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来为八路军伤员服务的爱国精神。我们政工干部吃苦在前,以身作则,让医务人员吃细粮,自己吃粗粮,挖洞时我们共产党员下洞在前,出洞在后,以自己的模范作用使他们对共产党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纷纷表示要向共产党员看齐。有一个叫刘桂英的小姑娘因表现突出,被发展为党员。我们提出的口号是: 我们在伤员在,我们不在伤员也在!全区的共产党员决不辜负党组织的重托!
  在地下医院时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教育、发动、依靠人民群众, 做好群众工作,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们在各村党支部的协助下,对群众普遍进行气节教育和反奸、反特、保密教育。通过工作,医疗区所辖村的广大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青妇队、儿童团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也都甘心当群众的儿女,挤时间为群众劳动,帮助房东挑水、扫院子、看孩子,农忙季节帮助群众抢收抢种,与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敌人多次对医疗区包围,由于工作人员每人都能按照早已约好的背得滚瓜烂熟的与房东的关系,都有自己的“家”, 使敌人毫无办法。
精心救治伤病员
  伤病员从前方转移到医疗区后都住在地洞里,工作人员给伤病员治疗,送饭、送水,处理大小便,晒太阳都要进洞出洞,工作量非常大。就拿晒太阳这项工作来说, 要通过精心组织才行。首先要提前派人到敌据点去,通过内线,确定敌人不出动,然后再确定天气是晴天,才能下决心搬伤员出洞晒太阳。伤员出洞时,全体人员一起出动,轻伤员可以扶出洞,重伤员就很困难,要用被子裹起来,头上面的被子用绳子扎好,由一个同志将绳套在脖子上,手扶着墙,脚踏着踏级,用力往上拖,中部再有一个人托着,脚部被子用绳再扎好,由一个人推着,一个伤员需三四个人才能运出来。出一次洞要2 个多小时。到了地面,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场地,让伤员坐好、躺好,工作人员还要时时注意周围的动静,以防意外情况发生。天气暖和时,还要用柴草的余烬为伤员烤衣服、烧虱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伤员们苍白的脸上慢慢有了红色,僵硬的肢体也得以舒展。下午再把伤员一个个搬回洞里,大家就像打了一个胜仗一样,虽然很累但是很高兴。
巧夺天工挖地洞
  工作人员除了救治伤员的工作,晚上还要参加挖洞,鸡窝里、锅台下、炕洞里、草垛下,到处都可以开洞口挖洞。记得在离小辛庄村不远的朱家村,一家群众的菜园里,挖了一个能容纳10多人的大洞。这个洞是从园内一口浇园用的水井内开始挖掘的。开工前,根据便于伪装、有利排气、功能齐全的要求,召开了有经验同志的献策会,绘制了草图,大家认为可靠,就可以开始动工了,工具都是由群众帮助筹备的。洞的挖法是:挖洞人员先从井口坐筐用辘轳放到井里,在距水面约1尺高左右处,拿掉砌井用的砖块后向里挖,挖的角度应向上倾斜,以免洞内离水面近而潮湿,洞内按要求既有伤员治疗室,小餐厅,又有厕所,洞口开在井壁上,便于空气流通,还不容易暴露。此洞挖好后,可同时容纳10多个伤员,真是巧夺天工,伪装得天衣无缝。地洞竣工之际,井边两棵桃树的桃花盛开了,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桃花依旧笑迎春风,我们八路军战士就像这盛开的桃花,我给这个洞起了个名字,叫做“世外桃园”。这个“桃园”是群众和我们一起用汗水浇灌而成的。
  1944年夏季,我被调到前方参加整风学习,便离开了“地下医院”。
  (采访:孙玉光 撰稿:孙春丽 蔺延军 孙玉光)
浏览:75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