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伉俪修国、陈桂香讲述地雷战

Admin 发表于2016-05-15 09:47:03
1.jpg组织“武委会”袭扰日军
  修国、陈桂香两人所在的海阳县岚前坡村、纪家店村均位于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经常遭日伪军的袭击和“扫荡”,损失惨重。为此,区人民武装委员会(简称“武委会”)依靠群众,把各村庄的民兵组成联防,不断袭扰敌人,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修国回忆说:“当时我家离日本鬼子的据点40多里路,我们经常拿着枪和手榴弹组成一个小队,扰乱日本人的岗哨。后来,我们的队伍逐渐扩大,有时得到准确情报,就打鬼子的埋伏。”
  海阳县行村、大山所有2个鬼子据点,日伪军在大山所组织兵力,到附近村庄抢粮食,修国所在的武委会就把各村的民兵组织起来一起打鬼子,掩护老百姓转移。武器有土枪、土炮,也有钢枪、手榴弹。因为武委会的力量有限,只能组织民兵去袭扰敌人,叫敌人不得安生。敌人非常残暴,只要有“八路”嫌疑,抓一个杀一个。当时各村有群团部,还有联防指挥部。区里有武装委员会,开始叫武委会,修国任过武委会副主任、主任及武委会的教导员。
 行村是个大村,修国参加革命后就在这一带活动。村里有村团部,女队员叫“青妇队”,男队员叫“青抗先”。慢慢地一个区三四十个村庄就连起来成立了联防。没有武器怎么办?一个来源是从地主手里抢,有些大地主家里用钢枪看家护院,小地主就用土枪,一开始武委会和这些地主谈,谈好了,就用这些土枪钢枪打鬼子,谈不好, 武委会就镇压这些大地主。另一个来源就是从日伪军手里抢,只要有零星的日伪军离开据点单独活动,武委会就组织各村民兵联合瞅准时机打歼灭战,缴获敌人的武器。
  据点里日伪军多,武委会就组织民兵袭扰,让敌人总是提心吊胆。如果得知哪个据点日伪军少,武委会就组织各村民兵一起对付一个据点。敌人要“扫荡”、抢粮食、抓壮丁,武委会的民兵就和部队联合起来一块干。
自制各种土雷打击敌人
  为阻止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区“武委会”还指导各村民兵自制土雷, 封锁附近的日伪据点,用各种各样的土造地雷打击敌人。
  据修老回忆,许世友曾来胶东开会,指导各村民兵怎样制造石雷、铁雷。石雷就是在石头上錾缝、錾眼装炸药,铁雷就是找铁匠,把村里的锅、铲、犁等铁器集中起来砸碎,化成铁水,做一个地雷模子铸成铁地雷。
  修老回忆说:“我是1942 年从胶东抗大学习回来后就用地雷打鬼子的。校长是许世友,林浩是政委。那时,去抗大学习必须先劳动一个月,必须到地里帮百姓干活, 到群众家里劳动一天。”许世友校长给学员开会时说:“1 个地雷给我炸死10 个敌人, 能不能?”学员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他,看这阵势,谁敢说不能啊,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能!”“炸死20 个敌人能不能?”“炸死30 个敌人能不能?” 学员不管三七二十一,总是回答“能”。学员们回答第一个“能”,许世友校长很高兴, 听到第二个第三个都喊“能”时,站起来提高嗓门:“吹牛皮,给我炸死10 个敌人也好啊。”之后,八路军的地雷专家、地雷大王等手把手教会学员怎么制造地雷,怎么使用地雷。
  陈桂香回忆说:“从1943 年大练兵开始接触地雷,下地雷熟练的时候就会7种地雷。炸雷杀伤力最大,挖的坑都到膝盖这么深。绊雷好下,到哪都可以下,可以随时下。夹子雷带胶皮很危险,还有马蹄雷、挂雷,比较熟练的就这几种雷。”后来于化虎(抗战时期,威名传遍胶东的“活雷化虎”)和赵守福(电影《地雷战》的主人公赵虎,就是根据于化虎和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事迹创作的。赵虎的名字就是取了赵守福的姓和于化虎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还发明了好多种地雷,如踏雷、连环雷、子母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碎石雷等20多种。地雷杀伤力大,炸得敌人不敢进村,不敢在村中大道走,只能从村子两侧走。1945年,敌人在山区“扫荡”105天,同时,我抗日武装就反“扫荡”。那时,各村的民兵整天挖地雷窝,找地形,天天斗天天打。有一次敌人进村“扫荡”,在大道上走,走着走着踩响了一颗地雷,把鬼子指挥官骑的大洋马炸伤了,马走不了,村里的男民兵把马抬回去让村民吃了,这是战利品。从那以后鬼子一般不从村中间走了。还有一次,一男民兵在村北头下了一个绊雷,绊雷就是两面挂上在中间拉根铁丝,刚能进去脚,不能高出脚,因为一抬脚地雷就要响,这个雷也炸死好几个鬼子。一天,有探子发信号说敌人快来了。民兵提前研究应该在哪里布雷,怎么找地形。陈桂香提出让村里所有人家把能喝的水都倒掉,敌人进了村找不到水,肯定找水井。民兵们在井沿边埋下四个炸雷,果然敌人进村后找不到水,就找水井,水井边的四个炸雷都响了,炸死炸伤13个敌人。
  陈老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雷:“头发丝雷很危险,就是用打老鼠的铁夹子,再加上根头发丝,很敏感。要提前埋好,不挂弦。只有敌人快来了,再挂弦,这叫不见鬼子不挂弦。炸雷在村里很实用。绊雷随时都可以下,在山上也可以下,在马路边上也可以下。带夹子和胶皮的雷危险,使用较少。下雷和摘雷弦都很危险,容易伤着自己。什么叫马蹄雷?把雷埋好后在上面放上土,弄个马蹄子摁上两个印那叫马蹄雷。还有天女散花雷,那是赵守福和于化虎发明的,是把雷埋在一堆石头里面,雷一响石头就都蹦起来了,杀伤力大。”
  修老也介绍了一起地雷战的成功案例,赵守福到行村据点里面把日军的小队长炸死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赵守福出去弄石头,把地雷藏在抬石头的筐里面抬回行村。晚上几个民兵偷偷摸到据点里,也不知道里面是鬼子小队长单独住的,门口有岗,就想办法下到那个院里面去了。进了那个院,把雷弦挂门后面,拴上门插管,拴上以后赵守福还不放心,于是顺手抄起一块石头扔过去,故意弄出点动静来,鬼子小队长听见门外有响声,开门就往外冲,门一开,挂雷立刻爆炸,将鬼子小队长给炸死了。赵守福从此就出名了,赵守福、于化虎、陈桂香也因地雷战闻名于抗战时期的胶东地区。”
对牺牲战友的终生记忆
  最令修国老人痛心的是,和他一起入党的两名同志惨死在日军手里。修老回忆, 第一个同志是这样牺牲的:“鬼子开始‘扫荡’时,我们在行村,我和这位同志一同出去侦察敌情,侦察回来后,轮到他值夜,正好敌人的马队来了。日本鬼子是从小路进来的,这个同志误认为是自己的独立营马队回来了,往前跑打招呼,结果叫敌人一枪给打死了。这是我们入党后牺牲的第一个同志,现场惨不忍睹,都让鬼子马队踩粘了。”
    第二个牺牲的是个女同志。当时我党准备在乳山筹建一个地雷工厂,县武装部抽调一名妇女干事帮助筹建工作,这位女同志是和修国一起入的党,个头比较高,身体也结实,她去了很短时间,敌人就把乳山地雷工厂炸了,这位女同志当场被炸死,连个完整尸首都没找到。
  对陈桂香老人影响最大的是她二哥在马石山惨案之后的经历。陈老回忆说:“1942 年敌人组织大‘扫荡’。海阳县独立营有三个连,我二哥在三连,三连当时被敌人包围在马石山顶。三连组织突围时,有部分同志突出了包围圈,我二哥却被鬼子抓去了, 抓去以后,从海阳押到青岛,在青岛第一体育场下面的监狱待了40 天。在监狱里, 一天只给个生地瓜吃,谁喊饿就打谁。以后又被押到东北煤矿,在营口下煤洞子,那个煤矿周围都是电网,其中有段电网有个窟窿,我二哥和另外两个战友一块跑出来了。后来费了好多周折,于1944 年跑回老家,回家后又加入了抗日队伍。”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得知此消息时,陈桂香正在胶东开英模会。陈老回忆说:“我们听到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高兴死了,八年了,不容易啊,我们胜利了,我们高兴得有的唱,有的跳。”
  谈及电影《地雷战》,陈桂香老人还饶有兴趣地给我们回忆了当年差点上阵演“玉兰”姑娘的情形:“195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来采访我,海阳县武装部发邀请信叫我回去,当时想拍真人,叫我请假。我那时在市北区法院,我就请了假。不久,来信又说不回去了,不拍真人了。后来拍的电影《地雷战》中的‘二嫚’和‘玉兰’,我就是原型之一。2008年播出的30集电视连续剧《地雷战传奇》,主角叫海琼,原型主要还是拍的我。”
  离休后,修国和陈桂香把关心教育下一代当成了发挥余热的重要阵地。夫妇俩和几个老战友组成了老干部革命传统报告团,经常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和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教育。他们不顾年老体弱,每年都坚持到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劳教所作几十场报告。
  采访结束,陈桂香老人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不要忘记过去,忘了过去等于背叛,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
  (采访 撰稿:赵凯军 王艳丽)

浏览:109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大雪无痕
    大雪无痕
  • 墨墨啊
    墨墨啊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