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昌回忆录:一、日伪统治下的童年

Admin 发表于2016-05-15 13:49:52
我的童年时期是在日伪统治下度过的。1939年是个灾荒年,秋季庄稼颗粒无收,农民缺衣少穿,再加上日军“扫荡”,人民生活更苦。当时村里向外乞讨的人很多,我家虽是较富裕的,但因为庄稼歉收,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家人经过商量,决定由我奶奶带着我和大哥、二姐也出去乞讨。向西走了五六十里路,来到高青县曹家村住了下来,在村里待了20多天,那里的老百姓也没有吃的,我们乞讨了一天也讨不到多少吃的,最后还是决定回家艰难度日。第二年春季,麦子长得很好,到快成熟的时候,老百姓就采青麦子充饥。1940年秋季,我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当时我父亲王玉珍是小学教师,博兴师范学校毕业,在村小学教书,其同学有很多是中共地下党员。秋末冬初的一天晚上,父亲领着两个陌生人到家中,告诉我和大哥说,不要对外讲他们两个人的事。那两个人在我家住了10多天,每天晚上出去,天快亮的时候回来。他们喜欢和我们几个小孩玩,还教我们抗日歌曲:“鬼子心似狼,抢占我村庄,杀人放火又抢粮,老百姓们遭了殃……”后来,日本人侵占了博兴县城,我们辛阎村离博兴县城不远,日本人来乡下“扫荡”,父亲让我和大哥带着那两个人到荒郊野地里躲藏,直到日本人离开才回来。那两人离开我家后,父亲告诉我们,他们是地下党,来到乡下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做抗日宣传。不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开始在附近村庄活动,他们建立了抗日政府,组织了抗日民兵队、妇救会、农运会和儿童团。民兵负责保卫村庄安全,日本人来了报信并组织村民隐藏躲避,妇救会负责为地方武装筹粮筹草,农运会负责减租减息,儿童团负责在村口站岗放哨。此后,博兴县抗日根据地逐步形成。
1942年春天,日本鬼子集中大量兵力对博兴县北部进行大“扫荡”,在离辛阎村不到一里地的王集村修建了据点——三个圆形碉堡组成的一个正三角形大院,还修了从据点到县城的公路,据点四周挖了一条深3米、宽3米的大沟,里面注满水,还叫老百姓把附近村庄的树砍了,围在沟边做路障。自从日本人修了据点,附近的青壮年村民都被抓去修路挖沟,稍有怠慢,就被打得遍体鳞伤。青壮年因为怕被抓工,纷纷外出逃避,村中只剩老人小孩。日本人经常放狼狗出来威胁吓唬老人和小孩。我那时刚刚12岁,经常替大人出工。一天我被日本人强迫去搬砖,累得实在受不了了,想坐下歇一会儿,突然我背上挨了重重一击,疼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鬼子拿着木棍站在我身后。当时我真是恨死鬼子了,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当八路打鬼子!不久,村里的老人孩子也都逃到远离据点的亲戚朋友家躲避。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人们总要种庄稼吃粮食,于是各村自己想办法,每到春季播种时,各村就托胆大会说话的人到据点送礼求情,让日本人放老百姓回家种地。日本人也知道老百姓不种庄稼他们也没吃的,只能同意。于是,出逃的村民赶回村里,在地里撒上种子就立刻又逃走了,等到庄稼成熟的时候再托人向日本人求情,回来收庄稼。这样过了两年,到1944 年夏季,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村民见了着急,就有人偷偷回去除草。一天,我和父亲及村里的十几个人一起回去除草,刚走到村口就碰到了日本鬼子和汉奸,被他们抓到据点当人质,要村里送白面和柴火去换人。村里人都很着急,特别是我的家人,因为父亲常年在小学教书,很少干农活,手上没有老茧,怕被日本人误认作八路而遭不测。我的家人就找到村里能说会道的人去向日本人讲,王玉珍在村里管账,村里没有他,日本人要的粮食和柴火不好收,这样父亲被提前放回家, 我和其他人等到村里送去粮食和柴火以后才被放回。1942 年至1944 年,据点里的鬼子和汉奸经常到各村来抓人抢粮,闹得家家鸡犬不宁。这段时期,八路军武工队经常在深夜里到日军据点附近隐蔽的地方向日军喊话:“老老实实对待老百姓,不要伤害老百姓,不然对你们不客气,最好早点向八路军投降!”向敌人喊话的目的是瓦解敌人的心理,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天快亮时武工队就撤走。八路军在夜里也常来村里召集民兵、儿童团开会,组织各种抗日活动。时间长了,我见村里几个青年参加了游击队, 每天扛着枪挺神气,就很羡慕他们,心里也想参加游击队,但不敢跟家里人讲。(采访:孟庆永 康吉堂 刘兴云 赵利华 撰稿:康吉堂)

浏览:85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Admin
    Admin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