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华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赴苏联学习。1935年4月,刘曙华毕业回国,中共党组织派他去东北。在任中共密山县委书记期间,他以山东逃荒难民身份,在哈达河二段帮人种地为掩护,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他经常活动在哈达河、兴隆沟、华截河子、平阳镇一带,深入群众,将抗日救国的主张告诉群众。经过三四个月的耐心宣传,这一带很快就组织起反日会,会员达60余人,党团员也发展到30多人,为进一步开展抗日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1935年8月4日,刘曙华到哈达河二段去找县委妇女干部田仲樵,向她要反日会会员登记表。当他拿到登记表要离开时,遇上了日伪军搜查。他赶忙藏在附近的草丛中,并把登记表分别埋在土中,因草皮坚硬、土少,被敌人发现了部分登记表。敌人据此逮捕了刘曙华,并且认为他是个政治要犯,将他关押在哈达河守备队,3天后又押往梨树镇宪兵队。在宪兵队,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他谎称自己是上海武卫会派来做反日工作的。敌人见问不出他的来历,就按登记表逮捕了反日会员李贵等7人,并把他们带到审问室与刘曙华对证供词。刘曙华一口咬定登记表是他偷着搞出来的,与李贵等人根本无关。他曾暗地向被捕的反日会员表示:“我宁愿被棒打死,也不能出卖别人。”敌人抓不住证据,恼羞成怒,对刘曙华施用了种种酷刑,并打掉了他的门牙。刘曙华被敌人折磨得半死,但回答敌人的始终是那句话:“我是反日的,因为我有中国人的良心,登记表和别人无关。”敌人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将李贵等7名反日会员释放,密山县党组织和反日会因此得以保全。但是敌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假装释放刘曙华,把他安排在旅店里疗伤,暗地里却安排特务监视,企图用刘曙华作诱饵来破坏密山县的党组织和反日组织。中共穆棱县委得知此情后,立即研究设法营救刘曙华。以伪屯长身份为掩护的中共地下党员、五军副官长冯丕让,秘密设法将刘曙华营救出来,回到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北征先遣队。
1936 年3 月,刘曙华受命代理穆棱县委书记。同年7 月,任抗联第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是年8 月,日军70 余人押着4 辆汽车、20 辆大车的军用物资经过林口县二道沟子,刘曙华得知消息后,带领二师部分战士埋伏在公路两侧,消灭了押车敌人,缴获了所运粮食及枪支弹药等物资。
1936 年,在中共《八一宣言》号召下,东北抗日联军各军相继组成。谢文东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为了加强这支队伍的领导,上级党组织决定派刘曙华担任第八军政治部主任。
刘曙华赴任后,详细分析了八军的情况,同派来的其他干部一道,为这支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呕心沥血地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了解,他先后发展了30 余名党员,成立了3 个党支部。为了加强部队的战斗力、整顿队伍,八军成立了70 余人的教导队,由刘曙华亲自指挥。通过宣传党的《八一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种种罪行,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参加抗日,使抗日力量不断壮大。通过各种努力, 到1937 年上半年,抗联八军得到了迅速发展,由原来的3 个师发展到6 个师,部队由1500 人猛增至3500 人。与此同时,还逐步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并经常同抗联三军、五军密切配合,多次打击和消灭敌人。
1937 年3 月10 日,中共吉林省委在依兰县孙家大房子成立,刘曙华以抗联八军政治部主任身份出席会议,在会上当选为省委委员、省执委委员。不久,因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东北抗联三、四、五、六、八军召开了联席会议,会上宣布成立哈东联军办事总处,并推选刘曙华为负责人,确定了哈东联军办事总处的任务:协调各军联系,统筹解决联军的粮食、被服等物资和征收地、马捐税。此后,办事总处在刘曙华的领导下积极工作,为抗日联军的团结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37 年3 月19 日,东北抗日联军三、四、五、八、九军各一部计千余人,联合攻打依兰县城。刘曙华带领八军教导队和徐团长所部共120 余人参加了这次著名的战斗。战斗中,八军指战员猛打猛冲,迅速攻进了依兰县城西北大街,封锁了西北炮台, 并拿下了依兰县银行,击毙了日军指挥官井口。这场战斗前后持续了5 个多小时,抗联各军紧密配合,一举攻克了依兰县城。随后,日伪军纠集了附近各部武装力量,向依兰县城包围过来。为了保存部队的实力,抗联部队立即撤出县城。据载,在此次战斗中,刘曙华还担任了总稽查,他率领40余名稽查队员活捉了6名汉奸,没收了一部分敌伪的财产。抗日联军的这次联合作战,扩大了抗联的影响,粉碎了日军春季大“讨伐”的罪恶计划。
七七事变爆发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人民群众抗日浪潮的影响下,伪军二十九团500余人反正加入抗联第八军。不久,编成八军七师。七师在依兰、勃利活动两个多月,因斗争环境艰苦,加上敌人诱降和军事进攻,发生了动摇。刘曙华深入七师,给干部战士做思想政治工作,并采取各种措施,制止了人员叛逃。师长赫奎武只带走200人,其余官兵继续坚持抗日活动。
1938年,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更加艰苦的时期。日伪军在三江地区实行残酷的统治,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局面。抗联指战员转战丛山密林、冰天雪地之中,经常忍饥受冻,而且还经常与比自己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强敌遭遇。艰苦的环境使一部分人发生了动摇,有的甚至投降了敌人。尤其是抗联八军是一支改编过来的部队,情况复杂,军中枪杀政治工作干部的事件经常发生。在严酷的斗争面前,刘曙华毫不畏惧,他一面在教导队积极向战士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对部队的整顿;一面又积极与各师联系,号召大家坚持抗日不动摇。
1938年6月,刘曙华率领29名战士在桦川县七星砬子与八军三师师长王子孚率领的部队会合。刘曙华很快发现了王子孚策动叛变的阴谋,并同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还利用各种机会向三师的干部战士宣传抗日救国主张,讲解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积极设法稳住这支队伍。但已决心投敌的王子孚听不进劝告,反视刘曙华为他投敌的障碍。他下令把刘曙华捆绑起来,妄图胁迫他一同投降。途中,刘曙华揭露王子孚叛变行径,痛斥他是民族败类。8月22日,当他们走到勃利县通天沟时,一部分战士在刘曙华的感召下犹豫了。王子孚看到有投敌不成的趋势,就将刘曙华绑在树上杀害了。刘曙华时年2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抓住当年杀害刘曙华的叛徒王子孚,执行枪决,民族的败类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2014年8月29日,刘曙华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李 丹)
浏览:18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