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镈烈士传略(1906—1941)

Admin 发表于2016-05-15 21:30:50
   赵镈(1906—1941),陕西省府谷县人。历任津南特委书记、冀鲁豫省委党校校长、鲁西区党委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和妇委书记、鲁南区党委书记。
  1926年,赵镈在山西汾阳铭义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假期间,他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参加领导了府谷县立高小驱逐腐败校长的学潮,取得斗争的胜利。当大革命的风暴席卷陕西全省时,赵镈受党的派遣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
  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情况很复杂,既有共产党,也有国民党各派系。当时共产党员的身份是秘密的,赵镈曾任连队中共党支部书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赵镈遵照党的指示回到北方,在北平、天津一带从事地下工作。因环境险恶,不久赵镈被捕。敌人严刑威胁,金钱利诱,他毫不动摇。两年后获释出狱,继续做地下工作。
  1931年6月25日,赵镈再次被捕。赵镈任狱中中共党支部组织干事,又是学习委员会委员。1936年,随着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高涨,中共中央组织营救这批久经锻炼的党员出狱。赵镈时任狱中支部书记,安排大家分批出狱参加抗日。出狱后,1936年8月,赵镈先在冀东工作,不久调任津南特委书记。他以小学教员为职业掩护,活动于津浦铁路两侧,致力于恢复党组织的工作。1938年秋,调任冀鲁豫省委党校校长。1939年初,调任鲁西区党委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和妇委书记。1940年春,赵镈又调任为鲁南区党委书记,时值日军侵入中国腹地,蒋介石又接连掀起反共高潮,鲁南抗日根据地创建不久,外受日伪的重重包围,内有国民党顽固军队和土匪的破坏捣乱,情况复杂,斗争艰苦。赵镈却知难而进,经长途跋涉,冲破敌人层层封锁,历尽艰难险阻,到达鲁南。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项指示,与罗荣桓率领的八路军一一五师紧密配合,依靠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建立了党的各级领导机构,统一了各地的抗日群众组织,成立了鲁南各界人民抗日救国会,建立了地方武装领导机构,壮大了抗日武装队伍,还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了专区、县等各级抗日民主政权,从而使鲁南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赵镈不仅自己很好地团结党委“一班人”一道工作,还教育大家要团结一致,不断壮大革命力量,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他常说:“革命不能靠一个人,也不能靠少数人,团结的人越多越好。”他非常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党外人士,壮大和发展了鲁南的抗日力量。一一五师驻鲁南期间,他经常向罗荣桓汇报情况,请示工作,并不断教育干部群众,支持主力部队,爱护子弟兵,因之军政、军民关系十分融洽。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各项政策的指示下达后,他立即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并召开区党委扩大会议,逐条对照检查,发现问题马上解决。当一些地方出现违犯党的政策的严重情况时,他严肃指出:“斗争越是尖锐复杂,越要注意党的政策。用感情代替政策,势必把事情办坏。”他还深入实际,认真检查处理问题,从而稳定了秩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赵镈忠重视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他常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员离开了它的指导,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他积极提议并指导创办了鲁南区党委机关刊物《先进》,还亲自撰写了发刊词。因为他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特地请他给分局党校师生作报告。他在题为《反对事务主义》的报告中,阐述了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性,分析了事务主义的危害,使党校师生深受教育。他曾对不注意学习的工作人员说:“共产党员应该做学习的模范。忽视理论学习就会目光短浅,迷失方向,犯经验主义错误,那会害死人的。”
  赵镈有高度的群众观念,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和利益放在心上。1941年春鲁南闹灾荒,群众生活极端困难,靠糠菜充饥。赵镈亲率机关干部去帮助群众拉犁春耕。当时,鉴于根据地财政困难,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向敌占区出售耕牛。赵镈发现后,立即予以批评制止。他极为严肃地指出:“出卖耕牛势必削弱生产力,不仅使群众受害,我们的军队和根据地也必将由于削弱了物质基础而难以支持,这是饮鸩止渴,慢性自杀!”他教育干部要廉洁奉公,与群众同甘共苦,一旦发现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就坚决按照党和政府的法纪处置。他发现郯城县长贪污腐化,道德败坏,便提请党委将其开除党籍,并撤销其职务。他还指示鲁南专署专门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点名批评了一些挥霍浪费和侵犯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并约法三章,严禁贪污和浪费。
  赵镈在鲁南忘我地工作,仅一年多的时间,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根据地迅速扩大,对日伪顽造成了严重威胁。他们把赵镈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急欲除之。
  1941 年9 月,日军以“分进合击,铁壁合围”的战术进行“扫荡”。鲁南区党委机关转移到临(沂)郯(城)苍(山)边联县中部的银厂村。10 月27 日凌晨3 时, 国民党顽军突然对鲁南区党委、军区机关进行袭击,顽军千余人从北西两面发起攻击, 鲁南军区警卫连3 个班分路阻击,掩护机关人员突围。突围中,区党委机关何玉田等7 人牺牲,40 余人被俘或失踪。赵镈本已冲出顽军包围圈,但发现还有些绝密文件没有带出,为了不使其落入顽军手中,他果断地命令其他同志继续突围出村,自己迅速返回住处,将机密文件全部销毁。党的机密保住了,可是他不幸被捕。
  赵镈被关押至顽军六八三团团部,起初并未暴露身份,后被叛徒告密,顽军知道他是鲁南共产党的领导人,欣喜若狂,妄想从他口中得到鲁南共产党的全部情况。他们先是大摆宴席,幻想诱使赵镈投降。赵镈拒不喝酒,以共产党谈判代表的姿态,端坐首席,义正词严地阐述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主张。顽军又派一年轻妇女到赵镈住处,委婉劝降。赵镈严肃地对她进行教育,讲述妇女翻身解放的道理,劝她不要做反动派的工具。顽军无计可施,凶相毕露,他们把赵镈绑在板凳上,极其残忍地灌辣椒水,压铁杠子,先后审讯赵镈十几次,每次都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赵镈以钢铁般的意志承受着难以忍受的折磨和痛苦,始终未吐露一句共产党的秘密。
  11 月19 日零点左右,顽军以一个连的武装将赵镈押至村北九女山下活埋。临刑前,赵镈向在场顽军士兵发表了义正词严的演说,揭露国民党卖国求荣的罪行,然后高呼口号,从容就义。
  1942 年,为纪念赵镈烈士,中共山东分局批准将边联县改名为赵镈县。1943 年春,赵镈烈士的遗骨从九女山移葬文峰山。1943 年秋,苍山县广大群众自发捐集铜钱40 公斤,为赵镈墓熔铸半身铜像,并在墓旁竖立“银厂惨案烈士纪念碑”。  1946 年冬,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鲁南时,烈士墓地遭劫,赵镈烈士铜像落入国民党军队手中,当地军民冒着生命危险,把铜像夺回,并聘请能工巧匠修复,重新安放在烈士墓前。1986 年,为纪念赵镈牺牲45 周年,苍山县甘霖乡全体共产党员暨各界人士为赵镈立“赵镈同志就义处”纪念碑一座。1991 年,山东兰陵美酒厂出资修葺“银厂惨案” 发生时的鲁南区党委办公旧址,新建纪念堂,院中用花岗石雕镌赵镈遗像。当地群众还在九女山赵镈就义处修建纪念标志。(李 丹)
谁在收藏
浏览:10804次

上一篇:赵镈纪念照片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
  • 苍山后人
    苍山后人
  • 历史学者
    历史学者
  • 向东
    向东
  • 从远古走来
    从远古走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