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齐滨烈士传略(1908—1942)

Admin 发表于2016-05-15 21:47:23
  刘齐滨(1908—1942),原名刘府海,曹县刘岗村人。历任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会长、中共鲁西南地委统战部部长、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中共冀鲁豫边区第三专员公署第一专员等职。
  刘齐滨天资聪慧,勤奋好学。1924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六中学,1928年6月考入天津北洋工学院预修科。后辍学返乡,先在一家报社任编辑,1930年去曹县女子高级小学任国文教员。从1929年开始,他以“舟子”为笔名先后写出《梧桐树下》《孩子的梦》《中秋之夜》《济南之游》等作品,相继发表在上海《北新》文艺杂志上,抨击封建思想的统治。
  1931年,刘齐滨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北大学生请愿团,奔赴南京请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3年,刘齐滨因患肺病被迫中途辍学,返回家乡。11月,刘齐滨在家乡刘岗创办鲁西南第一所农民夜校。1934年春,刘齐滨去菏泽六中代课。1935年春,经人介绍,到曹县东南黄岗集小学任高年级国文教师。1937年初,在他的积极倡导下,黄岗集小学组成了以该校高年级学生为主体,吸收校外青年参加的“青年读书会”,组织会员讨论国内外形势,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刘齐滨以他的威望和影响,帮助该校组建了青年抗日救国会。尔后,大部分青年抗日救国会成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路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刘齐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3月,曹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刘齐滨被选为会长。8月,经王健民、王石钧介绍,刘齐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刘齐滨利用自己的威信和各种社会关系,废寝忘食,四处奔波,到处宣讲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许多群众组织逐渐向共产党靠拢。东明县许寺一带的“联庄会”,是以杨履谦为首的开明士绅建立的。他们赞成抗日,阻止国民党散兵和土匪顽杂的抢劫。刘齐滨多次到“联庄会”开展工作,向杨履谦晓以大义,反复阐明救国和保家的关系。为了配合刘齐滨的争取工作,党组织还帮助杨履谦发展武装,扩大“联庄会”力量,团结其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1938年秋,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在菏泽县安陵集正式成立,刘齐滨被推选为总会长。在刘齐滨的组织和带领下,救国总会会员很快发展到近7万人,遍布曹县、菏泽、定陶、考城、东明等县,形成一股强大的抗战力量,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1939年2月,杨得志率领部分八路军主力部队来到鲁西南地区,开辟了鲁西南抗日根据地。7月,中共鲁西南地委正式建立,刘齐滨任中共鲁西南地委统战部长。当年秋,曹县的国民党顽固派联名向国民党、山东省鲁西行署写控告信,要求撤换和共产党有统战关系的国民党曹县县长王贯一。信写好后,他们派人请求刘齐滨在信上签名,妄图挑拨共产党和王贯一的关系。刘齐滨洞察出他们的诡计,当场严词拒绝,并立即向中共鲁西南地委作汇报。中共鲁西南地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挫败了顽固派的阴谋,使王贯一进一步认清了顽固派的面目,和共产党的关系更加密切。
   1940年8月,曹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刘齐滨就任县长。他立即着手筹建各区、乡抗日政权,并深入发动群众,破坏日军控制的数百里公路,为开展平原游击战、反击日军“扫荡”创造条件。
  8月中旬,国民党地方顽军王子魁、王子杰、张志刚、马逢乐等部约7000余人,趁八路军主力赴黄河北执行任务之机,从曹县、定陶、菏泽、考城联合进攻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当时,只有地委领导下的约五六十人(枪)的新建独立团和地方民兵坚持斗争。因敌众我寡,根据地的不少村庄相继失守。10月初,抗日根据地压缩到只剩刘岗、曹楼和伊庄。至此,开始了鲁西南著名的“固守三村”保卫战。当时,刘齐滨肺病复发,在三村附近的一个村子里隐蔽治疗。他曾多次向中共鲁西南地委提出固守三村的建议,诸如“开展统战工作,分化瓦解敌人”“抽少数部队打到外线去,牵制敌人”“发动和依靠群众,共同抗击敌人”等等。地委采纳了刘齐滨的建议,通过大量工作,使得马逢乐等部保持中立,张志刚、王子杰等部亦先后偃旗息鼓。在外线游击战有力配合下,地委得以集中力量打击最顽固的王子魁部。固守三村,地委进行了百余日艰苦卓绝的斗争。1941年元月,八路军主力重返鲁西南,配合三村军民,击溃了各路顽军,三村解围。至此,取得了坚守三村的最后胜利。
  1941年5月1日,中共冀鲁豫边区第三专员公署在伊庄成立,刘齐滨担任第一专员。他就任专员后,鲁西南地区抗日政权的建设进行得又快又稳。到1942 年初, 菏泽、曹县、考城、东垣4 县的抗日政权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和健全,民权、定陶、东明等县的抗日县政府也陆续建立起来,各区、乡抗日政权普遍诞生,鲁西南抗日根据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残酷的斗争,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严重地损害了刘齐滨的身体。1942 年春,他肺病复发,但他不顾病弱之身,不顾环境险恶,坚持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各县组织青年参军参战、减租减息,实行合理负担等工作。后来他病情逐渐恶化,病弱的身体再也无法继续工作,这时他才服从组织的决定,离职隐蔽休息治疗。在病床上,他以惊人毅力在短短时间内,托人代笔,草拟了《关于发动群众开展抗灾救荒的意见》《关于精简专署机关的建议》《关于拥护边钞打击伪钞统一货币的宣传提纲》《关于反“扫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10 多个意见提纲, 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
  1942 年4 月15 日,刘齐滨因病情急剧恶化,抢救无效,在张子高村逝世,时年34 岁。
  1943 年8 月,中共鲁西南地委决定,将曹县改名为齐滨县,并在鲁西南烈士陵园为刘齐滨建墓立碑。(朱 军)
浏览:172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