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袖石9岁入学读书,15岁到天津谋生,20岁时返回家乡,在本村高小当庶务员。因他廉洁奉公,深受师生们的信任。他利用与学校师生的亲密关系,将自己在天津阅读过的进步刊物,秘密地在师生中间广泛传阅。1935年,在共产党的活动面临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经范普权、云浩然等介绍,张袖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遵照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张袖石积极组织抗日队伍。为此,他走村串户,利用各种人际关系,向人们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组织民众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第十三分会和庆云县抗日救国军,并为这支抗日队伍的思想、组织建设倾注了心血。
冀鲁边区的抗日救国军汇合以后,张袖石抓住日军沿津浦、平汉铁路南进,敌后空虚的时机,着手在边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敌后抗日武装力量。1938年初,由救国军改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别动纵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转战冀鲁边区各县。庆云县伪县长王兆康吓得逃往沧州,伪保安大队长于自岩深挖护城河,围上铁蒺藜,加固东西城门,闭门防守。为了便于攻城,减少伤亡,张袖石接受中共党组织的委派,只身进城,去做伪保安大队长的工作,争取到一个伪中队起义,与三十一游击支队里应外合,打下了庆云城。4月5日,冀鲁边区第一个县抗日民主政权——庆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张袖石出任县长。不久,由于工作需要,他又先后调任中共冀鲁边区第一地委政治部主任和中共冀鲁边区第三地委副书记。
1943 年3 月17 日,庆云、乐陵、阳信、盐山等县的千余日伪军,分13 路对庆云的三汾水( 汾水王、汾水马、汾水杨) 一带进行合围式“扫荡”。活动在这里的中共冀鲁边区第三地委、三分区接到情报,于拂晓前由大、小丁庙向南转移。到达刘化风村南,先头一部与日伪军遭遇,队伍立即向后撤,日军尾追不放,机关人员及警卫员等百余人撤到蔡王村西,三分区副司令员杨成德在激战中中弹牺牲。张袖石与中共冀鲁边区第三地委书记李广文、中共冀鲁边区党委宣传部长李其华及一部分战士继续分头向北转移,到达汾水王村东南,又与200 余日伪军相遇。张袖石率领战士们猛烈射击,李广文、李其华等乘机突出包围圈。当张袖石和另外7 名战士转战到小田村西北时,遭到日伪军的截击,后面的日伪军也包抄过来,张袖石和战士们镇定地向来自四面的日伪军射击。终因兵力悬殊,在激战中张袖石不幸牺牲。
张袖石牺牲后,暂厝于张立村。1946 年3 月14 日,遗柩迁葬故里,庆云县人民政府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以志纪念。(李 丹)
浏览:6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