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程烈士传略(1910—1943)

Admin 发表于2016-05-15 22:36:43
  朱程(1910—1943),字公行,浙江省平阳县人。华北抗日民军的主要创建人、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朱程曾就读于福建厦门集美中学、厦门大学,后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他被派往国民党驻德州教导队当见习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朱程愤然离开德州,到南京参加反蒋活动,被以“思想赤化”等罪名逮捕,关押在南京监狱。出狱后,他返回故乡平阳,在北港麻步敖峰小学当教员。1933年,蒋光鼐、蔡廷锴反对内战,要求抗日,在福建建立了政权。朱程闻讯后立即前往,投身于抗日运动。不久,福建革命政府惨遭镇压,朱程被迫离开福建去津浦铁路谋职,先在津浦铁路督察署当科员,后调至督察护路队任队长。在此期间,他以国民党军官的身份,在南京下关租赁房屋,用以掩护地下革命活动。当时,中共地下工作者叶挺鹏、张培农、陈阜、黄先河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掩护和接济。他还冒着危险,筹资购买枪支弹药,历经周折,转送给浙南红军游击队。
  1934年春,南京政府铁道部选派朱程赴日留学,入东京铁道学院学习。他到东京不久,便结识了刘披云、黄公略、李化方、李士豪等进步青年,参加“新中华学会”,积极开展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他又与王醒吾合译出《一九三六年苏联执行委员会之报告与计划》一书。朱程留学期间,考察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从《日本政治机构与军部制之基础》这本书中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于是将它译成汉文,寄回国内出版,以引起国人的警惕。1937年5月,朱程已感觉到日本即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毅然休学回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朱程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山西太原,任河北民军第十一大队大队长、民军第四团团长。1939年6月15日,朱程率部起义,宣布脱离河北民军,加入八路军。八路军总部将民军第四团改为华北抗日民军,由朱程任司令员,闻允志任政治委员。同年9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朱程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朱程率部在狮山伏击战中一举歼灭日军120余人,击毁满载军火和军需品的卡车11辆,缴获枪支80余条。狮山伏击战,是华北抗日民军成立后的第一次战斗。
  1940年4月,华北抗日民军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成立华北抗日民军第一旅兼中共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朱程任旅长兼分区司令员。在此后的3年多时间里,朱程率领华北抗日民军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屡战屡胜。1941年5月,在内黄县南部沙区反“扫荡”战斗中,日伪军约8000余人,企图包围县城,消灭民军。在恶境中,朱程率500余人,掩护县机关和群众3000余人,乘夜幕跳出日伪军“扫荡”圈,到外线作战,猛攻日伪军清丰、濮阳、内黄等县的胡村店、酸枣庙等据点,共歼日伪军700多人,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开辟了以内黄县为中心的沙区抗日根据地,为巩固和扩大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初夏,朱程奉命离开沙区,率部去鲁西南曹县,担任中共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同年9月,朱程获悉,日军骑兵第四旅团和步兵第十二军独立混成第十旅团各一部约3000余人,向第五军分区根据地“扫荡”。由于日军来势凶猛,朱程立即命令民军一团、二十团等部队,在曹县东面积极行动,牵制日军,同时通知其余部队准备转移。9月28日上午,军分区和民军一团指挥所、民军一团的第一、三、五步兵连和骑兵连,由朱程亲自率领,在王厂村准备转移到外线时遭遇日军包围。为了使大部队顺利突围,他当机立断,留下了100多人、4挺机枪,由他亲自指挥,掩护大部队向外突围。朱程和战士们一起宣誓:“誓死坚守阵地,誓死不当俘虏,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在陷入日军重重包围之中,同日军展开血战,最后他们砸毁电台,摔坏机枪,与日军扭打拼搏,朱程在与日军拼杀中壮烈牺牲。
  1943年12月,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为朱程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军区司令员杨得志题写挽联:“处华北敌后出生入死壮哉战斗意志,以身殉战场卫国卫民信矣党军模范。”1945年1月,曹县在安陵集建立了鲁西南烈士陵园和朱程纪念碑。1965年,朱程烈士的遗骸迁葬于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2014年8月29日,朱程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朱 军)
浏览:236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伟伟
    伟伟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