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新东游击区的建立和发展

Admin 发表于2016-05-16 10:27:19
在1948年下半年开辟和建立起来的嵊新东游击区,包括新昌的东区、南区、西区,嵊县的南山区和东阳县的尖山区,原属抗日战争时期的嵊新奉地区。它位于四明、台属、会稽三地区之间,是浙东革命武装力量向南发展的跳“板石”。
1948年4月,中共浙东临委从向南发展的需要出发,决定建立中共嵊新东县工作委员会。由杨光(寿菊生)为书记,王志英(潘月英)、吕少英为委员。7月19日,在中共台属工委委员丁友灿的领导下,中共嵊新东县工委在嵊南俞家屋村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分析了嵊新东地区的形势,汇报了地方党组织恢复整顿情况,以及调查各地武器和粮库的情况,讨论了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决定建立武装,收缴枪支和扩大部队等。7月20日,宣布成立嵊新东县武装“小团结”部队,由周平任队长,钱春泉任副队长,林琨任指导员。下设2个小队和1个突击队,共20余人。后又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第九办事处,由丁友灿兼任主任,姚凯为秘书。
7月22日,浙东人民解放军三支队政治处主任诸敏率领“灵活”部队来到嵊县里南山,与丁友灿和“小团结”部队会合。7月24日,袭击新昌县镜岭镇,摧毁镇公所和警察所,开仓济贫,扩大影响。
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丁友灿、杨光、王志英率领“小团结”部队转战嵊南、新西,收缴丁家店、暖谷山、西坑等地的枪支,打开嵊县南山区和新昌西区暖谷山一带局面;另一路由诸敏率领“灵活”部队,吕少英、潘震等配合,向东阳、磐安、天台西区、新昌东南区发展。他们摧毁了东阳胡宅、天台眠犬、新东南区永宁等6个乡公所,初步打开了嵊新东地区的局面。
10月上旬,“台东会议”将台属地区分成台东、台西2个地区,并决定台西地区以“灵活”部队为骨干力量,帮助开辟嵊、新、东和临、天、磐地区,争取与浙南连成一片,完成创建中心根据地的准备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10月10日,根据张瑞昌的布置,配合打开新东南地区和天台山北部地区的局面,使台东、台西地区连成一片,中共嵊新东县工委决定成立新东南武工队,由潘震为队长。并将“小团结”部队分为两路:一路由丁友灿、王志英、林琨带领去新西的黄婆滩、竹潭、下潘、大坂和嵊南、东阳一带活动,在暖谷山、遁山、里南山等地建立了游击基地;另一路由杨光、吕少英、周平等带领,随同新成立的新东南武工队活动。在新东南区委的配合下,收缴了姥东、章岗、屯坑、屋沿坑、里渚、儒岙等地的枪支,摧毁了4个乡公所,打开了新昌南区局面,建立了以东山为中心的游击区,并向天台山方向发展。新东南武工队很快发展到30余人。11月22日,配合“机动”、“铁流”等主力部队取得了马坑等战斗的胜利,使台东、台西2个地区连成一片。
10月28日,诸敏率领“灵活”部队再次来嵊新东地区与丁友灿会合。“灵活”部队和“小团结”部队联合行动。11月23日奔袭唐公祠(回山乡上市场)。12月1日,火攻澄潭敌据点,又乘胜进攻镜岭镇,一举拔除新西区两个重镇的敌据点。
马坑等战斗和澄潭战斗的胜利,使嵊新东地区的斗争形势为之大变。新昌县东南西区的遁溪、镜屏、回山、儒岙、报国、五马、智仁、八和、彩淳、穿岩、鹤溪、永宁、大灵、东山、炉溪等15个乡镇均为我地方武装所控制。嵊新东游击根据区,已从新西的称锤坑、暖谷山、外婆坑发展到西坑、小贷山、安山、建国等地。从嵊南油菜坞、俞家屋、杨桥、竺胡坪发展到昌甫屋、和尚山、屏岫、六洞口、丁家店、汉溪等地;并已发展到东阳的东坪、西刘、时华、下阳、毛埠头、后坞口一带。“小团结”部队发展到4个班、1个短枪组。台东、台西地区纵横300里,除几个县城外,已很少有敌据点。浙东临委在拜经台会议和台东会议上提出的打开台东、台西局面,把四明、台属、会稽联成一片的战略任务已基本实现。
1948年12月13日,张瑞昌、刘发清、诸敏、邵明、丁友灿等在新昌县回山村会合。14日在新昌县彩淳乡莲花心村召开台西临时干部会议。张瑞昌在《目前时局与浙东工作上的新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立即集结一个较大的主力兵团”,“目前应以台西地区为中心根据地,努力把台西广大地区控制起来,造成我之中心根据地与整个浙东革命力量的公开中心领导”,“成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的司令机关”,“建立浙东临时人民政府”等新任务。随之又作出了在嵊新东地区的新昌县回山村集结浙东主力部队的部署。此后,浙东临委书记张瑞昌一直在嵊新东地区活动,亲自指导,进行集结主力部队,召开浙东临委第二次会议,攻打县城的各项准备工作。嵊新东县工委积极配合,为实现上述任务做了大量的工作。
回山会师后,嵊新东县武装“小团结”部队上升为台属地区武装,编为四支队二大队,整编了活动在天台西部的外围武装——庞部。并向临(海)天(台)仙(居)地区发展,以打通浙南、永康。接着成立中共临天仙县工委,由杨光为书记。中共嵊新东县工委由吕少英接任书记,安辛乐、梁辉为委员。“小团结”部队 留2个班在嵊新东地区活动。一部分随吕少英活动,以孔维为指导员;一部分成立嵊南武工队,由安辛乐任队长,周向群任指导员,开辟贵门地区,并向甘霖、长乐等地区发展。在新昌县遁山乡、镜屏乡建立了乡政权,成立了村、乡农民协会和嵊新东县农民协会。各区建立了粮站,发行了粮票。在暖谷山建立了被服厂,称锤坑设置了电台和《新浙东报》社。并设立了区、县联络站,形成了四明、会稽、台属地区间的交通联络网,巩固的后方基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新昌、嵊县后,嵊新东地区的武装和干部,分别参加了接管嵊、新两县的工作。
嵊新东地区从原来的嵊新奉地区开辟创建起来,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比较巩固的游击区,成为联结四明、会稽、台东、台西地区和向南发展的“跳板石”,发展成为集结浙东主力暨各路武装部队的会师地。它艰辛地走过了自己的道路,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浙东革命斗争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昌县委党史办公室 陈刚  执笔)
浏览:138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