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韬晦 埋首革命——罗章龙忆杨明斋

Admin 发表于2016-05-16 11:44:07
  我和杨明斋相识,是1920年的春天。
  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在北京的一些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在李守常先生(李大钊字守常)的指导下,开始组织起来,做些宣传、翻译工作,并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这些活动中,大家自然而然地感到需要建立一个更为严密的政治组织。李守常先生常给我们讲道:“我们应该组织起来,要吸收很多人,只有这样才能做一番事业。”我们很向往俄国十月革命,向往俄共组织,也迫切想建立类似的组织。但是,真正组织起来具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是在1920年5月,共产国际派来由维经斯基、杨明斋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到北京来联系的时候。
  杨明斋是共产国际工作小组的翻译,也是维经斯基的主要助手。他在维经斯基与李守常先生的会见和接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向李守常先生道及其经历,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得知他的经历情况,都很尊敬他。他是山东平度人,当时已40岁许,比我们要大一辈。他是清代秀才,有较厚的旧文化功底,读过许多书。后来,由于家庭贫寒,不得不闯关东流落到海参崴作华工,俄国十月革命时,他参加了革命,并加入俄共党组织。他和许多旅俄的华工一起,为保卫十月革命的成果作出了贡献。杨明斋还生动地向我们讲起他徒步西行经黑河、赤干塔至莫斯科参加革命斗争的情况。李守常先生大加赞赏,称他“万里投荒,一身是胆”。
  维经斯基、杨明斋等一行在京期间,不仅和李大钊先生多次会见,还和我们青年学生进行过会见。共产国际工作小组向我们介绍了十月革命的情况,还向我们赠送了一些书籍、刊物,其中有《国际》、《震憾世界十日记》等。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就是在共产国际工作组的促进下成立了。
维经斯基、杨明斋等在北京工作结束后,由李大钊写信介绍到上海,帮助上海的共产主义者建党。期间,他们还到过济南,帮助那里的共产主义者发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由此可见,杨明斋对于共产国际与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建立联系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确实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党的一大后,决定成立中共北京区委,后又改称北方区委,负责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等顺直省地区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东北、内蒙等地区党的工作,全国铁路系统党的工作也由北方区委领导。北京和北方区委的书记,一直由李大钊担任。我曾主持区委的组织工作。此间,杨明斋也在北方区委工作过一个时期。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一大后有较大较快的发展,杨明斋这时也参加了该会的活动。解放后,我找到一份记录有151人的研究会员名单中,就有杨明斋的名字。他还经常给北京区委书记部的同志讲解俄文语法课程。1921年夏天,北京党组织创办《工人周刊》,同志们推我主持这一工作。这个刊物一直坚持出版到1926年,它实际上是中共北方区委的党报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机关报。1923年曾任过该刊编委常委的有李守常、宋天放、高君宇、何孟雄和我,我担任主编。除上述诸人外,还有杨明斋、缪伯英、陈为人等为编委成员。在《工人周刊》编委会下附设有北京劳动通讯社,杨明斋又是通讯社的编委成员。当时的杨明斋,虽40多岁,仍独身无家室。他朴实好学,具工人本色,住在北京地安门大街鼓楼福佑寺偏院,翻译著述所有收入除少数自维生活外,余数均作为党费交出。我和他共事多年,他作为一名长者,作为一名老布尔什维党人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3年9月党的三大以后,我调往中央局常委工作,和杨明斋有一个短时期的分别。
  1924年6月,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会议在莫斯科召开,中共中央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李守常、王荷波和我。我与王荷波由上海起程出国时,路过北京,又和杨明斋相遇了。他当时仍住在福佑寺,炕头中西书籍散乱。我在亦逗留期间也住在这里,我们朝夕相处,交谈的很多、很投机。他正忙于《评中西文化观》的出版,我也帮他寻找印刷出版处,后来,此书终于由在前门外的北京印刷局印刷出版了。
  杨明斋酝酿和写作《评中西文化观》这部著作,经过了好几年的时间。建党前后,梁漱溟、梁启超、章行严等人,以“倡导东方文化”为名,主张复古倒退;胡适等人则从另一个极端宣扬全盘西化,从而发生了一场东西文化的论战。中共北方区委的同志们常议论这场争论,批判梁、章的倒退思潮。杨明斋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得特别积极,他是写出专著系统批判梁、梁、章的少有的共产党人之一。杨明斋的《评中西文化观》全书分四卷十六章,一评梁漱溟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二评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三评章行严的《农国辨》,四总解释。全书洋洋十多万言,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指导,解释了中西文化之由来及其社会进化史之结果,并说明中西政治、经济、民族性格不同之所由然。此书蜚声国内,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之后,又被派往柏林工作,此后再也没有见到过杨明斋。我虽也很关注他的下落,但终不知所终。他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老战士,有抱负,有主见,不盲从,不随波逐流,自甘韬晦,埋首革命。对于我们党这样一位很有贡献的同志,不应埋没了他的功绩,我曾任在1924年写的《西行杂记》中,以及近几年写的《亢慕义斋瀚漫游诗话》、《椿园载记》等回忆文稿中,多次回忆到和杨明斋相处的情况,非常怀念这位老同志。这几年,山东的党史工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终于基本上搞清楚了杨明斋的生平事迹,这是党史人物研究一个可喜的突破和收获,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想,早已过世的杨明斋若有知,也会感到欣慰的!
1985年8月31日于北京   作者:罗章龙
谁在收藏
浏览:103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大雪无痕
    大雪无痕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