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徐启明这个名字是在1936年的夏天。一天《黄海潮报》(田济川主笔,商报性质)上登了一条新闻,说“岛邓家村(原崮山区)的小学教员徐汝助(徐启明的原名)因体罚学生被管理公署教育股着令解聘去职”云云。当时不明底细,曾心生疑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多年以后,见面说起来,他才告诉我,其实是根本没有这回事,这是无中生有,借题发挥。因为不敢说他是赤色分子、共产党员开除他,只能借口体罚学生着令解聘,以欺骗舆论。这件事说明徐启明同志在抗战前就已经参加共产党为革命工作了。
1938年的春天,听说他参加三军三路并随军西上蓬(莱)黄(县)掖(县),具体情况不清楚。1939年初夏,他忽然回到威海区(那时为威海行政区)。殷少欣同志(当时的特委书记)告诉我,徐启明是胶东《大众报》的发行部长,来威海检查报纸的发行情况,认为比较满意后离去。我与他只匆匆见过一面,未及细谈。那时他还年轻,不足30岁,一幅当时青年人所共同具有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派头。
1941年9月,我离开威海去山东分局党校学习之前,听说他已被派到东海地委组织部任城工科长,颇感诧异。怎么又改行了?怎么又回到地方上来了?后来多少打听到些传闻,说他因组织关系某个历史关节不够清楚,放到下边来,让他在艰苦环境中一边锻炼考验,一边寻找证明人和证明材料。我想这倒有些道理,因为他终究是敌占区里的人(原威海港西区松徐家村),要在威海区里开展工作,总要有些社会关系,有些便利条件,故而也就不再怀疑了。
1944年初春三月,我离开威海两年半后,又重新回到威海县委工作,担任县委书记。徐启明同志这时已在威海县委担任组织部长了。当年七月,东海地委正式书面通知任命他为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原任县委书记刘锡荣同志因病早已离职休养。徐启明同志在处理与他的关系上很慎重很稳妥很好。刘锡荣同志是个工农干部,病后心态变得十分脆弱,成天间心神不宁,影响睡眠和休息。徐启明同志总是善加劝说,释其疑念,劝他安心养病。这是很难得的。后来,我和他相处共事,两三年间他也给了我很多帮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组织观念很强,一贯服从组织安排。刘锡荣同志是个工农大老粗,工作大胆泼辣有余,细致踏实不足,作风方面的缺点不少。但他却很尊重他,甘于作他的助手,配合得很不错。我年纪比他小近十岁,资历也比他浅的多,社会经验也没有他丰富。但他对我同样很尊重,做副职很自觉很自然,工作上配合默契,非常协调,使我省却去很多麻烦,很多心事。
由于他的平易近人,待人诚恳,他与机关干部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好。我的领导作风比较简单,有时甚至粗暴,往往当着面或者会议上公开批评干部,使有些同志吃不消,下不来台,面子上过不去,有的甚至背后发牢骚掉眼泪,说我“威有余,德不足”。徐启明同志为我做了不少解释工作,帮了我不少忙(俗话说帮擦屁股)。他总是耐心替我解释,说服他们要正面领会领导同志的意见和批评,直至他们心服口服。同时又劝说我“买卖好做,伙计难割”,要注意团结好同志,搞好工作关系。
在对某些干部的评价上,他把机关同志的反映告诉过我,我大部分都接受了。但说我对干部“重才轻德”,我只表示以后注意就是了。我在区长联席会上表扬羊亭区长和城市区长工作大胆泼辣、开拓精神好。他不同意,说他们两人“敌我不分”,“立场不稳”和伪军中队长“称兄道弟”等等。“称兄道弟”当然不好,但说人家“敌我不分”,“立场不稳”未免过分了,没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历史证明,这两个同志都是好同志,至今还健在。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就是比他人较高一些,胆子也大一些,机动灵活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强。有些做法引起一些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敌占区工作方针问题,我三、四两个月带着武工队深入敌占区转了一圈,串了二、三十个村庄,接触了不少敌占区同胞和爱国民主人士,并且带部队拔掉了张村、双岛西山两个伪警据点,又和宋奇光同志一起攻克毛家口子据点,俘虏伪军二十多人,得到不少启示:如敌区内人心大变、敌我对比形势大变、伪军的疯狂程度大为减弱、报复行动大为减少等等。于是写了一份《关于敌占区工作问题》的报告,一面向地委报送,一面就在机关干部大会上作了报告。主要是讲“形势大变,形势很好,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些,不要拘泥于过时的一套”等。徐启明同志对这份报告,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也没有明确积极支持,只是默默地听着,任我去报告去讲。忽然有一天(大概是七月,正是炎热的夏天),东海地委打来紧急长途电话(那时解放区已开始装有电话了),要我赶到地委机关,地委书记梁辑卿同志要同我谈话。谈话以梁辑卿同志为主,组织部长宋惠同志也参加,说我给地委的报告他们已收到,说我对敌占区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说“敌占区的工作方针仍应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提醒我千万不要盲目乐观(宋惠语),麻痹大意,导致工作损失。并要我回县委后亲自传达地委指示挽回影响。我背着很大的思想压力回来后,即按照地委要求有召开了干部大会,传达了梁辑卿同志的指示,进行了自我批评。思想上不通当然也不可能愉快。只是按照党的纪律原则行事,“组织上服从,思想上保留”,在实行中看看情况再说,也即让实践来检验吧!说来也巧,不出一个月,八月底、九月初,大规模的对敌秋季攻势展开了,我军拔除了十七个据点,收复了绝大部分伪区国土。这场争论也就自然而然地结束了解决了,不再有人提起。
容忍误解,委曲求全,是徐启明同志一生为人中的一个大的优点,很好的品质之一。1945年九月,新的地委级威海市委成立,他任组织部长,我任宣传部长。在搞机关生产问题上,市委内部的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我对他提出过批评,说“组织部用党费搞生产、做买卖,赚了不少,干部受益多。我们宣传部没有办法,只能编月份牌(日历),出版后又买不出去,压力很大。”看样子他受震动很大,没想到我会那样尖锐地批评他。可从来未听他进行过解释,直到晚年。我感到很内愧,不应该小题大做,那样对他提出问题。
1948年春季,我已调离威海到东海地委工作。各县普遍开展土改整党运动。听说威海市委(县级)机关的整党运动出了大偏差。极端民主化思想泛滥,甚至失去控制。什么威海市委(指前地级市)出了两大官僚(一个于洲,一个章若明——即我),两大财阀(一个宋惠,一个徐启明),这根本是无稽之谈。说县级市委是徐家的天下(指徐启明同志任县委副书记),唐家的党(指徐的爱人唐文棣任组织部部长)更是荒唐诬陷之词。徐启明、唐文棣两人根本没有想到整党会是这样,会整到他们头上,简直无地自容。荣廉同志不知为什么竟然吞食鸦片自杀(未遂)。机关陷于一片混乱瘫痪之中。不得已地委派出丛亚藩同志(地委委员,公安处处长,曾任前威海市委委员,威海市公安局局长)前去帮助收拾整理局面。8月,地委调徐启明同志南下,他留下待产的妻子,一声未吭地走了。三十年后我在武汉见到他,他仍然未说一个字,我当然更不便去询问。只是唐文棣同志在和我个人相处时曾说过:“某某同志为什么那样对待我们?!”我未表示什么态度,也难以表示什么态度。在康生、饶漱石那条“搬石头,除障碍”的极左整党路线统治时期,一个县委书记有什么能耐控制和左右局面呢?况且事关同志之间的团结,我又不了解内情、详情,说什么好呢?只好什么也不说沉默而已。
徐启明同志南下以后发展很好,曾受过十年动乱的锻炼和严峻考验,得到中央和湖北省委的信任和重用。70岁后,还担任省委纪委书记,省顾委委员,省政协常委,享受副省级干部待遇。1988年,徐启明同志病逝于武汉,享年77岁。他是我们这些老同志、老战友中的佼佼者,值得永远怀念和尊敬。谨写此文,以资纪念。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五日
浏览:26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