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领袖薛文英:一、豪侠气概海边少年

Admin 发表于2016-05-16 18:53:01
    历史,赋予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使命。20世纪初的人,承担的使命格外沉重。在内忧外患的社会里,一批批仁人志士和共产党人,不惜抛家舍业舍命,投身到救国救民救自己的事业之中。其中,薛文英,这个从青岛胶州湾西海岸走出来的青年,在山东早期工人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薛文英,1892年8月出生于胶州北庄村(今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北庄一社区)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读过私塾、蒙养学堂,在潍县读过中学。1914年考入津浦铁路济南机器厂(现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当时济南人简称大厂)。1920年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厂党支部书记、山东省委常委等职。曾组织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工会——大槐树津浦铁路机厂工会,领导了多次罢工斗争。曾两度入狱,1930年夏,党组织将他从狱中营救出时,已被敌人折磨得奄奄一息,不久牺牲,年仅38岁。
  在薛文英短暂的人生中,我们不禁要追问:是哪些因素促使他由一名热血青年变成一名革命者?有哪些人影响了他,他又影响了哪些人?
  薛文英出生在多灾多难之秋。1893年7月,薛家岛一带飞蝗蔽日,菽粟被食一空。当时,他的两个哥哥都还年幼,全家只靠父亲薛喜询养活,已难度日,平地又添一张嘴,更是难上加难。父亲曾想把他送人。经母亲再三哀求,薛文英总算被留在了这个穷困的家。他爹是个倔强、壮实的汉子,为了养家糊口,毅然驾起小舢板,顶风破浪出海打渔,又走南闯北,用海货换回粮食和日用品,勉强生活下去。
  1897年11月,德国侵占胶州湾。翌年,中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从此,胶州湾、青岛及黄岛、薛家岛等地一起沦为德国殖民地。
  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大肆进行经济掠夺。在薛家岛,他们开窑厂、建码头、设兵营,横行霸道。当地老百姓只能默默忍受,偷偷哀叹。这一切在薛文英幼小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一次,几个德国人从村里经过。村里人一见,撒腿就跑,躲到家里不敢出门。薛文英看着他们,觉得没什么可怕的,便悄悄地避在胡同口,一直看着那些洋人们远去了。回到家里,他问父亲:“为什么庄上的人那么害怕那些外国洋人?”父亲听了一愣,低头看着薛文英那双疑惑的眼睛,思量了一会说:“他们太坏,会欺负人的。”“把他们撵走,不让他们再来,不就行了?”“傻孩子,说撵走就能撵走啊?”“哼!他们才那么几个人,咱们庄上就有好多人,一起出来还打不过他们吗?”父亲语塞了,他不知道怎样给儿子解释,只好抱起薛文英说:“孩子,你还小,等长大就明白了。”薛文英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薛喜询看着孩子那满脸的稚气,心头一热,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头,暗自下了决心:日子再艰难也要让文英读书识字,多懂些道理,将来不受人欺负。
  有一年,村里办起了私塾。塾师陈先生出自书香门第,为人忠厚,责任心很强。他教书的报酬很低,除了轮流到学生家里吃饭外,索取甚少。因此,北庄有不少一般经济条件的家庭也能送孩子上学。其中,薛文英也被父亲送进了私塾。上学后,他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三字经》,他记得又快又牢;作算术题,全班20多名同学没谁比得上他。因此,他赢得了先生和同学的喜爱。他爱打抱不平也是庄上有名的。当时私塾里有个权势人家的公子薛某,常常欺负穷人家的同学。同学们都恨他,却又不敢反抗。薛文英知道后非常气愤,放学后把受欺负的同学找到一起,鼓动大家合伙来教训这位小少爷。开始,一些同学还有顾虑,怕报复,不敢表态。薛文英最看不惯这个,说:“咱们这么多人,还怕他一个?”他一拍胸脯,“我打头,出了事找我!”伙伴们一听来了勇气,都表示跟着一起干。一天下午放学后,薛文英带领小伙伴抢先来到那位小少爷回家必经的胡同。等他一到,大伙一哄而上,揪头发的,抱腰的,扯腿的,把个薛少爷摔了个嘴啃泥。薛文英骑在他身上大声喝道:“你要再欺负小同学,我们就比今天还厉害,打你个稀巴烂!以后还敢不敢了?说!”“不敢了,再也不敢了。”薛少爷看那么多同学怒目而视,赶紧告饶。“好!记住你说的话!” 薛文英放开手站起来,对伙伴们喊了一声“快跑!”大家会意,一溜烟儿各自跑回了家。
  不久,德国总督府下令废除私塾,开设蒙养学堂。薛家岛先后开设了瓦屋庄等6处学堂,私塾学生全部并入蒙养学堂。
  在蒙养学堂,除继续学国文、经书、算学外,还开设中国历史、地理、德国地理等课程。这使薛文英广学博识,明白了许多道理。他看到,在德国殖民者的统治下,家乡的百姓倍受涂炭、蹂躏,却无人敢起来抗争。这常常使他陷入痛苦的思索之中。一次,陈先生讲《论语》中的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一段文字。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薛文英却伏在课桌上写字。先生几次暗示他都没看到,便让其同桌看看他在干什么。那位同学抽出薛文英写字的纸给先生。陈先生一见真发火了,让那位同学念给大家听。同学高声朗读起来:“德夷高高于国人之上,好礼乎?好义乎?好信乎?否!然民亦莫敢不敬,莫敢不服,莫敢不用情,何也?子若知,应缄口矣。” 陈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赶紧走下讲台,把薛文英写的字没收,他深感薛文英不比寻常同学,但当众又不便说明,只好佯怒呵斥道:“小小学子,竟敢亵渎圣人!还不赶快向圣人谢罪!” 薛文英磨磨蹭蹭到孔子像前,站在那儿既不鞠躬也不叩头,被罚站了事。(作者:王华奎 黄岛区委党史研究室 )
谁在收藏
浏览:95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历史学者
    历史学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