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度世经历简述:

Admin 发表于2016-05-19 10:45:41
一、
1921年3月,马列主义的传播者邓中夏同志来到保定,在高等师范任教。北大教授何梦雄和青年进步教师施天伟等先后分别担任女二师和育德中学两校的国文教员。他们在课堂上公开讲授《共产党宣言》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激发了青年学生们研究马列主义、探求革命真理的热情。在邓中夏的亲切关怀下,保定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底,建立中共党组织。
1923年,保定二师蠡县籍学生梁度世、刘宪曾等人先后加入共产党。他们利用假期在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党员。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在同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三届一中全会上,决定进一步促进国民党改组。在全国扩大国民党组织,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一并加入”,凡国民党无组织的地方,中共则为之建立。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俄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改组国民党的决议。
直隶省是军阀争夺的战略要地,国民党没有统一组织,只有少数国民党员在大城市上层人士中活动,力量很弱。
以李大钊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共北京区委根据中共三届一中全会精神,指派共产党员到各地去帮助国民党建立组织,发展党员。
1925年2月,蠡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大庄头村党支部诞生了。她是由共产党员宋泊周(宋宗海,大庄头村人,保定第二师范学生,其亦是国民党员,1924年5月在学校由梁度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起来的。
翌年4月,建立中共蠡县支部委员会,开始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抗税抗捐、反抗黑暗统治的斗争。
1925年共产党员刘宪曾、梁度世、宋泊周从保定二师毕业后回到蠡县高级小学任教,积极筹建中共蠡县县委。
4月,在县高小建立蠡县第一个中共蠡县支部(相当于县委)隶属保定。高小教师任书记,支部驻地在县高小。
1925年冬,直隶二师学生刘宪曾(共产党员)利用寒假回家的机会,先后在蠡县高小、李岗、洪善堡、七器、屯里、蔺岗、滑岗、郑家庄、两百尺、荣家营、荆邱等20多个村庄发展一批国民党员。其中部分村庄还建立了国民党的基层组织。
1926年4月,中共蠡县支部成立
二、
1927年春在城内高小学校的教室里,成立了国民党蠡县县党部。
选举任艺铺、刘宪曾、宋渤舟、张代鲁、刘通庸、张宅安、梁度世为委员。其中有5人为中共党员。
1927年国民党蠡县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高小召开,成立了国民党县支部(当时在军阀统治下,国民党、共产党均被视为“赤色党”)选举任艺圃为书记,委员共5人,均为高小教师。宋泊周、梁度世、刘宪曾三人是跨党的国民党党员(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其他二人为国民党党员。
同年,建立中共蠡县县委,宋泊周任书记(为县委第一任书记),驻地仍在高小。
经过一段发展工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于1927年3、4月间的一个晚上,在高小的一个教室里,秘密召开了国民党的代表大会,成立了“国民党蠡县委员会”。七名执行委员中宋渤舟、张化鲁、梁度世、刘通庸、刘宪曾五人是共产党员。张宅庵、任艺圃(总负责)不是共产党员(后来也入了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党中央命令所有共产党员退出国民党,宋渤舟等共产党员就停止了国民党的活动(实际上脱离了国民党),专一开展共产党的工作。当时国民党在北方也是不合法的,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被北洋军阀统称为赤化党。
三、
1928年,宋渤舟等在国民党河北省党部登记之后,取得了合法地位,回到蠡县就按照计划公开成立了“国民党蠡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指委会的委员有:任艺圊、刘宪曾、张化鲁、宋渤舟、刘通庸、梁范民、张宅庵等,任艺圊是负责人。指导委员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清除了蠡县的好几个劣绅,同县长协商,将县政府各局和学校的负责人进行了换血。
县财政局长换上了共产党员曹承宗,教育局长是梁度世,建设局长换上朱佑民(国民党员),师范校长换上了蒋岳东,高小校长换了刘通庸,此外还设法赶走了不可靠的邮政局长(因为这个局长同旧绅士有关系,并从通讯中知道我们的一些情况,留下恐有后患)。
这样,两三个月时间,共产党就把全县,除县长、行政科长、承审员外,所有机关的大权都控制了起来。共产党还利用手里权力,大力组织农协会,开展反豪绅,砸盐店的斗争。
这样的局面,对共产党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在全省是少有的。
四、
1929年梁度世去了天津,利用国民党员的身份工作。
1930年12月中共博蠡中心县委成立。
1931年刘宪曾出任县高小校长,同时还任中共博蠡中心县委书记。
1931~1932年初,中共党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博蠡暴动”,由于公开活动较多,组织暴露,暴动失败。
1931年初至1933年,中共党的组织遭到国民党最严重的破坏,白色恐怖极其严重。
国民党在保定地区开展内部清查共产党员的活动后,为躲避清查,1931年梁度世通过关系介绍,被山东省峄县中兴煤矿公司招聘为工人文化补习学校教员。在这同时也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五、
1932年10月,中共徐州特委派郭子化到枣庄恢复、发展党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郭子化以行医为掩护,积极在枣庄中兴煤矿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1933年初,建立了中共枣庄矿区工委,由郭子化任书记。枣庄矿区工委吸取1932年7月工人大罢工失败的教训,采取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领导工人取得了5月罢工斗争的胜利,使枣庄中兴煤矿的外工取得了分“花红”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枣庄矿区党委,由郭子化任书记。
随着党组织影响扩大,党员的数量迅速增加,党的组织和工人群众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密切和加强。1933年6月,中共枣庄矿区工委改建为枣庄矿区党委,同年,中共枣庄峄县县委在枣庄建立。
由于徐州所属各县党组织相继被破坏,枣庄党组织成为徐州特委唯一保存下来的一个党组织,在艰难的斗争环境下,不得不独立开展工作。1934年秋,枣庄党组织又先后与萧县、永城等县不少党员接上组织关系。
1933年12月,中兴煤矿公司在枣庄创办私立中兴中学。两年后改办为中兴职业中学。这期间,
梁度世参加中共枣庄矿区工委组织的活动,与郭子化书记建立了联系。
1936年在枣庄峄县中兴煤矿公司职业中学,张洪仪、梁度世等同志组织了一个篮球队和一个读书会。篮球队取名“红队”,为隐蔽斗争,对外称“虹队”;读书会取名“兴中读书会”,通过组织广大青年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发展了革命力量。
1937年“七七 ”事变后,张洪仪在中共鲁南中心县委领导下,与梁度世、李作森等创办了《抗敌报》,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敌日报》,由梁度世、方奕生、李作森等负责。
1937年10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迁出鲁南后,为了加强对鲁南抗日工作的领导,决定在枣庄建立中共鲁南中心县委,何一萍任书记,丛衍瑞任组织委员,宋子成任宣传委员,委员有张鸿仪、李韶九、梁度世、李微冬等。
中心县委成立后,组建了“枣庄各界抗敌后援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枣庄队部”,李微冬任后援会和民先负责人。同时,在中兴中学建立了“枣庄抗日宣传队”,张鸿仪任队长。
1938年2月,鲁南中心县委先后派纪华、梁度世、李作森、汪国璋、许在廉等20余名同志到鲁南抗敌自卫军工作,并组建了党支部。
1938年3月 鲁南中心县委在阎庄召开会议 17日,滕县城、临城被日军占领。18日,枣庄失陷。之前,鲁南中心县委机关于17日撤离枣庄,向鲁南山区转移。 19日,途经苍山县阎庄时,中心县委召开了扩大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何一萍、宋子成、纪华、朱道南、梁度世、李韶九、刘景镇等。
会议研究部署了县委撤出枣庄后的工作:
(一)由宋子成、梁度世、李汝佩,金刚等县委机关少数同志转移到高桥,继续开展山区党的工作。
(二)何一萍去徐州向特委汇报中心县委撤出枣庄后的情况。
(三)纪华、朱道南、刘景镇率武装向滕峄边集结。
六、
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苏鲁支队于1938年3月在沛滕边区建立。9月,为了和国民党山东第三专区专员张里元建立统战关系,共同抗日,改为张里元保安司令部直辖四团番号,张光中任团长。
1938年12月下旬,划归山东纵队领导。张光中任总队长,李乐平任政委,韩文一任参谋长(次年1月离职),张少溪任副参谋长,梁度世、毕秀山先后任政治部主任。
1939年1月,日军300多人在两股伪军60余人的配合下,一度侵占临郯费峄四县边联驻地车辆村,并安设了据点。
抗日义勇总队在副参谋长张少溪、政治部主任梁度世的率领下,对日伪车辆村据点进行了长达40余天的围困战,终于收复车辆村,共毙伤日伪军80余人,缴获枪支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一批。
1939年9月,该部改编为苏鲁支队,张光中任支队长,李乐平(次年1月离职)、彭嘉庆(次年1月任)先后任政委,宋鲁泉、吴世安任副支队长,胡云生任参谋长,方奕生、李荆山先后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6月选举产生了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鲁南著名爱国人士彭畏三当选为参议长,于化琪当选为专员。
鲁南专员公署还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
华山任秘书主任,梁度世任第一科(民政司法)科长,邝任农任第二科科长,
马华任第三科科长,万春圃任第四科(武装)科长,王天翼任第五科(教育)科长。
鲁南专员公署于7月决定建立鲁南专署第一行署,辖临沂、郯城、东海、赣榆、邳县抗日民主政府。
鲁南专署辖3个县政府,即峄县(县长潘振武)、费南县(县长邸励)、临郯费峄边联县(县长狄井芗),并相继建立了邹县、郯城、苍马、费县、邳县、临沂、费北、费南、泰宁、东海、滕东等13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38个区。这是鲁南地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黄金时期。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有效地组织、领导了鲁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
1946年7月,鲁中区行政公署成立后,即设司法处,处长梁度世。该处下设一科、二科
七、
梁度世1948年至1983年部分任职
济南特别市地方法院副院长(主持工作)1948、10、2——1948、12
济南市人民法院院长(山东省人民法院济南分院 )          1949、1——1953
山东省高级法院司法行政处处长       1953—— 1956、5
山东法律学校     (校长、书记)    1956.06——1959.09
山东省司法厅      副厅长、党委常委  1956.12-1957.10.8 (未到职)
山东曲阜师范学院  副院长           1959、10—— 1960
山东省图书馆      馆长             1961 —— 1964、2
山东工学院        副院长、党委常委 1964、3——1983、7离休
1964年3月梁度世到山东工学院工作,7月28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本年度第8次办公会议通过,任命梁度世为山东工学院副院长。
1978年12月31日山东省委鲁发(1978)129号文任命梁度世任山东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
1983年7月离职休养,行政11级,享受老红军待遇。
【注】本文有多处因年代久远,亲历者多已不在,又因条件所限,是依据旁证所推断而来。另外,肯定亦有遗漏之处。为尊重史实,盼望知情者指正。
浏览:274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