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大连是我党领导下少有的大工业城市之一。能否把工业生产搞起来,不仅对于支援前线、减轻失业、安定民生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我党能否在这里真正站得住脚。当时大连的工业在战时遭到破坏,又因无原料、无销路而停产。既缺资金,又缺技术,还面临国民党反动派的海上封锁,要恢复生产真是困难重重。当时北满、山东、晋察冀等邻近的解放区都急需大连的工业产品,苏联贸易部门也愿意订货。于是,大连与兄弟地区、与苏联贸易部门合作,采取来料加工的办法,解决原料与销路问题,逐步恢复工业生产。当时各解放区冲破封锁线,运来大量粮食、煤炭、黄金等,作为在大连建立军工基地的投资或换取其他军需物资,这不仅帮助当地解决了恢复工业生产的资金问题,而且解决了人民群众缺吃少烧的燃眉之急。从此,大连的经济逐步摆脱困境,转入主动,打开了恢复生产、安定民生的前进道路。
到1947年,在大连陆续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的工业企业:一种是中苏合营和苏军代管的企业;一种是华东军区和东北军区后勤部门办的军工企业和东北局、旅大地委办的企业,这在当时统称“党产”;一种是当地政府经营的企业;还有私人经营的小企业和手工业等。
中苏合营企业主要有3个:一个是中苏大连造船公司,当时每年能修船30多万吨,还能造小型船舶;另一个是中苏远东电业公司,由发电厂、玻璃厂、罐头厂等30多个工厂组成;还有中苏盐业公司,以生产海盐为主。这几个中苏合营企业的股金,都是中方为51%,苏方为49%,公司利润按股金分配,并向地方政府缴税。海港、铁路、水道公司等企业是苏军代管的。
在当时我们还没有学会管理工业的情况下,采取中苏合营的方式,对于迅速恢复生产和培养企业管理干部都是有利的。在中苏合营和苏军代管的企业里,最初我们党都派干部去做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随后,又逐步派任副总经理、副厂长以至总经理和厂长。建国以后,这些企业交还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干部已经成长起来,掌握了管理工业的知识和经验,许多同志后来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骨干。
在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过程中,旅大地方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城市工作中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大连工人阶级有革命传统,有热爱祖国的强烈政治感情,解放不久就建立了强大的工会组织。我们通过工会,把工人群众广泛发动起来,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恢复生产。还通过办工人训练班、党员训练班的方式,从工人中培养了大批基层干部。大连工人阶级对于当地经济的恢复和逐步发展,的确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在大连解放初期也得到了认真的贯彻执行。我们大胆任用了一批思想进步的中上层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吸收他们参加政府和企业的工作,为恢复大连的经济,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在技术人才奇缺的情况下,一段时间里还留用了一部分日本技术人员。我们的干部和工人同他们友好相处,在生活上尽量给以较优厚的待遇,使他们对解放后旅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技术上提供必要的帮助。他们亲身体验到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正确和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态度,离开大连回国后,其中很多人成为发展两国人民友谊的积极分子。
在党中央和东北局的正确领导和兄弟地区的大力支援下,大连工业恢复与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随着工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商业贸易、财政金融和郊区农业生产也都相应地恢复发展起来,城乡经济日趋繁荣,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到1949年建国前夕,大连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基地。
大连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是在艰苦条件下起步的。在日本帝国主义40年的殖民统治下,大连长期与祖国隔绝,民族文化被摧残殆尽。虽然人民群众的爱国思想仍很强烈,但是有不少人不了解抗战真相和我党我军在8年抗战中的伟大功绩,加上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人员先我们2个月到大连活动,进行了大量的反动宣传,使相当一部分知识青年受到影响。当时我们进入大连的干部多来自抗日战场,长期生活在农村,不熟悉大城市。有些人认为我们“土”,不相信共产党能管好城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报纸、广播和出版革命书刊,以及举办各种报告会、讲演会等方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系统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真面目;介绍和宣传我党我军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战的英雄业绩;宣传我党领导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领导的书店,还出版了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这一系列工作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特别使我难以忘怀的是,1946年春天,以沙蒙、王大化等同志为首的东北文艺工作团来连。他们在大连演出了《日出》、 《血泪仇》、 《兄妹开荒》和《黄河大合唱》等,连续演出几十场盛况不衰,轰动全市,深深地打动了大连青年的心。革命文艺的巨大感染力真如春风化雨,转变了广大知识青年的思想,吸引他们走到革命道路上来。许多爱好文艺的青年看了演出以后,更是钦佩备至,纷纷要求参加文工团。大连的革命文艺队伍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东北文工团播下的革命文艺的种子逐渐开花结果,使大连解放初期的文艺工作和整个文化事业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东北文工团对于大连解放初期革命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立了大功的。
解放初期大连的教育事业,是在清除帝国主义殖民地教育影响、建立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市政府成立后,普遍兴办了中小学校,并创办师范讲习所,培训小学师资。接着又开办建国学院和文法专科学校,大量吸收有一定革命觉悟的知识青年,以抗大方式进行培训,充实干部队伍。1946年开始在全市城乡扫除文盲,普及文化,兴办各种类型的业余学校、职工学校,培养技工和干部。1948年,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形势下,旅大地委经党中央、东北局批准,把原有的工科、医科、无线电等几个专科学校合并,从国统区和海外增聘有真才实学的教授,组建大连大学(下设工学院、医学院,即现在的大连工学院、大连医学院的前身)。这是我党领导下较早创建的一所新型的正规的理工科大学,它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培养了不少人才。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建立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解放初期大连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是在党中央和东北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和全地区人民团结奋斗而取得的,是和各解放区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至于我们这些当时担任负责工作的同志,特别是我个人,都是初次进入这个特殊环境的,对大城市工作,知识和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工作是做得不够的,可说是边学边做,具体的经验教训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大连地区解放初期虽然处于一种特殊的情况,但是它同其他解放区一样,发展的前途,归根到底取决于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旅大各级党组织正是在解放全中国的胜利进军声中,于1949年4月与广大群众见面;地方政府也同时改组,成立旅大行政公署,正式成为东北人民政府管辖的东北解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至此,大连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万分喜悦地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注:这份综述材料,是根据大连解放初期任中共大连市委(后改称旅大地委)书记的韩光同志近几年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和几次访问记录综合整理而成的。刊出前经韩光同志本人审阅。整理人:王凡 原题目《解放初期的大连》 )
浏览:5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