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回忆父亲刘乃英同志:六、伏 案 疾 书

Admin 发表于2016-05-20 10:36:54
1976年6月父亲退休,1981年3月转为离休,享受县级政治生活待遇。离休后宣传民族斗争史,父亲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克服体弱多病的困难,伏案疾书,撰写革命回忆录。先后写出《冀中十分区变质前后》、《三联线抗日斗争史》、《回顾革命烈士》、《三台战斗前后》、《冀中十分区游击总队发展史》、《回忆新城县委书记于群》、《残酷的年代》、《缅怀烈士》等文章。并整理安次志史、党史及其他各种材料达数百万言。受首长委托,给原地委书记、后来的中央农业部部长马载同志,代笔完成了革命回忆录。
在任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十几年间,在搞好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同时,为搞好革命传统教育,父亲不怕疲劳,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各县,走村串户,采访调查。主编了三联县抗日斗争的史书《平津郊甸的烽火》。撰写了革命传统报告材料,参与了街道居委会和区关工委的工作。还经常到部队、工厂、学校给战士、职工和学生做传统报告。每次报告都场场爆满,掌声雷动。在搞好军民共建,鱼水工程、跨世纪工程中,又付出了毕生的经历和心血。
为弘扬民族文化,把中华诗词这一瑰宝传承下去,在古稀之年,与李助民、李文治、仝正年、孟庆祝等一些老同志,又创办了燕南诗社。在创办期间,不顾年迈之躯,到处奔波,含辛茹苦,废寝忘食。他忙碌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政府主管部门,穿梭于大街小巷,来往于师友之间……一个个的不眠之夜,一次次的风雨兼程,一天天的苦心筹办。燕南诗社这块金光闪闪的大牌子终于挂了出来。
为提高诗词的写作质量,使文化瑰宝这块大牌子生彩增辉,在传授中做到:“三传、三抓、三结合”。三传:传知识、传规律、传技巧。三抓:初学抓基础、长学抓提高、优学抓升华。三结合:树典型与一般要求相结合、定期讲座与会后交流相结合、实践与练笔相结合。
诗社的创办,为文人骚客搭建了一个文学研创平台,很多离退休老同志步入了新的乐园,他们不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而且还带动了一大批中青年,进入了金词玉赋的瑰宝殿堂。
《燕南诗丛》《燕南诗稿》两大刊物的问世,震动了全国各地,燕南诗社被打造成河北省一大名牌。父亲在传授文学瑰宝中,还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歌颂改革开放、表扬先进、勤政廉洁、赞美祖国山河及抨击腐败不正之风的优秀作品。1996年12月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了个人编写的100多首诗词——《长春集》。《长春集》的发表,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诗词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字里行间都是“情”,排词布句都是“艺”。有些诗词在四川、浙江、湖北、河北等省级刊物上进行了发表。被云南金壁诗社、河北诗词协会吸收为会员。
辛勤的汗水,浇出了鲜艳之花,育出了丰硕成果。在父亲的领导下,燕南诗社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其独有的平仄韵脚,抑扬顿挫的节拍,浓烈的激情和悠扬婉转的曲调,或诗或词,或吟或诵,紧紧把握文化大方向,抓住历史大背景,顺应历史大潮流,挥动诗人大手笔,反映时代大题材,唱响时代最强音,突出时代主旋律,围绕全市的工作大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我市的文化生活,为我市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提起诗社,人们都异口同声地挑指称赞:燕南诗社是刘乃英社长以坚忍不拔的办社意志,百折不挠的办社决心,顺不骄曲不馁的创作精神,用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去凝聚人心的工作方法办起来的。
浏览:80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