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蒙蔽敌人,当时使用的教材,一套是日本的,一套是八路军的。日本鬼子来了,就把八路军的教材藏在柴垛里、厕所的灰土里、教室砖底下、课桌下的小坑里。鬼子走了拿出来再学。在恶劣的办学条件下,他把部队在平西的优良学习方法带到了学校,注重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在日寇疯狂扫荡之时,父亲画了一幅《勒马图》。在悬崖峭壁之上有一匹高头大马,马的前腿立起,人在马上紧勒马缰,崖下是一堆白骨,马旁写有“悬崖勒马”四个大字。利用画图教育学生,图意是日本帝国主义如不停止对中国的侵略,就会和这匹马一样,必将粉身碎骨。他还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画家乡的地,画家乡的水,画家乡的一草一木。教育学生热爱家乡、保卫家乡。为增强学生的体质,父亲在没有体育设施及器材的条件下,仍坚持球赛:在场地两端各放一凳,凳上各站一人,投球时哪方接住,哪方为赢。父亲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他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实地观察,林荫处、池塘边、田野里到处留下了他们师生的足迹。父亲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十分注重教育方法,有次学生在教室墙上涂了一大块墨汁,父亲见后便拿起笔来在墨汁处添上几笔,变成一个展翅飞翔的燕子。过后儿才心平气和的向学生讲明道理,学生很受感动。
在当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父亲却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无论在哪里任教,都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拥护。解放前夕根据工作需要,上级调他到县委工作。1948年春他是县教育科干部,兼任苏桥完小校长。苏桥的学生听到这一消息,自动组织起来给县委写信,上县委请愿。学生们的爱师之情感动了父亲,加之他对教育工作的热衷,给县委写了留校申请报告,从此在教育战线上扎下根来。在教育战线上主要的工作经历是:1945年9月在霸县南孟镇李家营、披甲营任教并兼任南孟镇校长。1948年春在县教育科工作并任苏桥完小校长。1948年10月至50年2月在霸县城内完小任校长。1950年3月任天津地委干校班行政主任。1951年调到芦台中学。1952年11月在安次县中学任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1956年8月在河北省进修学院任教。1957年11月任廊坊中学教导主任。
浏览:3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