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闳凡回忆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国民党兖州监狱中的斗争:三

Admin 发表于2016-05-20 10:47:27
我们两个政治犯在解除形具的斗争中获得了胜利,这无疑在滋监难友的思想中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然而,由于我俩仍被分别囚禁在“独居号”中,不得与普通犯人同时放风,使我们无法同他们取得联系,共同斗争。为此,我和田浚瑞同志商议:下一步的行动就是要打破监方的这种“孤立”,力争与难友们取得联系,以发动大家进行斗争。
当时监方对号门(囚室门)是全日关闭着的,只有“放风”时才开放几分钟。由于我们两人被单独放风,所以那时能接触到的唯一狱友就是监狱中“跑号的”。所谓“跑号的”,就是在监狱给各号牢房中的囚犯送饭、送水的人。他可在监狱中自由走动,因而对各个牢房的犯人比较熟悉。这种人是案情不重,又得到监方信任的犯人。其实,这不过是监方在犯人中榨取无偿劳动的一种方式。
鉴于这种情况,我与田浚端暗中研究商议:打算先做这名“跑号”人的工作,努力将他争取过来,然后利用他的合法身份联系狱中难友,发动大伙向监方进行斗争。
当时滋监跑号的名叫唐玉玲,我们每天的饮食都由他送到牢房中。以后通过接触了解,得知他是兖州人,为人比较豪爽,在狱中跑号只是为了多获得一点行动自由,并不是死心塌地为监方服务的爪牙。在我和田浚瑞以谈心的方式向他作了一段时间的宣传教育后,他逐渐在思想上对我们两名政治犯消除了疑虑和戒惕,对共产党的政策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此后,他便经常主动地找我们交谈各种情况。
首先他对我们入狱后不久解除刑具表示惊奇。他曾告诉我:这个分监对才入狱的犯人,一般要等几个月才给开镣,有的还要长期戴着。我对他说:我们在济南监狱是不戴刑具的,其原因是,大伙经过一次绝食斗争,监方才终于作了让步。对此他更感到惊奇:第一、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监狱的犯人可以要求改善待遇;第二、他不明白监方为什么怕犯人绝食,饿死几个,不是更省些囚粮吗?而且犯人绝食死了,不是白死吗?
当然,这些道理对他来说,不是一两名话就可以讲清楚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耐心地向他宣传解释:监狱官们是靠着犯人生活、发财的。第一、每一个犯人都有自己的囚粮定额,克扣一部分囚粮是监狱官们发财的门道,所以死一个犯人,他们就要少克扣一份囚粮;第二、更重要的是:监狱官们固然不爱惜犯人,犯人吃饱吃不饱,对他们都无所谓。但犯人绝食,如果饿死,他们的官就做不成了。因为犯人反抗,说明他们管理不善。犯人绝食而死,会引起社会舆论的谴责,给反动当局的统治带来麻烦。因此,绝食就成了犯人对监方斗争最有效的手段。我还列举了我们在济南监狱斗争成功的例子,向他加以说明。后来,他逐渐明白而且相信了这个道理,并且成了我们与普通犯人之间得力的联系人,也是我们对监方斗争经验的出色宣传者。
我们通过唐玉玲了解到滋监的许多情况:这个监狱里有监狱长、看守长和三名看守。监狱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顽固,经常板着脸斥责辱骂犯人。但从整个情况看来,滋监对犯人的管理比济南监狱稍宽些,毒打犯人的事很少见。由于监狱内没有办什么生产项目,所以剥削犯人无偿劳动的事也不多。可是监方对囚粮的克扣却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犯人的主食虽然勉强吃得饱,但副食很差,往往只是一碗汤,上面漂着几片菜叶。此外,还有不少犯人戴着脚镣,号门全日封锁着,使犯人深感痛苦。
唐玉玲在我们的开导、鼓励下,注动向滋监难友们作宣传工作。不久,我们在济南监狱斗争获得胜利的消息,以及犯人有权争取合理待遇的道理,便逐渐为大伙所知晓。这样一来,全监难友就慢慢萌发了一种用斗争来改善待遇的要求。
群众一旦掌握了道理,其斗争的爆发开始往往是迅猛异常,而又较少考虑策略问题的。当我们知道全监难友要用斗争方式,让监方一次全部解决改判伙食、解除刑具、开放号门等多种问题时,就劝告他们不要操之过急,要有理、有利、有节,一步一步地来,先解决与多数人有关、最迫切的问题。通过诱导,大伙就确定了以改善伙食作为第一个斗争目标。
在斗争方式上,滋监的难友们是有创造性的。他们不是以绝食的方式进行,而是以“不归号”(即不进入囚室),来表示抗议。当大家一起出来“放风”时,他们就正式向监方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放风结束,大家回到监房“号筒”(即甬道)里,都不进囚室,等待答复。
这一斗争的爆发,使监方感到出乎意外。他们深知改善犯人伙食就要减少(当然不是取消)自己(主要是监狱长)的“收入”,因此不肯轻易答应。早晨狱友门“放风”时提出要求后,监方先是劝说、软化,后以请示、研究等手段破坏、瓦解,企图平息这一事件。但大家不听这一套,表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双方僵持着直到深夜。后来,监方怕出现更严重的问题,终于答应了大伙的要求。
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全体难友的斗志。开镣的要求、白天开放号门的要求,此后又陆续向监方提出,也都取得了胜利。滋监难友们通过斗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把长期折磨他们的“三害”一一解除了。
普通犯斗争的胜利,也使我们两名政治犯得到了好处,例如伙食的改善、白天号门的开放,我们也有权享受了。原来用于惩罚政治犯的“隔离囚室”,结果倒成为监狱中的“高等房间”了。此后,我又利用监方要我画统计图表的机会,提出了给我桌凳和笔墨等文具的要求,结果得到了答复。这一来大大便利了我在狱中的学习。
1936年8月,反动当局又把我转送到济南山东反省院。我在滋监虽然只待了一年多,可是这段时间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在我漫长的“监狱大学”生活中也是一段颇有意义的时光。
1986年7月于北京
注:张闳凡同志系我县泗庄乡孟家村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3月被国民党反动派在济南逮捕,1935年5月由济南“山东第一监狱”解至滋阳(今兖州)分监关钾。1936年8月又解往济南山东反省院。1937年9月获悉,出狱后未能及时与党取得联系,造成组织关系一度中断。1949年8月在上海做编审工作。1950年4月调到北京,在外文出版单位做世界语对外宣传工作。后经文化部党组研究批准,从1950年恢复其党籍。1983年在中国报道杂志社离休,住在北京,1989年去世。(责任编辑 周英敏)
谁在收藏
浏览:94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