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這里舉行座談會,紀念谷牧同志誕辰100周年,深切緬懷他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追思和學習他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不懈奮斗的崇高品德和始終不渝的革命精神。
谷牧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國經濟建設戰線的杰出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原副總理,原國務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谷牧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追求真理、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一生。
谷牧同志1914年9月出生于山東省榮成縣。7歲開始接受私塾教育,15歲進入榮成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就讀。谷牧同志青年時代就追求進步,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後擔任山東省立第七(文登)鄉村師範學校黨支部書記,積極開展黨的工作,到1933年秋,文登鄉師已有黨員30多人,後來大多成為當地開展和堅持革命斗爭的骨干。1934年,谷牧同志到北平投身左翼文化運動,成為北平左翼作家聯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36年,谷牧同志受組織委派到東北軍從事兵運工作。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谷牧同志繼續在東北軍開展黨的工作,曾任東北軍第112師中共工作委員會書記,不僅推動東北軍廣大官兵積極投身抗戰,也為黨培養了一批工作骨干。1940年9月,根據黨的指示,谷牧同志率一部分同志撤出東北軍。隨後,谷牧同志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機關工作,歷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秘書主任、統戰部部長,八路軍第115師兼山東軍區政治部統戰部部長,中共濱海區第二地委書記兼濱海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委員。在1941年底的大青山反“掃蕩”戰斗中,谷牧同志率少數警衛部隊掩護分局機關、戰工會(相當于省政府)、抗敵協會撤退,與日寇頑強作戰,身負重傷。在主持濱海區第二地委工作期間,他積極組織開展大生產運動,有效動員和組織人力、物力支援前線,突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為根據地奪取武裝斗爭勝利提供了重要經濟保障。
抗日戰爭勝利後,谷牧同志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中共中央華東局直屬濱海地委書記兼濱海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新海連特委書記兼新海連警備區政治委員,魯中南區黨委副書記兼魯中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為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他根據中共中央及華東局的指示,著力構建地方武裝、民兵、群眾三位一體的武裝斗爭格局,黨政軍民上下團結一致,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隊,挫敗了國民黨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為適應新解放區不斷擴大的形勢,他發動干部群眾,深入開展土地改革和參軍支前運動,推動解放區建設,有力地保障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勝利。谷牧同志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谷牧同志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市長,濟南警備區政治委員。他采取有力措施,抑制通貨膨脹,恢復發展工業,全面完成土地改革,在濟南市逐步建立起以國營經濟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發展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格局。他堅持黨的正確路線,立足當地實際情況,積極穩妥地領導開展了濟南市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黨內整風和抗美援朝運動,穩定了當地的社會秩序和市場秩序,為鞏固新生政權、恢復和發展生產,打下了良好基礎。毛澤東同志曾兩次批轉濟南市委的報告,對濟南市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1952年3月,谷牧同志調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後歷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副書記、上海市工業生產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工業部部長、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其間,他主管上海的工業和交通工作,著力解決國營工業企業任務不足等問題,積極推動上海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4年12月,谷牧同志調到北京工作,先後在國家建設委員會、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等部門擔任領導職務,1964年兼任中央工業交通政治部主任,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刻苦學習,虛心求教,潛心鑽研,大膽實踐,很快成為我黨高級干部中懂得經濟工作的行家,得到毛澤東同志等領導人的贊賞。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他參與制定了重工業生產技術發展規劃,為新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大躍進”之後,我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谷牧同志積極貫徹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在周恩來、鄧小平同志的領導和支持下,組織“十人小組”負責全國生產建設的總調度,在物質匱乏、主要經濟比例關系嚴重失調的情況下,竭盡全力推動和維護國民經濟運行,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恢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65年初,谷牧同志任重新恢復的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他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于加速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的方針,深入西南、西北地區積極推進三線地區的交通、國防和電子工業建設,為以後三線地區逐步實現工業化打下了基礎。
“文化大革命”期間,谷牧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面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他剛正不阿、堅持真理,不計個人榮辱,殫精竭慮,全力協助周恩來、鄧小平同志管理工業、交通和生產建設等經濟工作,努力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1973—1975年,在周恩來同志的支持下,谷牧同志主抓港口建設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到1975年底,我國沿海新建了48個萬噸級深水碼頭泊位,港口綜合吞吐能力比1972年增長50%。1975年1月,谷牧同志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參與組織實施對國民經濟的全面整頓,並以鐵路運輸為整頓的突破口,推動了鐵路運輸形勢的好轉,帶動了煤炭、電力等行業的生產建設。隨後,他又開展了鋼鐵和其他產業的整頓,並主持起草《關于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干問題》。他貫徹落實中央的方針,組織調整全國基本建設項目,壓縮投資規模,調整投資方向,努力解決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問題。他重視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環境的改善,為解決當時城市發展滯後、市政公用設施不足、城市居民住房困難等問題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他重視城市建設中文物古跡保護工作,提出了“修舊如故”的文物古跡保護方針,制止了一些地方亂佔亂建、破壞文物古跡的行為。
粉碎“四人幫”後,谷牧同志分管對外經濟貿易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他兼任了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主任、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主任、國務院旅游協調小組組長、國務院打擊走私領導小組組長等職務,負責進出口、引進外資、經濟特區建設和旅游、民航等工作。他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勇于開拓、敢闖禁區,主張吸收外國投資,引進國外貸款,爭取世界銀行對我國資金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持,推動外貿體制改革,對新時期對外開放的起步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谷牧同志還兼任國家計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支持並領導了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擴大國營施工企業的經營自主權,較早提出了住宅逐步商品化的設想,並支持在西安、南寧、柳州、桂林等城市進行建房出售給職工的試點,得到中央的肯定,為後來的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建設和城市發展道路,進行了不懈努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積極推動旅游和民航體制改革,促進了旅游產業和民航事業的蓬勃發展。
1979年,為落實鄧小平同志關于建立經濟特區的指示,谷牧同志會同廣東、福建兩省領導同志研究實施方案。他帶領工作組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推動建立了深圳、珠海、廈門、汕頭4個經濟特區。他為我國特區經濟的穩定發展嘔心瀝血,積極推進特區各項政策措施的制訂、落實和完善。1980年2月至1985年9月,谷牧同志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82年5月至1988年4月任國務委員。1984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廣東、福建後,谷牧同志按照中央指示,積極推動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使我國對外開放呈現出嶄新局面。在組織經濟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同時,他還努力推動建立健全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法律法規,改善投資環境,並堅決打擊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走私等違法行為。1987年,他負責籌備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努力推動海南的經濟發展,為海南經濟特區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為推動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 2014年09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