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牧回忆录•4.在新中国初建的岁月里4•12一次没开成的重要会议

沂蒙红 发表于2016-05-22 15:42:45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px;">196511月中旬,邓小平同志和李富春同志,率领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干部前往大三线视察。随行人员有余秋里、吕正操、段君毅、刘澜波和我。按照预定的计划,要在行程的结束地昆明市开会,对三线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在经济困难尚未完全度过的情况下上马的三线建设,任务要求急,建设地区条件很艰苦,工作中有数不清的难题。我责任在身,压力很大。对中央领导同志深入现场视察并主持研究讨论,我寄予很大希望。

我们随小平、富春同志到西南看了几处建设基地,在成都听西南建委汇报。124到达昆明,5日上午就开会。

按会议日程,我排在5日下午汇报。我准备了详细的提纲,其中提出了几个需要领导上作出决策的重要方针性问题,包括:“一二线有什么工厂,三线也要有”这个要求如何具体落实?建设在三线的工厂要搞到多大规模?“靠山”靠到什么程度,“分散”分到什么程度(建设中有的单位把一个生产车间分为几处)?哪些项目要“进洞”?三线建设中轻重工业的比例如何掌握?重点当然是重工业,但是轻工业搞得少了,职工家属不好安排,由此又会引起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如此等等。我满心期望,这些问题经过讨论后,能得到小平、富春同志的明确指示,以便我们具体办理。

哪里想到,会议只开了半天,下午就停开了,我一个字也没能汇报上。那天中午,我在饭桌上听到传来的消息,要小平、富春同志立即赶到杭州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下午,两位领导同志乘专机匆匆离去。我们这个会议什么时候再开没有说,只好中断。不是说三线建设不搞好,毛主席就睡不着觉吗?现在究竟发生了什么比这还紧急重要的事?我深自纳闷儿。许多问题没有中央领导的明确指示,到底怎么个搞法?又很焦急。怎么办?只好回北京再说了。

回程我坐车穿滇东、桂西到南宁,为的是实地考察西南的地形地貌,以便更好地安排三线建设。

途经的许多大山区,层峦叠嶂,山高谷深,地势险峻,道路崎呕。心想即使打大仗,帝国主义也难以进到这里,侵略军来得少了不解决问题,来得多了补给、交通大成问题,会陷入绝境,即使在这类地区丢几颗原子弹,作用也很有限。谁想征服中国是自找霉头。

接着,从南宁坐火车到长沙,接到李井泉同志打来的电话,约我再行入川,共同研究三线建设的一些问题。此时,我对中央召开的上海会议情况已有所风闻,急着想回北京知道个究竟,更想促进中央领导同志继续召开在昆明开了头的三线建设会议,就与井泉同志商定,我先回北京再去成都。

一到北京,就去见富春同志。他给我讲了上海会议上罗瑞卿同志被批判和被撤职的情况,并说中央还要为此继续开会。我问昆明那个会什么时候再接着开,有许多问题等待着解决呢!”富春同志沉默了片刻,慢慢地说:“这桩事可能一时顾不上了!”

196634月间,中央连续开会批判罗瑞卿同志。《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又被诬为“反党大毒草”,接着是《五一六通知》发出,“文革”大动乱拉开了序幕!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困惑不安地看着当时发生的自己不愿看到的一切。我深切盼望召开的讨论大三线建设的会议再也没有复会。

一度列为全国头等大事的三线建设在中央工作日程上“靠边站”了!

此后十年动乱中,三线建设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断断续续地进行着。总计国家投入了1200亿元的资金,在陕、甘、宁、青、云、贵、川七省区和豫、鄂、湘三省西部进行的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的大规模建设,由于上得急,铺的摊子大,后又加上受到“文革”动乱的严重干扰,还有林彪强调“山、散、洞”的影响,确有不少损失浪费。但是,它毕竟在三线地区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项目,逐步形成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包括以电工器材、棉纺为主体的陕西关中工业区,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大型水电站为主体的甘肃兰州工业区,以重型机械、电子为主体的四川成渝工业区,以攀钢为主体的攀西工业区,以六盘水煤矿为代表的西南、西北几个大能源基地。成昆等五条铁路干线的建成通车,使西南交通闭塞的状况为之一变。同时形成了以交通、能源、基础工业为依托,各具特色的几个国防工业大基地。所有这些都显著改善了我国生产力布局,促进了大三线各省、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化发展和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这么巨大的工程全由我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自行勘察、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试车来完成,唱响了一曲自力更生的胜利凯歌,其意义是很大的。参加三线建设的广大职工、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领导干部,是立了大功的。

浏览:113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思目
    思目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