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秋回忆录》湖西三年困难时期(二)我与潘复生之间

Admin 发表于2016-05-23 11:25:05
由于湖西“肃托”的遗留问题直未能妥善处理,干部和群众仍常常反映出很多意见。1940年秋冬之间,山东分局派潘复生同志来到湖西,代替白子明任区党委书记。白子明调回分局听候处理。潘复生初到湖西时,我仍是区党委常委,负责统战军事及政府工作,并兼任区党委秘书长。
鉴于“肃托”之后,湖西区党委遭受极大破坏,根据地大大缩小,潘复生到后不久, 区党委降格为湖西地委,划归中共鲁西区党委领导,原辖之肖宿永中心县委划归豫皖苏,鲁西南划归冀鲁豫,邹西滕西划归鲁南区,湖边地委撤销湖西地委仅辖单县、沛县、丰县、砀北、沛铜、济宁、曹芳、金乡、鱼台、单西南、沛滕边等处。
潘复生刚来时,我们对他还抱有很大希望,没想到他既没有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也不倾听下面的反映,只根据山东分局社会调查部的报告,就对湖西地区原来的干部大加处理,换上了他带来的人,使得原来的干部与新来的干部彼此间关系很紧张。在总结湖西地区原来的工作时,他认为湖西基本上没有开展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和保卫工作,对原来的工作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是十分荒诞的结论,如果说湖西地区基本上没有组织、宣传和保卫工作,那么偌大的个湖西抗日革命根据地,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我本来是区党委常委,改组后的地委党委没有参加,只是做湖西军分区副司令。潘复生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刚慎自用,十分跋息因而,他到湖西之后,一开始我们的关系就比较紧张。
本来,我与潘复生并没有起工作过,相互间当然也不存在什么隔阂与成见,我只是对他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有意见。他到后不久,区党委成员开小组会,过民主生活时,在相互谈心中我对他提出批评说:“复生同志,我感到你好像有些锋芒太露!”尚没等我把话说完,他马上脸色难看地说:“你说我锋芒太露,就是说我有些个人英雄主义了!” 我说:“是这样”他又说:“可从来还没有人给我提过这个意见!”我接着说:“咱们是小组谈心,我有什么缺点,你可以提同样,我对你有什么意见也可以提,你说还从来没有人给你提过这个意见,那么今天就有人提了,你是否可以考虑呢?”从那以后,他对我的态度坏透了,把我的许多事情都看成是不对的,他自高自大,主观独断,以领导自居,在生活上常有特殊化表现,做出的些事情,叫别人看了受不了,虽然他免了我的党委秘书长职务,我照样给他提意见。譬如说,当时连续三年大旱,吃粮很困难,大家连菜窝头都啃不上,而他却叫司务长专用白面给他做成夹糖的酥油饼,走在行军路上吃。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各种营养滋补品他也不断。他的警卫员枪支不好,他就自己下命令,换成驳壳枪。此外,其他干部的家属一般都不随军,夜里行军都走路,或者是安置在老百姓家中,而他的妻子却随军还骑着大马,并要警卫员侍候。这些都造成不好的影响,我认为一个党的负责人,应该注意影响,所以都向他提出意见。这样一来,他对我更加看不惯,对我老是贬低,许多工作本来做得是对的,他也说是错的,对我的工作职务也是尽量往下压,连周围的同志都看出来是不正常的,但我决不以他的态度为转移,屈从于他,反之,把他做的这些事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1944年,冀南区与冀鲁豫区党委曾度合并为平原分局,黄敬同志任书记。有一次,我到分局汇报工作时,向黄敬同志汇报了我与潘复生之间的关系,还拿出个小本子,一条条地讲了起来。当然,我认为自己都是对的,黄敬同志听了我的汇报后,笑着说:
“你这个同志看来很聪明,但是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不想具体评论你与潘复生同志之间的是与非,但我要对你说,一个共产党员的进步是没有止境的,你不要觉得你比别人进步了,比别人高了,你就自满了”说着,他拿了个火柴盒、一个纸烟盒支茶杯,并列地平摆在起,又指着火柴盒说:“你已经这样高了,但党要你还要高,你又提高了,比如像这个纸烟盒一样,但党要求你还要提高,你又提高了,像茶杯一样,但党要求你还要再高,要不断地提高,假如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已经很够个党员条件了,你就自满了,就到顶了,你也就不能前进了。一个共产党员, 不能老感到自己不错,自己比别人高,而应看到自己的不足,要看到自己与党的要求还有差距”他又说:“你这个人看问题很尖锐,能发现问题,但心底不够宽阔,你应该学汉高祖刘邦,要豁达大度,什么人都能容纳,你还应该学诸葛亮,他有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还向我解释说:“个人要淡泊些,才能有明确的志向,宁静些,才能看得更远”而后他又说:“我还想向你提几个问题:第一,你在所有问题上都是对的吗?第二,假如你是正确的是对的,那么为什么别人对你还有意见?第三,即使你是对的是正确的,你比别人高,但你对别人帮助了吗?帮助得够了吗?”这几个问题问得我无言以对,谁能说自己都是绝对正确呢?黄敬同志又接着说:
“假若你还没有做到这些,你光看别人的缺点,对别人对自己都缺乏两分法,就应该注意了解决党内同志之间的矛盾,不能用对敌斗争的方法解决,当你和周围同志之间产生了矛盾时,考虑问题定要冷静要客观”。
与黄敬同志这席中肯的长谈,使我的胸怀一下子开阔了许多,站得也高了,看得也远了,思想境界提高了许多。回到湖西之后,我主动找到了潘复生同志毫无保留地把与黄敬的整个谈话情况如实地向他讲了,还向他检查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潘复生也受到感动,主动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之间的关系逐渐改善了,而且后来处得还比较好。1945年,他调冀鲁豫区任副书记,我们为他送别,他又诚恳地说:“我到湖西工作这段,没有做好工作,很多问题都没有认识到,对不起大家”,等等。但客观地说,这个人思想方法与思想意识确有严重缺点,有极大的片面性,常常是忽“左” 忽右,所以他在十年动乱中犯了严重政治错误并不是偶然的。
我与黄敬同志那席长谈,距今已四十多年,但在我的脑海中,一直留着深深的印象。我感到即便是在今天,重温这席谈话,也还有些意义。目前,我们党正在端正党风, 作为个党员,首先应该对自己有高的要求,要自觉地找自己的短处,如果眼睛老是盯着别人,就不能使全党的思想水平普遍提高。
谁在收藏
浏览:333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山东时先生
    山东时先生
  • ayong66
    ayong66
  • 东汶之畔
    东汶之畔
  • 奎木狼
    奎木狼
  • 思目
    思目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