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臣又名王歪鼻子,乃丰县一霸。他原来是北洋军阀的一个旅长,后来成了丰县的小军阀,有将近千人的队伍,手下的人多是旧军阀中的军官、兵痞、土匪、流氓。其人心狠手毒,与日军相勾结,心想把我们挤垮吃掉。是我党发展武装的严重障碍,王献臣与丰沛两县国民党新派的力量也存在着矛盾。因此在组织讨伐王献臣的战斗中, 决定采取统一战线的政策,把国民党丰县沛县的上层人士联合起来,共同行动。经过协商,组织起一个 “苏北讨王司令部”,也叫“讨逆司令部” 我们义勇队组织两千人,包括路南的十七、十八两个大队,以及孙叔平、耿蕴斋领导的五大杆。特委的几个主要领导王文彬、李贞乾和我都上了前线。与之同时,国民党沛县武装出一个团,丰县出四个中队。将近有三千人的规模,联合司令部由国民党沛县县长冯子固任司令,李贞乾任参谋长,共同负责指挥作战。
这次战役组织的人虽多,但战斗却打得很不顺利,联军虽把王歪鼻子团团包围住,然而对方防守却很坚固,我们没有新武器,一时难以打下来。包围了二十多天,双方仍处于相持局面,好几千人聚集在一起 ,吃饭问题就不好解决。恰在这时,冯子固的参谋长白志祥跑来送了个信说:“日军又要出动!”我们立即开了紧急会,分析了形势,都认为这个仗不能再盲目持久地打下去了,因为: 第一,没有粮食;第二,弹药供应不上;第三,缺少医药;第四,天气已渐渐冷了,战士们还穿着单衣。他们入伍时穿的什么衣服,现在还穿什么衣服,破烂不堪,鞋袜也没有。这样打下去,会把战士拖垮拖疲,日军再来,局面则更不可收拾。因此联席会议决定立即撤围。撤围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夜,分三路撤围:一路是李砥平带领的十七大队和孙象涵带领的十八大队仍回肖县,一路由二总队指挥长李贞乾带领撤到丰县以南带活动,再路是五大队十三大队,由我带领到金乡一带活动。
撤到金乡时已是中秋节,我们到了金乡以西,本想在金乡县城驻防,但因仗打得不好,金乡的国民党军不愿意让住,只好又绕到金乡以西的羊山驻下来。义勇队之所以分兵几路,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兵源多搞些枪,更主要的是需要搞给养,弄些棉衣鞋袜, 分散开来比较好筹集;另一方面也想集合休整进行教育,因为部队刚搞起来就打大仗,而且没有打好,战士思想比较混乱,需要进行抗战必胜和纪律方面的教育。
在羊山驻扎下来后,当地人开始还比较欢迎我们,加上这里有统战关系,我们的一个党员汪亚明在这里当区长,还有个伪乡长与我们队伍中的周冠五同志有些联系,有些问题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但后来,当地人看我们队伍的人数不多,枪支也不行,穿得又很破烂,对我们有些冷淡。另外是因为他们想让我们去打满洞,所谓满洞是个山区,山不大但洞很多,聚集了不少土匪,经常出来扰乱社会治安,所以,当地人希望我们去消灭这股土匪。但我们考虑再三,终于没有去,主要是弹药不足,一个人两排子弹,甚至只有两发子弹,怎么能进山打土匪呢!恰巧这时,我们的宣传队在演出时又闹了件事。当演出枪毙汉奸时,演出使用的是真枪,由于事先疏忽,子弹没有退下膛,一个演员拉枪栓当场把另一个演员打伤,把看戏的群众都吓跑了,弄得整个驻地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在金乡继续驻扎,只好带着队伍又回到原驻地。
部队驻防金乡期间,还发生过件异乎寻常的事。大约是在1938年11月,我正住在金乡城南王玉庄。有一天,特委的马霄鹏同志来到这里,向我传达特委的通知说:特委已经改组,改由白子明任党委书记,说是因为王文彬同志很谦虚,他不愿当书记而改任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是马霄鹏,青年部长孙衷文,军事部长张如,我的职务没变,另外还增补了李毅为委员,这样的改组使我很纳闷,特委刚成立时,山东省委就有明确指示,书记“非王即郭”,我是被指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了部队政委,为什么特委改组,变动书记,这样大的事情,事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觉得不大对劲,但由于已经改组,并正式向我传达,我也不好再表示什么意见。当时我还曾经想,是不是因为打王歪鼻子的战役没有打好,我与王文彬负直接责任,致使特委改组,由白子明升任书记呢?这实在是个不解之谜。
浏览:25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