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秋回忆录》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二)最初组织的游击队

Admin 发表于2016-05-23 11:36:50
肖县属于徐西南,徐州特委原计划在这里建立徐西南区委,但没有组织起来,敌人就打来了。肖县既没有县委,也没有区委,只有些零散的党员。为了加强联系,统一领导,我找到李砥平后,立即决定组织起肖县区委,原来党员是单独活动,现在算是有了统一的组织,同时决定利用现有十三条枪组织起来再逐步发展。当时,各方面党的关系全断了,一点消息也没有。我去找永城县党的负责人刘平江,也没找到。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们人少枪少,但不赶快把队伍拉起来也还不行,因为在肖宿永边界一带历来这有个传统,只要高粱棵起来,有些人就拉杆子,形成一股股的土匪势力。当时,又逢国民党军队战败兵荒马乱之际,到处扔的都是枪支弹药,更为拉杆子创造了极好条件。在临近我们的山城集附近,一个礼拜就出现了十三个大杆,也就是十三股土匪武装,少则十几人,多则几百人。此外,我们东南方向的黄口到夹河寨一带,还有五个大杆,每杆都是百十人,到处抢枪拉人。我们正夹在中间,当时是大鱼吃小鱼,有人有枪,就有力量如果不赶快把队伍拉起来,再寻找枪支都困难了。因此,经过一番酝酿,我们也组织了起来。我们推举了个叫何光友的党员做队长,因为他干过匪运,与附近的些大杆有一定的联系,把他推举出来便于与其他杆子周旋。我们还推举了有点作战经验的孟振声、孟昭林当参谋。这支队伍也就是二十多人、十几条枪,其中有六个党员,我也参加了这支队伍,也没有个正式名称,就叫“何大杆”或“何大队”,主要是考虑用这样的名称,便于立住脚,免得被其他土匪武装吃掉。
这支队伍拉起来后,逐渐有些发展,人和枪陆续增多,直到拥有七八十人、五六十条枪,我们对战士进行了爱国抗日教育纪律教育,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战士们的表现一般还是比较好的,与到处乱打乱抢骚扰百姓的土匪武装有明显的区别。不过,活动起来困难也很多,一则是刚刚成立,力量单薄,再则与永城、宿县以及路北的党组织失掉了联系,同时,群众时尚未发动起来,对我们不信任不了解,尚得不到群众的积极支持。由于基本群众尚未发动起来,地主富农又看不起我们。这支队伍走到哪里, 吃饭住宿,人家都不爱理睬。这样的事情碰多了,难免影响干部和战士的情绪。特别是队伍中的一部分人,本来就是土匪出身,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土匪队伍的某些劣性难免在这些人身上死灰复燃。端阳节前后,战士们去个村上借粮,到了个富户人家说明来意,遭到一口拒绝,说:“没有粮,你们到别的村去征吧!”可是战士们揭开这家的锅一看,里面又是鸡又是肉,还有馒头。这一下,把征粮的战士气坏了。他们说:“我们是抗日游击队,你们明明有吃的,不给我们,反而给那些土匪部队吃,等着吧,看回头和你们算账!”借粮的战士回来向何光友等说明情况,几个头头气得决定要拔抢“打磕”(土匪行话),就是说要打寨子抢东西,因为这几个干部都当过土匪,虽说已经成了共产党员,但旧的习气还难以时改掉。我知道这些情况后,便出面制止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应该和群众搞好关系,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决不能和群众对立,更不能公开去抢群众的东西,那样与土匪还有什么区别?” 那几个头头就是不听,反而说:“他们看不起我们,明明有吃的不给我们,我们不打着吃,难道大家都饿死吗?”我又耐心地讲了许多道理,最后说:“我们就是挨几顿饿,也不能抢群众的东西吃!”好说歹说总算是制止了。哪知,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就听到外面有枪声,看见附近的四平楼寨子一片火光,接着又看见成群的战士挑着面、提着鸡、赶着猪回来了。我感到:这样发展下去不得了,要么蜕变成土匪势力,要么被群众驱逐散伙,这怎么能完成抗日任务呢?就在这时,陇海路以北的党的交通员李公俭同志来到路南,我见到他以后,询问了路北的情况,他说党在路北各县正在拉队伍,丰沛等县都已经拉起武装,山东的形势发展得更好,已有四个支队,郭洪涛同志在那里领导,另外张光中在鲁南已经组织起湖西人民武装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听了这些情况后,我和李砥平同志商量,决定我到山东省委去一趟 ,一方面向省委汇报这里的情况,请求省委派几个军事干部,二来这里把这支队伍带好,也希望省委能派个连队来,充实改造这里的队伍,免得这支队伍恶性发展,以至不可收拾,影响路南一带抗日武装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向省委请示我自己的工作安排,因为徐州沦陷前,特委曾研究过我的工作,或者是跟着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司令部撤退,保住这一统战关系;或者是留在地方打游击。当时没有定下来,而徐州沦陷后,我还直没有和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李砥平也同意我这些想法。因此,我离开肖县刚刚组织起来的这支游击队,去往陇海路以北。
谁在收藏
浏览:108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ayong66
    ayong66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