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春季发生严重春荒,当时仅长清、平阴、东平等县亟待救济的灾民就达49万人。轻灾区的灾民大约在30万到50万人。面对这样严重的情况,我们一方面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提出“不荒一亩地,不饿死一个人”的口号,以稳定群众情绪;另一方面,组织以工代赈。 5月,冀鲁豫行署拨出大批粮款和物资,用以修治泰西区域内的大汶河、大清河和运河,以减轻东平、昆山一带的水患。以上三河历史上一直是靠民办公助的办法治理,但考虑到广大农民屡遭国民党军暴敛摧残和修河所需费用巨大,农民难以负担,经研究,采取了以工代账的方法。上级拨粮84.5万斤,拨款68.3万边币,及大量修河物资。重点抢修了汶河与昆山的险段,同时对运河、大清河等进行了治理。这既解决了一部分灾民的困难,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效地杜绝了涝灾的继续发生,给当地人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生产自救的信心。
另一次灾荒是1949年夏季,连续发生水、旱、雹、虫灾害。地委领导全区人民掀起抗灾夺丰收的生产运动。
年初,地委确定以春季生产为中心,号召大搞春季生产运动,搞多种经济作物,提出“多上一车粪,多锄一遍地,亩增一成粮”的号召。地委和各县都组织了大批干部深入农村,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一具体帮助群众生活,并及时搞好物资供应,生产形势很好。
5月初,泰西、肥城、东平等县遭受雹灾和虫灾。8月连降大雨,泰西地段黄河大堤多处决口,造成重灾。平阴、长清、东平、汶上被淹600余个村庄、65. 9万亩土地。继水灾之后,又发生了蝗虫灾害,受害村庄400余个,面积17. 7万亩。在这多种灾害面前,地委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组织生产自救.大力发放救济粮款,救治灾民疾病,生产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生产生活基本得到解决,原外出逃荒的灾民陆续返回。秋收时,完成征购粮5000万斤,群众情绪稳定。山东省政府第一副主席郭子化一行到泰西视察时,表扬泰西地区生产救灾工作搞得好。
浏览:8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