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刘少奇同志路经湖西时曾经指出:“你们没有被敌人打垮、挤走,保持了华中与华北根据地的联系,是很大成绩。要巩固抗日根据地,就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地委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确定大张旗鼓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举办了“双减”训练班,并立即从党政机关抽调1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分赴各地搜集情况,调查研究,汇集资料,从中发现问题,指导减租减息工作的开展。地委几位领导同志都分工下村蹲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我当时被留在机关,协助主持地委工作的领导同志负责这项工作的综合、研究、互通情况等工作。为了指导好面上工作的开展,我们利用多种方式,综合通报了各县送来的调查研究材料,也在机关驻村作了大量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地主阶级利用封建土地关系盘剥农民的大量事实。例如:除佃租、雇佣形式外,还有小租、送礼、无偿劳动及现扣利、出门利、驴打滚利等,花样之繁多、取财之不义,令人发指,穷人不堪其苦。地委、专署得知这些调查情况,就下令取消各种封建性的超经济剥削,同时作出对雇工增资规定:男工资最高年400斤粮,最低300斤;女工资最高年300斤粮,最低200斤。减租减息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不是消灭封建剥削;强调了既要减租减息,又要交租交息,对富农生产仍采取保护奖励政策。这样,既减轻了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又团结了各阶级、阶层坚持长期抗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发动,农民从政治上、经济上得到了一些直接利益,农村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工、农、青、妇等群众团体普遍建立,贫下中农的优势初步树立起来。
到了1943年的春荒关头,地委又研究部署了生产救灾工作,发动全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党政军负责同志和机关干部带头开荒种粮种菜,为农耕田。要求千部把每日的供给粮带到活动的村庄,交给贫苦农民,掺上树叶、野菜,同百姓一起吃饭。同时,向存粮的地主、富农等殷实富户发动借粮娠灾,提出“同舟共济,借粮保还”等宣传口号,规定了具体的借粮办法,力求解决贫困农民的“燃眉之急”,还依靠农会积极分子,广泛发动农民,组织农民互助度荒,抓紧时机恢复生产,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缺粮问题。由于工作深入,政策对头,得民心,顺民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群众也在斗争实践中看到了组织起来、自己解救自己的巨大力量,纷纷参加农、青、妇等各种群众组织,树立起雇、佃、贫农在农村中的优势地位,为进一步改造村级政权创造了条件。
浏览:10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