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金乡县城沦陷以后,鉴于当时抗日斗争的需要,县工委紧急动员潜伏和分散的武装力量迅速集中。在此基础上,工委又动员出一些人和搜集到一些枪。这时,国民党二十九师溃兵一个排22人带有20多支汉阳造新枪,在金乡参加了游击队。后来发现他们与国民党县长王贯一有勾结。我们商量一下,要先下手为强,把这部分枪支搞到手。于是,由耿荆山召集了这个溃兵排的3个班班长开会,我陪排长去野外散步,周冠五带其他士兵去打篮球。我们就这样很巧妙地扣留了他们,并将他们的枪全部缴了。我们对他们宣布:愿留下共同抗日者欢迎,愿走者每人发3元钱,但是武器得留下。有了这部分武器,队伍就很快壮大起来了。6月底,发展到100余人,60多支枪。经鲁西南特委决定,这支队伍被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一总队已调往湖东鲁南活动)第十三大队,耿荆山任大队长,叶道友(老红军干部)任副大队长,翟子超任指导员。随后,第十三大队参加了第二总队在丰县华山镇的会师。
1938年8月,这支部队奉调到丰县参加讨伐王献臣的战斗。王献臣为丰北一霸,原是军阀部队的一个师长,抗战爆发后,拉起一股近千人的武装,其成分多为旧军官、兵痞、土匪。他盘踞在丰县北部一带,向百姓派粮退款,抢掠勒索,并和丰县日军暗地勾结,此人不除,必成后患。中共苏鲁豫特委经过研究,决定组织讨王战役。我随十三大队于8月中旬去丰北参战,到9日上旬这段时间,战斗较为顺利,攻破了王献臣的七八个据点,逼近了他的司令部驻地—刘小营。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丰、沛国民党地方部队为保存实力按兵不动,王献臣借此据寨固守,我义勇队久攻不克。这样,与敌相持。几千人聚集一处,粮食、弹药渐渐供应不上,又值农民忙于秋收,天气渐冷,部队减员严重。讨王的部队于9月27日主动撤出战斗。各大队回原县休整。这次战斗虽没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沉重打击了王献臣的嚣张气焰,揭露了他勾结日寇的丑恶嘴脸,同时,我们的部队也受到了一次严峻的锻炼和考验。
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经过学习、整顿,在战争的烽火中不断成长壮大。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电令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十三支队。后改编为山东纵队挺进支队。1939年2月,改编为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
这期间,我在一营一连由战士、排政治战士晋升为连指导员,成了一名在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中的正规军人。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官兵同甘共苦的乐观主义精神、为革命慷慨赴难的英雄主义气概以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严格的军人作风,锤炼着我这个农民出身的乡村小学教员,使我不但在炮火中经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洗礼,而且在政治思想上也有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浏览:18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