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和珍回忆录:1.我的童年

Admin 发表于2016-05-27 18:25:17
一、少年时代
    1913年2月16日,我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鱼山乡秦庄村一个农民家庭里。秦庄是个只有10多户人家的穷村,没有特别富裕的人家。童年时,我家有30多亩土地,养着一头牛、一头驴,土地则完全靠自己耕种,从没雇过短工。虽然荒年也要投亲靠友才能度过,但从经济上看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中农家庭。我的伯父、父亲都念过私塾,伯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教过书,别人称我们为“书香人家”。那时,我家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父亲秦继唐,主要时间是务农。由于父亲在清末年间念过几年私塾,民国初年曾在离本村不远的高堂村初级小学当过教师。因此,在他身上除了具有农民忠厚质朴的品格外,还多少具有一些读书人的气质。他非常认同“将相无种”等古训,无时不企盼自己的六个儿女中将来能出一个为官治国、光耀门庭的人。最初,他给我取名令璞,字玉轩,后来又改名和珍,似乎是取和氏之璧举国为珍的意思吧。可见他对我这个最小的儿子来到世间寄予了特殊的期望。所以,我童年时,不仅在衣食方面得到父母的格外关照,在接受教育方面更时常听到父亲那“圣贤可学,我清门唯有读书”的孜孜勉励。母亲秦陈氏一生勤劳操作,任劳任怨,素以善良贤惠闻名乡里。在繁重的田间和家务劳动中,为丈夫和儿女默默地奉献了一生。在我们兄弟四人中,大哥作为长子,除务农外,赶集上店、操持家务,多由他担当。他深明大义,抗战一开始,就很慷慨地让儿子跟随我出来参加了抗日部队。后来他儿子在各南战役中牺牲了。二哥高小毕业后在家务农,因病早逝。三哥也在家务农。我年龄最小,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我却是在父母的爱抚、兄姊的关照中成长的。
    我出生的年代正逢辛亥革命成功不久。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制度,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但革命的果实不久便被北洋军阀所窃取,中华民国给予人民的希望不久就彻底破灭了。在列强侵略、军阀割据、土匪骚扰的社会状况下,百姓饱尝着战乱、动荡、苛捐重赋的痛苦,又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我这时虽然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幼童,但对社会动荡、人民的悲惨生活留有探刻的印象,并对我以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使我难以忘却的有这样一件事:离我家不远有一个地主大户村叫殿成王村,这家地主土地较多,剥削穷人,横行乡里,他家有枪支,雇人守家看院。有一年,农历九月九日晚上,土匪攻打这个村子,一夜没有打开,第二天早晨撤出。在这个战乱的日子里,我随母亲坐船逃到河边的苇子棵内,正遇上土匪撤回来,但土匪却没有难为我们,因为有些人是因为没有土地,为生活所迫才当了土匪的,所以他们只打地主,并不欺压穷人。后来,我这样想,我出生和长期生活在农村,农家子弟的苦难生活,使我有了切实的感性认识,这为我后来能够逐步正确认识和理解旧中国的核心问题即上地所有权问题、农民问题,打下了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
浏览:203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jyz696
    jyz696
  • Chief
    Chief
  • 南之木
    南之木
  • 董云凌
    董云凌
  • Admin
    Admin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