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翼堂后人刘长琨回忆祖父刘晓浦(一)

沂蒙红 发表于2016-06-01 11:10:34
                                一、生平纪略

我没有见过我的祖父,我出生时他早已牺牲了。我父亲对我祖父也没有多少直观印象,因为祖父牺牲时,他才12岁,而在这12年中,祖父一直在外面从事革命工作,很少回家,父子二人见面不多。我对祖父的印象大都是从我祖母的讲述中得到的,再就是有关党史资料的记载。《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载有我祖父的简要事迹:

刘晓浦(1903-1931)原名刘昱厚,又名刘小浦、刘泰和,1903年生,山东省蒙阴县垛庄村人,是山东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刘晓浦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幼时在原籍读私塾,后就读于临沂省立第五中学、济南育英中学。1920年考入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在校期间,受新文化、新思想影响,组织进步学生参加爱国运动,被开除学籍。1921年秋到济南,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由王尽美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受教于时在该校任教的共产党人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宣传革命思想。1925年在南通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29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遭受破坏,同年4月受党中央派遣到济南,协助刘谦初重建山东省委和恢复山东省党的工作,任省委常委、秘书长。为尽快打开局面,他不顾严重白色恐怖,四处奔波,联系党员,整顿恢复地方党的组织;参与制定省委军运工作计划,确定了山东军运的中心区域和士兵工作的总方针;积极设法营救被捕同志。1929年7月,因叛徒告密,省委又遭破坏,刘晓浦等被捕。在狱中他面对酷刑,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其二哥刘云浦变卖家产,携巨款去济南设法营救。他说出狱得自首,要我自首绝对办不到,我和他们(指国民党反动派)是死对头。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1931年4月5日,刘晓浦在济南纬八路英勇就义,年仅28岁。”

上述资料虽然简略,却较全面地概括了我祖父短暂的生平。只是年龄稍有一点出入,我祖父生于1900年而不是1903年,牺牲时31岁。

我的祖父是被国民党军阀韩复渠杀害的,和我祖父同案牺牲的有邓恩铭、刘谦初、刘一梦等22人。这就是山东历史上有名的 “四·五”惨案。在这一惨案中牺牲了我的两位亲人,一位是我祖父,另一位是我的五伯父(堂伯)刘一梦。我的二伯祖刘云浦变卖家产携款到济南营救他们叔侄二人没有成功,用骡子驮回了两具尸体,一家人都陷入极度悲痛之中。我二伯祖和我祖母商议决定,暂时把棺材浮柩在了一个叫作桑行子的地方,上面用土掩盖,堆成了两个没有地穴的大坟。我二伯祖痛心地对家人说道:“他们叔侄二人都是共产党员,是为共产党的事业牺牲的,要等共产党胜利了再正式出殡下葬!”表达了对共产党胜利的期盼和信心。

桑行子原来是我家的一块耕地,日久天长,这里慢慢地发展成了一个村庄;两座大坟被围在了村中央,和居民的住房紧紧相连,近在咫尺。乡亲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与敬仰,年年为其培土修缮,时隔六十余年,烈士的坟墓没有丝毫毁损,一直高高地耸立在桑行子这块土地上。1994年,蒙阴县扩建孟良崮烈士陵园,把两位烈士的骨殖迁移安葬在了烈士陵园之中,同时移葬的还有我的姑姑刘增蔼(1941年大青山反扫荡战役中牺牲,是中共山东分局机要员,牺牲时年仅18岁)和我的另一位伯父刘滋泉(堂伯,1941年反扫荡战役中牺牲,时任共产党沂水县委宣传部部长,牺牲时年仅24岁)。

                         二、视富贵如浮云

刘晓浦出生在山东省蒙阴县垛庄镇(当时属沂水县)一个有名的大地主家庭,号称燕翼堂。家有良田5800亩, 山林1000亩,地跨蒙阴、沂水、沂南三个县;另有酱园、酒店、油坊、百货等店铺,并在上海、济南、青岛等地设有商号。住宅是一个占地四十余亩的庄园,按八卦图形修建,院中套院,既严密又牢固,人称八卦宅;有房屋160余间。这在当地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传说乾隆南巡时,曾在刘家歇息居住,看到刘家诗书继世,忠厚传家,家风整肃,心中大喜,亲笔题写了“燕翼堂”仨字赐予刘家作为堂号。其寓意有二:一是表彰刘家家风纯厚,德贻子孙;二是希望刘家子孙能够入仕为官,匡扶社稷。

刘晓浦兄弟四人,排行老四,人称四少爷。成年后娶沂南县高氏小姐为妻。高家祖上做过官,系书香门第,也有很好的家风传承。我祖母高琪媛是一个聪慧美丽、品德贤淑、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嫁给我祖父后,生有一子二女。这种家境,正是《红楼梦》中所说的“温柔富贵之乡”,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但我祖父刘晓浦却毅然舍弃了这一切,走上了一条为国为民献身的不归之路。祖父牺牲之后,许多人都为他扼腕叹息。在我祖父投身革命之初,就有亲朋挚友规劝过他,让他珍惜眼前的一切,劝他改弦易辙,去求取“正路功名”,不怕没有荣华富贵。他斩钉截铁地答道:“我视富贵如浮云!为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我甘愿献出我的一切,包括我的生命。”他实践了他的诺言,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无怨无悔地献出了他所拥有的令人羡慕的一切,包括自己年轻的生命和他亲人的幸福。

刘晓浦这种摈弃富贵、舍小家顾大家、为国捐躯的行为,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也有人不理解。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叔侄志同道合、同案慷慨就义

刘一梦是我三老爷的孩子,大排行第五,是我的五伯父。刘一梦仅比我祖父小四岁,二人名为叔侄,实如兄弟,自幼一起玩耍,一起在县里上小学,后来又一起到临沂五中读书,在那里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共同立下了报国之志(临沂五中是一个具有进步办学思想的学校,继我祖父和我五伯父之后,我的父亲以及我叔伯辈的多位亲人都曾在这所学校读书,在这里受到先进思想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刘晓浦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中学毕业后考入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准备将来作一名纺织工业工程师。刘一梦则立志以文学唤起民众的觉醒、提高国民素质,从而实现民族的复兴,怀着这一志向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在大学读书期间,二人先后认识了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并由王尽美介绍分别于1922年和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二人又先后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那里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受到了更多党的早期领导人的教诲,从此走上了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1928年和1929年,刘一梦和刘晓浦先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山东,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同因叛徒出卖先后被捕。在狱中,二人坚贞不屈,拒绝了家人的大力营救,为真理、为理想慷慨就义。叔侄二人的这一段革命经历,听起来彷佛是一个传奇,却是我们党的一段真实的历史,是我们党九十年光辉历程的一个生动的案例。有人说:刘晓浦和刘一梦叔侄二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献身的故事,是一支悲壮而豪迈的交响曲,用他们的一腔热血和年轻的生命所谱写,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还有人说:刘晓浦、刘一梦是那个时代中国先进青年代表,他们的事迹,反映了那个时代爱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对刘一梦的生平事迹有如下记载:

刘一梦(1905~1931)原名刘增容,刘晓浦的侄子,参加革命后化名刘一梦、刘大觉。革命作家。早年在临沂五中上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后转上海大学社会系。在学校受其叔刘晓浦的影响,信仰马列主义,并于1923年由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们叔侄在上海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蒋光慈、钱杏村等人在上海成立文学团体《太阳社》,刘一梦是主要成员。他经常以“一梦、大觉”为笔名发表文章,抨击旧社会的黑暗。他曾写过不少文学作品,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失业以后》。作品中描绘了工农群众被剥削被压迫的非人生活及其反抗精神,塑造了众多的被压迫者和革命者的形象。

鲁迅在《我们要批评家》中写道:“...... 刘一梦的《失业以后》总还是优秀之作。”他的作品现已发现的还有《工人的儿子》、《谷债》、《雪朝》、《车厂内》、《斗》、《沉醉的一夜》、《暴民》等8篇。1928年,刘一梦由党派往山东,担任团省委书记。之后,中共山东省委派他和王永庆等人到诸城县楼子一带开展农民运动。9月,成立了“山东第四贫民会”,领导农民进行“抗租抢坡”斗争,为潍河沿岸农民暴动打下了基础。此后,他经常在济南、青岛等地,以饭店跑堂、拉黄包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初,他兼任《济南日报》副刊《晓风》的主笔,借以宣传马列主义,揭露反动当局的黑暗统治。

 1929年3月,省委遭破坏,刘一梦被捕入狱,屡遭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4月5日与其叔刘晓浦和山东省党组织的领导人邓恩铭、刘谦初等22人被国民党反动军阀韩复榘枪杀于济南,史称四五”惨案。时年刘晓浦仅28岁,刘一梦26岁。

刘一梦、刘晓浦牺牲后,其家人置棺敛尸,一直浮殡,刘一梦的叔父刘云浦含泪发誓,共产党不取得胜利,我决不出殡。直至烈士63周年忌辰时,也就是1994年4月5日,刘一梦、刘晓浦的遗体才正式出殡,安葬在孟良崮烈士陵园,山东省及北京等地1万多人参加了隆重的安葬揭碑仪式。

浏览:726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杨卫星喆轩
    杨卫星喆轩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