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5岁的山东男孩郑山瞒着母亲,悄悄地来到了八路军创办的泰山中学,走上了革命之路。他这次和母亲的不辞而别也成了诀别。7年后,个头长高许多的郑山回到泰山脚下的老家时,看到的是为母亲披麻戴孝的小弟弟。
郑山作为一名通信兵,辗转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抗战根据地,郑山还学会了针线活、织毛衣。大儿子郑新华记得,小时候兄弟姐妹都穿过父亲亲手织就的毛衣。
“文革”受迫害不服软
“文革”期间,因为仗义直言,他遭到审查,1969年被关入监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关押期间,他几次试图逃跑未果,挣扎中,左眼角被尖刀捅破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1973年初,郑山的妻子才得知丈夫的消息后,带着长子郑新华前往探视5年未见的丈夫。郑新华记得那天飘着小雪,他和母亲在一间只有桌椅的房间里等待,墙上贴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大字。
“我看见父亲穿着一件破军装,头发被理得光光的,在两个看守的看押下弓着腰走过来。母亲一下子就要哭了,想冲上去一把抱住父亲。”郑新华说,但是,父亲此时却大喝一声:“哭什么,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要哭就别来!”
“其实我知道,父亲日夜都盼着我们来,他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向看守示威,告诉他们不论你们怎么对我,我都不会屈服。”郑新华记忆中,父亲一辈子硬骨头,从不服软。
神志不清时仍不忘战友
从妻子口中得知父亲已经去世时,郑山异常平静,只是沉默了一会儿,低低地“哦”了一声。5年牢狱生活,他从未低头承认过自己有罪,也从未想到过死,直到1974年被释放。
郑新华记得,四人帮还未下台时,父亲酒后曾在家里砸着沙发扶手大骂江青,虽然引来邻里围观,却毫不畏惧。
1978年,郑山得以彻底平反,但是“文革”给他带来的伤害却挥之不去。郑山被审查时正是他的事业巅峰期,出狱后他却已经无法再步入正常工作轨道,1980年就离休了,这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因为狱中所受刺激,郑山曾到精神病院就医,晚年的脾气也变得急躁和固执。最近两年,一向刚毅耿直的郑山开始变得神志不清,他甚至变得认不出自己的二弟。但是,他却依然认得与自己患难与共的那些老战友。
浏览:7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