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章追述西安事变见闻(下)

Admin 发表于2016-06-05 12:12:32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到延安与红军代表进行第二次会谈。参加的人员有张学良、王以哲、周恩来、李克农、刘鼎等五人。张学良首先就把他对于国家前途的看法坦率地说出来,向周恩来请教。他认为国民党已经是没有希望了,中国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共产党的路,一条是法西斯的路。他说两年前他从意大利回国时,曾经相信法西斯主义可以救中国,因而主张拥护蒋介石作领袖,实行法西斯主义,领导全国抗战。但是这条路究竟能否走得通,他现在开始怀疑了,请周恩来先生表示意见,周首先指出,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产物,主张个人独裁,压迫人民,摧残群众,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阶段的一种最反动的主张,在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中国只有发动广大群众,实行抗日,才是唯一的出路。张学良听了周恩来这样明确的分析以后,表示完全同意,并且说他近来也渐渐有这样的认识。今后将不再谈法西斯了。张学良又提出,假如我们联合抗日,应该怎样对待蒋介石?他认为蒋介石是现在中国实际的统治者,中国现有的主要地区都是由他统治着,全国主要军事力量和财政,金融和外交等也都由他掌握。根据这两年同蒋介石不断接触和多方面的观察,张觉得蒋介石还有抗日的可能。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把蒋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扭转过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周恩来对于张所提出的逼蒋抗日或联蒋抗日的主张,表示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愿意把这个意见带回去,提请党中央郑重考虑以后再作最后的决定。张学良得到周恩来这样明确切实的表示,非常高兴,并说你们在外边逼,我在里边劝,我们对蒋介石来个内外夹攻,一定可以把他扭转过来。除了上述重大问题外,这次会谈还达成了以下共识:
    1、关于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问题,张表示同意。对“八一宣言”中的十大政治纲领则表示待后加以研究再提出意见。
    2、东北军方面派往苏联的代表,取道欧洲前往。中共方面的代表由张保护,由新疆前往。
    3、双方一致同意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4、在张未公开表明抗日以前,张准备以王以哲军进驻延安,以此,不接受蒋进攻苏区的命令。
    5、互相通商。采办普通货物由红军设点自购,军用口由张代办,子弹可由张供给。
    6、双方互派代表常驻对方。
    7、如果红军决定出河北,他可通知东北军万福麟部不加阻挠。
    张学良对这次会谈十分满意。因此张先拿出两万元银圆,说是他私人的,用以支持红军抗日。会谈结束时,他又送给我方二十万法币。在这次会谈中,周恩来同志是运用了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使张学良心悦诚服,敬佩不已。
(二)
    张学良在洛川与中共代表会谈之后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因此他与山西、新疆、广西、四川、湖南、山东、河北等地方势力联系,邀请他们派代表共同谈联共抗日。张又到南京见蒋,继续劝说蒋停止剿共,一致抗日。蒋仍拒绝接受建议,并对东北军开始有了怀疑,要亲自到西北视察。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来到西安,布置反共军事,并向张、杨表示,谁反对安内攘外政策,谁就是反革命,必须打倒。不久,蒋以避寿为名转到洛阳。张也赶到洛阳。蒋在洛阳召开大会,在会上大骂主张抗日者是混蛋。共产党才是心腹之患,非彻底消灭不可。剿共是我既定方针,就是有人拿枪打死我,我也决不会改变的。12月4日,蒋介石又带着张由洛阳到西安,蒋住在临潼华清池。蒋向张、杨摊牌,如不积极剿共,就将东北军调闽,西北军调皖,陕甘留给其他嫡系部队。
    1936年12月9日,西安学生纪念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一周年之际,全市大、中、小学校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警察打伤了一个小学生,学生们决心要去临潼向蒋请愿。蒋表示不准来临潼,不听警告,一定要镇压。张决定亲自去霸桥召集学生代表讲话。大意是不能去请愿,去了之后不会有好结果。请大家相信我,我也是爱国的,是愿意抗日的。我的父亲是被日本人杀害的,我的家乡是被日本人占领的,国仇家恨一定要报。请同学们相信我,希望大家赶快回学校,在最近期间我以实际行动回答你们。游行队伍经过商量之后才慢慢回学校去了。
    这时候,张学良已下决心对蒋实行“兵谏”,并与杨虎城商定扣蒋计划。大体是,临潼归东北军负责,西安城内由十七路军负责。1936年12月12日晨四、五点钟,东北军将领由刘多荃、白凤翔、刘桂五、孙铭九等将部队带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警卫队交火。蒋听到枪声后,不知道是红军来了还是东北军兵变了,就往后山坡跑去。爬到围墙上,跳到墙外壕沟里去,脚受伤了。跟随他的侍从秘书、侄子、卫士等共四人顺着骊山山坡一直跑到山半腰,在一块大石头边躲藏起来。刘多荃发现蒋介石不见了,但他的被子还热着呢!可能跑不远。张知道后命令赶快搜山。从早上七时搜到八时,在卧虎石下把蒋搜到了。下山后用小车将将送往西安新城。在车上蒋问这件事张副司令知道吗?孙铭九回答,我是奉命来的。这时他才知道既不红军打来也不是东北军兵变。
    张学良为了蒋的安全起见,命令守卫人员把蒋转移到高桂滋公馆居住。蒋介石坚决不去。他以为这次被扣必死无疑,因此不吃不喝。第四天蒋的顾问端纳由南京来西安后,蒋才同意由端纳陪同移到高公馆去。扣蒋之后,张发电报邀请共产党代表来西安共商大计。12月17日,周恩来等代表来到西安。与张协商,主张和平解决,并与张、杨一起,和蒋的代表宋子文、宋美龄、端纳进行谈判,蒋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日要求。12月25日,张、杨释放了蒋介石,张亲自把蒋送到南京。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三)
    西安事实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具有重大意义。事实证明,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纪念西安事变二十周年的时候,周总理高度赞扬张、杨两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张、杨之举誉为千古不朽的功绩,永记史册。这评价是公正的。
1992年5月完稿于福州(孟苏北供稿)
浏览:85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