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张爱萍》十:强国之梦3.惹不起的人㊤

张胜 发表于2016-06-06 08:07:20
  3、惹不起的人
  时间到了。1980年,时间定位在他70岁的年轮上,他果真是要远洋游了。洲际导弹发射成功后,他向邓小平并中央军委写了退休报告。邓小平见到他,只是说,这段时间你搞得太疲劳了,先到罗马尼亚去休息一段吧。(注:当时两国军队每年互派休假团)
  这个位于喀尔巴阡山脉的东欧古国是美丽的。幽林峡谷和炽热的矿泉,的确是个疗养的好地方。当父亲一行到达时,大使馆的同志告知,这次罗方是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规格接待的,因为,国内来电话了,您将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后来才知道,是王震主动提出让贤。王震原是国务院主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大父亲两岁,他提出退休,建议由父亲接替。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候,王震帮助了我们,以后又向小平同志力荐我父亲出任军委秘书长;这次,听说我父亲写了退休报告,就自己主动请辞让贤,他说,爱萍同志在这个位置上要比我更合适些。后来王老以他的德高望重出任了国家副主席,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可惜9年后,他们在一个重大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虽然彼此也都能明白对方的良苦用意,但毕竟有了一层阴影,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到了这一步,一切都板上钉钉了。征求本人意见的商讨程序已省去,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全体通过,任命张爱萍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父亲当然知道,这个任命寄寓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集体对他的厚望,也融入了他们对他业绩和人品的肯定。上任吧,老爷子!
  1980年的中国,敲响了商品经济的大门。中共中央文件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小康”。一年前,邓小平用这个普通百姓都能听懂的名词来表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
  老新闻回放: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播发一篇通讯,兰州附近一个叫李德样的农民,一年赚了1万元。从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万元户”。就在同一个月份,邓小平视察北京前三门地区,说出了一句话,住房要商品化。由此启动了漫长的房改之旅。无产阶级从此成了有产阶级——房产。
  1980年6月19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苏州市打破了统一分配的传统做法,对6000名青年,实行自愿报名,量才录用。“下海”、“跳槽”顿时席卷全国。国有单位从业人员一下子减少了3470万。更多农民离开本乡故土闯荡城市。
  1980年10月份,北京出现了第一家私人小饭馆,每天接待几百名顾客。
  奔小康、万元户,下海、经商、承包、私营、出国、留学、留职停薪、自谋出路……当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像潮水般涌来时,地处穷乡僻壤的国防工业领域开始躁动了。在父亲召开的第一次国防工业政治工作会议上,来自基层的领导叫苦不迭。国家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不啻于他们自己鼓捣出来的原子弹带来的冲击波,一时沸沸扬扬,将有军心大乱之势。在大西南广袤贫瘠的山沟里,众多的国防工厂和基地如繁星闪烁。
  长时期的备战备荒,使中国经济处于准战时状态。毛泽东说,各省都要能造枪造炮,打起来,可以各自为战。他还问,江西,你们能造飞机吗?飞机造得怎样,一言难尽,但步枪、手榴弹则源源不断。
  一个导弹工厂往往绵延上百公里;每天传送加工部件,就要上百辆车往返。一个坦克厂,发动机在内蒙古,火炮在四川,装配在湖南。规模过大、分散重复、自成体系、结构单一,这些只从备战一个指标出发形成的布局结构,其恶果已经显现出来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不顾国情和国力,高指标、大计划、高速度,盲目快上,大大超出了国民经济的承载能力。几十年下来,国防工业,这个庞然大物已经步履蹒跚,快走不动了。
  20年来,大批科技人员和青年知识分子怀着报国热情,告别大城市,历尽艰辛,为共和国贡献出大好年华,而他们至今还生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父亲说:“听了,都让人心酸。”
  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建立起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体系呢?穷兵黩武是没有出路的,其结果,只能是在与苏美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中被他们拖垮。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又是必须解决的,刻不容缓的。他们这一代人在这条路上走了30年,现在都老了。面对“文革”结束后青黄不接的断代,他们似乎还有责任,要在白发之年,把中国这节列车推出低谷。
  国防科技工业的出路在哪里呢?1981年10月,中南海,国务院常务会议。
  赵紫阳:……最后一个议题,关于大亚湾核电站的问题。这件事已经讨论了好几次了,法国的总理也来了,是不是今天就定下来。
  这是一次工作例会,涉及到中国核电发展的问题。让我根据父亲的回忆整理节录如下。
  张爱萍:秦山(秦山核电站)怎么办?
  赵:喔,爱萍同志有什么具体意见吗?
  张:我的意见是秦山要尽快上马。
  赵:对秦山上还是不上,各个部门的意见不是不统一吗?
  张:我先谈远一点的。
  两弹一星是搞出来了,但原子弹不能当饭吃。核工业很困难,要扶持,要给它找出路,晚了,人才、技术、设备都会流失、老化掉。摆在面前的,也是紧迫的,是利用搞核弹打下的基础,尽快转型,建立起我国自己的核电工业体系。这不仅是二机部,也是国防工业今后的出路。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我们不能说是个产油大国,煤炭有过剩,只是暂时的,核电是支力量,尤其在南方。但核电发展走什么路子?还是老经验,自力更生,把鼻子拴在外国人身上,肯定是不行的。国务院要下这个决心!现在就要下!
  下面我再谈谈秦山。第一,秦山虽小,但小有小的优势。从我国情况看,用得多的还是30万~40万千瓦小型的。在大型领域我们还争不过人家,在中小型上突破,占有一席之地,是可能的。秦山搞出经验后,可以向国外输出,路子会走得开。
  第二,大亚湾是引进,秦山是自己干,自己干和引进,并不排斥。即使要引进,自己搞过,谈判时,地位就大不一样了。同时也有利于消化。
  总之,上秦山,能够带动整个核工业的转型,可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我还是坚持这个意见,请紫阳同志考虑。
  再补充一点,也是主要的,如果全套引进,我们自己也供应不上核燃料。
  ……(长时间的沉默)
  赵:你们不是报告过核燃料过剩了吗?
  张:那是高浓铀,用于原子弹的,过剩了;我现在指的是低浓铀!核电需要的是低浓铀!!(看得出,他似乎有些不耐烦了,老毛病又要犯了。无怪毛泽东说他爱犯上呢!)
  燃料供不上,就要向人家买,这就必然受制于人。
  ……(冷场,又是沉默)
  赵:这件事都议过几次了,临到要做决定了,又是意见一大堆。这样搞,工作还怎么干嘛!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以后讨论重大问题时,不要老是请假。
  张:凡和我有关的会,我都是参加了。
  (会场上另外有人拍了桌子:上次研究你就没有参加嘛!)
  张:你那个议程上有吗?事先不通知,不打招呼,这样大的事,临时动议。你们几个说了,就能算吗?!(也拍了桌子)
  赵:是不是都冷静一下。主管的同志清楚吗?
  (答:不清楚。)
  张:我早就把王淦昌、姜圣阶他们写的报告给你转去了。
  赵:我是没有看到,主管引进的同志看到没有?(答:没有。)
  张:我亲自给你的秘书打了电话,他说,给首长看过了,也批了,已经转给计委了。你敢说没有看过?(父亲回忆到这里,得意地说:“哈,他一下子把脸涨得通红。”)
  (沉默……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赵:就这样决定了。说我卖国主义就卖国主义吧!
  张:总理,如果你是这样理解的话,那我从此就再不说话了!
  方毅:时间到了,是不是先让大家吃饭啊?
  耿飚:你们继续吵,我可要吃饭去了。(做夹起包要走状)
  这是一次剑拔弩张的会议。关于中国核电发展的争论,在经过了国家各部委的长期论战后,终于把国务院最高层卷进来了。
浏览:113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刘刘
    刘刘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