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张爱萍》六:大漠黄沙4.死亡之海㊤

张胜 发表于2016-06-06 10:54:13
  4、死亡之海
  人们都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死亡之海”,但真正的“死亡之海”是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原子弹爆心。罗布泊西北的戈壁腹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次巨大的核裂变将这里的一切都消灭掉了。在过去的30多年里,这里曾40多次爆炸过原子弹和氢弹,现在,它已经沉寂下来了,而且可能会永远沉寂下去,它留给世人的是永恒的死亡。这就是“死亡之海”。
  在全国民众毫不知晓的情况下,中国原子弹事业就在这片被誉为是“死亡之海”的荒漠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963年5月至11月,成功地进行了7次局部缩小尺寸的分解爆轰试验。12月24日,整体缩小尺寸的聚合爆轰试验获得成功。20天后,1964年1月14日,兰州浓缩铀厂生产出了作为原子弹装料的高浓铀。聚合爆轰出中子试验的成功和高浓铀核装料的获得,标志着原子弹的主要技术难关已经攻克。周恩来写信祝贺。6月6日进行原子弹一比一模型爆轰试验,也称冷试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与此同时,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的飞机场、道路、通讯等40余项工程基本完工。轰轰烈烈的基地忽然沉寂下来。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我后来问父亲,你紧张吗?“紧张!”比打仗呢?“大概还要紧张些。”为什么?“事关重大。”
  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和政治紧紧相连的,两弹一星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个科学技术问题。从现在披露的文件看,直到1964年9月22日前,也就是实际爆炸的24天前,最高决策层还在等待。他们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以便这颗原子弹能够把令人窒息的国际政治时局炸开一个缺口;他们需要用这颗炸弹来证明,证明中国人的志气,证明中国党的正确,证明中国人民是压不垮的。但是,如果它炸不响呢?
  我相信,谁都不会因此而责怪,但内心的、不可名状的遗憾和愠怒总会是有的。不是早就说过了吗?“万无一失”!既然一切试验都通过了,为什么拿到现场就不灵了呢?是技术问题,还是责任、态度、作风问题?可既是科学研究,哪里可能万无一失?但这是政治,政治要求科学必须万无一失!
  许多人都亲眼看见过试验失败后领导人沮丧的神情。90年代初,岢岚25基地,长2捆试射,航天部部长林宗棠坐镇指挥,火箭点火升空几秒钟后爆炸。林脸色骤变,清场后,他仍一个人默默地呆坐了好几个小时,一句话都没有。即使是一个毫无利害关系的旁观者,都能感受到他内心深深的痛苦,为他难受。
  作为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总指挥的我的父亲,没有理由不紧张。24年后,1988年,亚星一号发射成功,西昌基地沸腾了。
  在前方采访的军报记者江林从现场打电话给我,问我父亲在哪。我说住院了,我正陪着他呢。江林说,亚星一号,是你父亲和温伯格中美两国国防部长共同签署的项目。现在,事业成功了,但他们两个开创者都退休了,我想向首长问几个问题行吗?
  我把话机交给父亲。您看电视了吗?“没有。”父亲回答。为什么?“我看得太多了。”您不再关注了,是吗?“大概是吧。”……
  江林后来和我说,和你父亲谈完,我可真有点蒙了,不知该怎样报道。后来,又采访了几个科学家,他们也说,谈什么?不想谈。我又采访了观察跟踪站的女兵,她们说,什么感想?我们只想睡个好觉。
  退休后,父亲和我说:“偶尔想起来还会紧张。所以,我想都不去想它。”
  1964年10月13日,也就是爆炸前三天。试验总指挥部全体人员在父亲带领下游览戈壁滩上的楼兰古国遗址。这可以说是他的一个习惯。1945年他在华中军区任副司令,在津浦路破袭战役的前夜,他顺道游览了皇藏峪,这是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地方。父亲说:“司令员是张鼎丞,他听说我游览去了,急着说你这个家伙,第二天就要开战了,还有这个雅兴?”
  楼兰,这个罗布泊边上的神秘古国,早在1600年前就消失了。楼兰人是否随着家园也一起迷失在历史的尘烟中呢?遗存在大漠黄沙之中的古城遗址,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答案吗?几年前,当父亲第一次从飞机上俯看这里的遗迹时,他就想,等到原子弹试验成功后,我一定要来这里看看。可今天他突然改变了,他说:“不是成功了再来看,而是看完了再成功。”他亲自动员朱光亚、周光召、陈能宽、王淦昌、彭桓武,这些掌控着现代人类最高文明的学者们,在这颗原子弹起爆的前夜,一定要跟他去看看这个十几个世纪前就消失了的古代文明。这两者之间会有必然的联系吗?核弹,这个标志着现代科技的最高领域,难道也会和眼前这些被黄沙掩埋了的古代灿烂文化一样,最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吗?
  王淦昌说:“爱萍同志在原子弹爆炸前夕组织我们来这里游览,确有大将风度。但我心里还是在嘀咕:原子弹能不能响呢?”
  一直跟在父亲身边的李旭阁说:“看得出,所有的人都紧张,这可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重托啊!”
  呈现在这些科学家眼前的,只是残露在黄沙中的城垣遗迹和颓败的佛塔。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写得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国的最高决策层都在关注着罗布泊。
浏览:155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