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张爱萍》四:最后的战争11.让历史做结论㊥

张胜 发表于2016-06-06 11:19:07
  父亲回忆说:“看得出,美国很谨慎,它气势很大,但飞机和舰只都在大陈一侧,目的还是在于掩护大陈本岛。彭老总打电话给我,说美国的杜勒斯找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交涉,要我们答应放蒋从大陈撤出去。后来我知道,杜勒斯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通了热线。他问,美军如果协助大陈的国民党军撤离,zhonggong军队会不会阻挠呢?莫洛托夫幽默地说,这个吗,怎么能问我呢?你该去问问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啊!哈哈,他也就是这个出息!”美国第一次因为一个小岛的争执,请求他的对手来替自己斡旋了。
  蒋经国亲赴大陈组织撤退,代号“金刚计划”。但历史的细节远不止这么简单,蒋经国对美国是否真会掩护自己撤离仍心存怀疑,同时他也无法断定共产党就一定不会攻击他。但他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台湾旅美作家江南在《蒋经国传》中这样描述:台湾来的船团,杳无音讯。(蒋经国)早起盥洗完毕后的第一件事是要同伴刘毅夫“请看看海上有船来吗?”刘说:“我充分了解望洋兴叹的心情了。”
  2月5日,经国收到一个宪兵的短柬:“我们在哪里,你就到哪里,哪里危险,你就到哪里。”不错,是“在凄风苦雨中,共生死的感叹心声”。但除此还有什么办法呢?他是总政战部主任,职责所在,又是父亲的儿子,人伦责任,只好“吃吃人家所不能吃的苦了。”经国本想搭机回台北,看看究竟。“怕民众误会”而“迟迟未做决定”。
  7日,阴雨连绵,春寒料峭。经国告诉刘毅夫:“到外边去望望吧,今天该有船了。”“夜雨已停,仍是满天低云,我(刘毅夫)跑出渔师庙,上了附近的海边小山头,向东一看,吓,真来了,大概是一艘美国海军的扫雷舰,也许是联络舰,舰身的号码是124号。再往屏风山外边看去,有更多数不清的战舰,像鲨鱼群似的往大海域涌来。我立即跑回渔师庙,报告了蒋先生,他只微笑地点点头,一句话也没说。”其中之味,不是当事者,谁能品尝得出?
  2月8日,“金刚计划”付诸实施。预定在八天半内分批撤走岛上全部军民33777名。由美国提供全部运载舰船。同日18时30分,浙东前指下达作战命令:解除第60师进占大陈岛的任务,派公安第16师在国民党撤离后,进占大陈岛。海空军任务按原计划不变。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就在“金刚计划”实施的第二天,即2月9日19时29分,两架美战斗机擦边进入,刚过浙江松门上空,高炮部队这帮家伙手特快,一个齐射,当即击落一架。战况报上来后,父亲说:“坏了,给周恩来惹麻烦了”;“报上去,陈老总说了声,乱弹琴!”父亲说:“我一直在等反映,不想美国第7舰队司令在答香港记者问时说,有一架飞机因为迷航失踪了。哈!”
  以后的事情是,美机起飞4架,我也起飞4架,空中对峙;第二天,美机起飞8架,我也起飞8架,又是对峙;终于有一天,美机起飞100多架次,我也起飞了100多架次。像两个小孩子打架,有意思吗?父亲说:“这已经不关我的事了。”
  2月12日,公安16师先头连登上大陈。此时风光秀丽的大陈岛,只剩下一个不肯走的老人和他养的一只猴子。房屋全部都烧毁了,地雷遍布。排雷时,我一排长牺牲……
  两天后,我军先后进驻披山、鱼山、北麂山、北龙山和台山诸岛。到了第9天,南麂山岛的守军还不想走。父亲说:“炸它!”第10天,我军轰炸了南麂山岛,海军的狼群又从三面盯上了南麂山岛。可怕!3天后的一个夜晚,该岛守军逃往台湾。至此,浙东沿海敌占岛屿全部收复。
  对这场仗,军内军外,国内国外,议论者不少。有人认为伤亡大了。伤亡大者说,敌我伤亡1比1.23,不仅高于我解放战争的比例;也高于美军在硫磺岛登陆1比1.21的伤亡比例。不同的意见是:战役计算和战斗计算是有区别的。一江山战斗仅仅是大陈列岛战役的突破之战,大陈是不战而得,把他2万人放掉了。从整个战役来看,加上这2万,敌我对比应该是20比1。纵观历次战役,都是攻坚阶段伤亡远远高于扩张战果阶段。所以,从整个战役看,是得大于失。
  也有说,打个芝麻大的小岛,何致兴师动众?但彭德怀就说:“告诉张爱萍,给我杀鸡用牛刀!”没有大规模的陆海空军的狂轰滥炸,大陈能撤吗?美国能出面叫停吗?没有真正实力的显示,台海能平静吗?蒋介石能放弃反攻大陆吗?“用霹雳手段,显菩萨之心。”美国不甩它两颗原子弹,战后的小日本能对他俯首帖耳吗?这,就是战略!
  还有议论,说这一仗根本就不该打。我也曾和父亲讨论过,我问到,“通观一江山作战的始末,我怎么觉得上面好像一直挺犹豫的。”我又问:“这么多年了,对一江山一直没有好好宣传过,有许多人讲这和彭德怀挨整有关。是吗?”
  每次谈到这里,父亲总是沉默着。是他回答不了呢?还是根本就不想回答。我很难做出判断,因为他不是个爱打探小道消息的人,也不是个很在意别人对自己评价的人。
  为纪念一江山胜利50周年,2005年国防大学编了一本书《风驰虎跃一江山》,书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并没有出现,而地区性的局部战争成为了主要危险。把一江山作战放到历史的格局中考察就不难发现,此战已经具备了当代局部战争的某些特征。在这场作战中显现出来的众多的特点,如:战略的目标、战役的组织、战斗的规模,三者高度统一;世界各大国介入一个敏感地区的争端,使政治、外交、军事斗争各种手段紧密交织,相互制约;国家最高决策层直接参与并干预到具体的战斗行动……等等,这些都区别于我们战争年代传统的作战模式,以至外军评论是“有限战争的典型战例”。这次战役所反映出来的带规律性的经验,对我军建设特别是军事斗争的准备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可惜我们认识它,已经是在半个世纪之后了。父亲和当年曾在一江山岛上叱咤风云的许多英雄们已经作古了。
  随着一江山岛上空战争的烟云渐渐飘散,国共之间长达28年的战争该画上句号了。虽然后来还有过炮击和空中、海上的冲突,但大军压境的战争状态毕竟是结束了。蒋介石呢?反攻大陆的梦想也随之烟消云散。台湾海峡的军事主动权完全转入我军手中。台湾海峡战争的冬眠期渐渐到来了。
浏览:145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段文余
    段文余
  • 之约
    之约
  • 刘刘
    刘刘
  • 亦弓
    亦弓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